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中国养猪10年沧桑路之五: 政府该管不该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12  浏览次数:259
核心提示:  1994年全国繁殖母猪数量进入3000万头,2001年进入4000万头,2005年达到了4980万头,之后这10年就没有降低过4500万头。1994-2
  1994年全国繁殖母猪数量进入3000万头,2001年进入4000万头,2005年达到了4980万头,之后这10年就没有降低过4500万头。1994-2001年16年间,全国繁殖母猪数量增长了1000万头,2001-2005年间增长了1000万头。图2  2005-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资料来源:根据政府网统计数据整理)我们仔细回忆2001-2005年间,整个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2001年GDP突破10万元大关,到2005年达到接近20万亿元,中国养猪业搭上了这趟经济发展的“高铁”列车。2006-2014年又是10年,全国繁殖母猪数量一直在4500-5000万头跳跃发展,此阶段,GDP从20万亿元实现到60万亿元的快速发展。
  ■ 由于母猪数量急剧增加导致生猪价格呈现不稳定图3  2006-2014年全国生猪价格(资料来源:北京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单位:元/kg)2009-2014年这9年来生猪价格时起时伏。2006年以来,全国生猪平均价格总体上呈现上扬态势,2008、2011年价格比较高,最高点出现在2011年9月(19.59元/kg),最低点出现在2006年7月(6.91元/kg)。图4  2006-2014年全国仔猪价格(资料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单位:元/kg)自2006年以来,全国仔猪平均价格总体上呈现上扬,整体走势和生猪价格走势相吻合。在2008年4月出现有史以来的最高点,达到46.88元/kg;在2006年5月达最低点,为6.15元/kg。
  ■  原料上涨,加剧养猪成本大幅度提高图5  2006-2014年全国玉米价格(资料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单位:元/kg)玉米价格一直呈持续走高势态发展,平均增长率为7.78%,绝对增长1119元/t。图6  2006-2014年全国豆粕价格(资料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单位:元/kg)豆粕波动一直处于波动上涨态势,尤其2008年出现了拐点,但之后一直在3500元/t以上。
  ■  生产过剩导致猪价下滑,养猪户比较效益逐渐减少,引发2014年猪市灾难图7  2006-2014年全国猪粮比价(资料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2006年1月—2014年12月,全国猪粮比价走势中,2008年3月猪粮比价处于历史最高位,达到10.08:1;2014年4月份猪粮比价为4.50:1,为近9年历史内最低位。2006年、2007年、2008年、2009年,这四年猪粮比价波幅最大,除此4年,猪粮比价多分布在5:1至7:1之间。另外,2010年和2011年猪粮比价波幅相对较大。2014年猪粮比价相对于历史同期处在历史低位。
  ■  整个国家宏观经济呈现下行压力强,连带生猪市场不景气图8  2006-2014年全国CPI数据(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2014年全年平均CPI为1.99%。2006—2013年,全年CPI分别为1.47%、4.77%、5.90%、-0.70%、3.33%、5.42%、2.68%、2.63%,扣除2009年外,2014年为最低。这与中央确定下行压力过强、购买力不强,产品生产过剩有直接关系。2 十年来工资增长与猪肉价格增长极其不相适应图9  2006-2013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变化(资料来源:中国种猪信息网,单位为元/kg)2006-2014年间,全国猪肉平均价格增长速度为7.76%,绝对增长了9.45元/kg,上涨了1.82倍。图10  2006-2013年城市在职人员工资水平变化(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单位为元)2006-2014年间,城市在职人员工资增长速度为13.94%,绝对增长了31387元,上涨了2.49倍。表1  2006-2014年间生猪价格及相关指标变化注:城市在职人员工资水平指标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网站,单位为元,范围2006-2013年;其他数据来自中国种猪信息网。从以上的图表可以看出,生猪价格、玉米价格和豆粕价格这几项指标的增长速度远没有赶上人均工资的增长速度。当我们看绝对数时,简直要被吓呆了。
  2006-2013年间,城市在职人员工资绝对增长了31387元,而猪肉价格只增长了9.45元/kg,生猪价格仅仅增长了4.76元/kg。这说明市民对猪肉的购买力极其不强!2015年国家决定退休人员提高10%的工资,加上社会呼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工资上涨,2015年1月23日,人保部回应预计公务员工资涨300元/月。国家城市化进展加快,居民消费水平必然提高;国家出台六大措施促进消费,必将拉动猪肉消费;人们蛋白质消费需求增加,肉类消费、猪肉消费将会明显提高。
  综上,我们预期2015年猪价一定开始理性上涨!3  2014年养猪效益更差的特殊原因♢ 政府不去调控任何政府都把农业放到首位,例如泰国大米卖不出去,政府采取了高价收购政策;法国猪肉卖不出,政府到别的国家去找销路;英国种猪卖不出去,首相卡梅伦到中国谈贸易;诸如此类事情很多。2014年全国生猪价格出现低迷,国家发改委发出信号,要对市场进行调控。以下是从网站发布国家发改委将在2014年适当时期调控生猪价格的信息。“发改委1月26日发布消息称,由于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国家将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治生猪价格出现大幅下跌。
  2013年12月中下旬以来,受生猪产能偏高、集中出栏增多而消费需求增长偏弱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生猪价格由升转降、持续走低。截至1月22日,全国生猪平均出场价格为每公斤13.58元,比前期高点(2013年12月11日)下跌15.3%。部分养殖户出现亏损。
  春节期间,生猪价格下跌有利于价格总水平的稳定,有利于减轻消费者负担,但如果过度下跌,将影响养殖户的积极性,可能造成后期猪价较快上涨。发改委表示,从生猪生产周期看,目前生猪价格已进入下行通道,与前几年春节期间的情况基本相似。从存栏情况看,当前我国生猪产能处于正常偏高水平,市场供大于求的情况仍可能持续一段时间。建议广大生猪养殖户根据市场价格变动情况,加快淘汰一部分超龄母猪,促进养殖结构调整。
  1月22日,猪粮比价跌至5.66∶1,连续两周低于6∶1的全国平均盈亏平衡点。根据《缓解生猪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调控预案》的规定,国家有关部门正密切监测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变化,将根据市场情况,适时启动调控预案,防止生猪价格出现过度下跌,避免生猪养殖出现大面积亏损,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的周期性波动。”
  发改委的信号是,当猪粮比价低于1:6时要启动预案。养猪户期待一年预案启动一直未有实现,这与发改委价格司出现“塌方式腐败”有直接关系。
  ♢ 进口猪肉影响2014年国家批准很多国家允许向中国出口猪肉。除了正式进口渠道,还有走私猪肉或活猪。据说越南每年走私从广西口岸运进中国大约有130万头活猪。
  ♢ 国家农产品放开政策2014年,中国政府决定启动并推进建立亚太自贸区的进程,制定了推动实现亚太自贸区的路线图,并在11月APEC会议上决定开展亚太自贸区联合战略研究,标志着亚太自贸区进程的正式启动。2014年11月17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澳大利亚总理阿博特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举行会谈,双方共同确认实质性结束中澳自由贸易协定谈判。在开放水平方面,澳大利亚对中国所有产品关税最终均降为零,中国对澳大利亚绝大多数产品关税最终降为零。这标志着APEC自由贸易区的起航。元旦刚过,中国奶业开始发生巨大震动,出现了鲜奶收购价低、奶农倒奶现象。这就是现实,我们饲养的是国外优良黑白花奶牛,牧草、玉米、豆粕由都是进口,生产成本很高,这样一来,国外低成本的奶产品自然进入中国。奶业的现状让我们联想到猪业:面对国内外养猪生产条件、生产效率、养猪成本等方面的差距,自贸区的建立对中国养猪业产生的冲击也会很大,未来中国养猪业将会面临更大的挑战。
  ♢ 中国养猪生产成本高,生产效率差,没有竞争力从品种上看,中国的规模化猪场几乎都是国际通用品种猪:杜洛克、长白、大白猪。2008—2013年间,国内企业共进口种猪63388头,2014年进口种猪近万头。从原料上看,2013年玉米总进口量326.5万吨,大豆总进口量6337.5万吨,预计2020年中国将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
  从养殖成本上看,规模化猪场生产1kg毛猪成本要在14元,而美国、法国等养猪发达国家原料成本仅相当于中国的70%。
  从养猪工艺上看,我们几乎都是采用欧美养猪生产工艺,但生产效率却落后于他们。这不禁让我们思考,谁能满足中国居民对肉类消费的需求? 我们如何去面对这种改变?4 稳定大型城市养猪业的意义和政策建议☆  走现代化、数字化养猪之路以北京市为例,1978年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北京市在郊区县创建了2000家规模化猪场,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为解决北京菜篮问题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北京市在100头以上规模的猪场还有556家。无论是1978年由政府补贴还是现在结果改造的猪场在全国已经不处于领先地位,导致北京市养猪生产水平在全国处于中等偏下的地位。
  因此,对现在556家规模化猪场进行现代化、数字改造迫在眉睫。☆  在有限的土地上建设一批高产出的猪场以北京市为例,用于养猪土地特别有限,加上猪场对环境带来的污染,还有水资源的严重短缺,北京市养猪必须高产、高效、高辐射之路。母猪年生产力力争在五年之内达到18头/年/头,这样在母猪数量不增加的基础之上可以实现年出栏400万头的目标,实现自给率40%的目标。
  ☆  大量使用国外先进的养猪设施、设备近年来养猪劳动力成本快速增长。
  仅2014年为例,一个万头猪场要配备40个劳动力,人均年工资约4万元,年支付劳动力工资160万元,按照全年出栏10000头商品猪,按照2014年平均价格15元/kg,年销售收入1500万元,仅工资一项占销售收入10.67%,加上各种保险,大约企业承担工资的20%,约32万元,两项相加占销售收入12.8%,饲料成本约占75%,这两项之和占收入87.8%,还没有计算企业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因此2014年商品猪场必然亏损。如果使用先进母猪饲喂站、自动投料系统,母猪年生产力能够达到18-20头/年/头,使用劳动力由现在的40人改为8人。
  ☆  稳定养猪生产,大型城市确保自给30%,力争40%以北京市为例,年消费商品猪约1000万头,现在自给大约30%,年提供商品猪300万头,这是最基本的自给数量,一旦发生疫情,自然灾害,北京市民可以减少猪肉共给,但不断猪肉供应。如果在进入“十三五”时可以到40%自给则较为理想。年出栏400万头比较把握。
  ☆   稳定发展规模化猪场,确保城市猪肉自给任务的完成我们必须大力倡导家庭农场养猪。
  第一,家庭农场规模小,转型容易,有活力,创新能力强,容易使用新技术和新工艺。
  第二,大型企业一旦进入养猪行业,当行情不好时,进出两难,只能等着亏损。为什么国家重点扶持中小企业也是基于这个道理。
  第三,畜牧法规定农民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养猪,这就是造成中国养猪业没有门坎,谁都可以养。
  第四,家庭农场更容易处理粪便带来的污染,而大型企业处理起来很难。  
  第五,家庭农场成本低,大型企业成本居高不下。
  第六,解释一个误区,很多人认为家庭农场技术落后,然而经过多年生猪遗传改良,农民已经掌握现代育种与繁殖技术、饲料配合技术、疾病防控技术,况且还有很多专业化公司可以提供服务,帮助农民制定选配计划。甚至将来,会诞生兽医专业化公司,由职业兽医负责家庭农场的免疫。
  ☆  引导企业转型,提高养猪效益我们倡导家庭农场模式养猪的同时,我们一定要强调企业转型。现在家庭农场还是成本太高、生产效率太低,必须通过转型提高劳动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第一,要做专业化养殖公司,采用养猪上下游高度专业化分工。不要自己配料,使用专业化公司、品牌公司饲料,一心养猪;实施公共兽医防疫体系,有专业人员做免疫和猪病防控技术,把猪病风险放到兽医、防疫公司那里;与种猪公司联合,定期更新母猪,保持母猪高产性能的时时发挥,遗传改良任务交给种猪公司;与养猪设备公司合作,改善现在传统、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可以让设备公司参股与分成,也可以租赁设备公司设备进行养猪,让养殖者固定资产投入尽量小,把有限的自有资金放在流动资产投入方面。
  第二,用信息化和自动化武装养猪企业。家庭农场很容易采用信息化和自动化设备进行改造,因为猪场小,投入改造费用小,能够承担得起。投入信息化和自动化后,将大大降低劳动力投入,减少人员干预,使产品更加标准化,有利于屠宰生产线标准化屠宰作业,同时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员流动和疾病传染机会。
  第三,抓住市场机遇。家庭农场生产规模小,容易规避市场风险,在市场价格好是可以满负荷生产,市场行情不好时可以优化猪群,保持母猪总是处于一个年轻、高产状态。
  ☆  补贴6个月,确保大型市菜篮对猪肉产品的需要和稳定郊区养猪生产以北京市为例,全市年出栏300万头计算,按照均衡生产,每一时点全是存栏各类猪要在110万头=300 X 4200-300 X 4200 X 12%,按照规模化猪场70%计算,约80万头,这80万头不同生长阶段猪在6个月内陆续上市,在6个月将面临市场低迷的影响,如果给他补贴,保证他们不过多亏损,由此一保市场供给,二保农民养猪积极性不受太大损失。5 我们的政府应该干什么?
  ◎ 继续倡导“猪粮安天下”2006年中国养猪业发生前所未有的饥荒,政府提出“猪粮安天下”的战略思想。在中国膳食结构中确实要体现这个思想,一方面抓好米袋子,一方面抓好肉食供应,彻底搬掉“东亚病夫”的帽子。然而,最近5年,中央一直在强调粮食的重要性,强调18亿亩耕地不能变,强调粮食“十一连增”,忽视了对养猪业的关怀。
  ◎ 继续倡导“以工哺农”的思想也是在最近5年当中,我们的政府忽视了这一做法。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对农业上实施大幅度补贴,用工业补助农业。农业能够营造一片蓝天,农业能够营造优雅的人居环境,像荷兰、丹麦等国家,他们都是把农业做到了世界顶级水平。物联网在农业上应用尤其需要政府投入,现代化、信息化猪场建设需要政府补贴。
  ◎ 政府引导企业生产安全、优质猪肉,创建品牌,走出国门
  第一,发挥地方品种肉质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肉质优势明显。改革开放初期,我们追求最大的生产效率,解决个人吃饱肚子的问题。现在不同了,中国人开始追求高质量生活,需要肉质鲜美的优质猪肉。我们可以利用外来品种和地方品种杂交,获得生长速度适中,瘦肉率中等,猪肉风味、营养上层的优质中、高档猪肉。
  第二,发挥地方品种具有耐粗饲、节粮优势。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明显节约粮食优势,我们可以开发麦麸、酒糟等饲料资源,虽然生长速度慢些,但综合经济效益并不低。
  
  第三,发挥地方品种抗病力强、抗逆性等优势。面对外来品种全球猪病泛滥的局面,中国地方品种表现出极大优越性。
  第四,大力倡导家庭农场养猪。我认为,中国养猪业发展方向是家庭农场。六大理由之前已经说过,这里不再重复,有理由说,中国养猪业的未来是小规模企业!
  第五,提高养猪生产竞争力。我们要尽最大努力通过控制疫病、强化管理等手段提高养猪生产效率、增加产出。通过养猪设施、设备改进,提高现代化管理水平和养猪信息化和自动化程度来武装我们。
  第六,加强行业的自律,重拾消费者信心。中国民族猪肉品牌的树立,不仅需要养猪管理者树立行业自律的理念,从自身去严格管理严格生产,打破养两样猪,与消费者吃不同猪肉的格局。同时也要重拾消费者对中国养猪业品质的信心,逐渐将中国品质、好吃的猪肉深入人心。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