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二次成长下谁能成为中国饲料行业的领军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2-03  来源:国际畜牧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220
核心提示:我国饲料行业早已走过门户林立的江湖时代,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由一批领头饲料企业相互协同并制约的战国时代。读懂他们的成长与变革的路径,是理解整个饲料行业的过去与发展趋势的最快方法。首先通过借鉴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下优秀企业发展模式,甄选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变革中的优质企业。(一)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阶段下的优质企业路径:“专业化+服务”和“全产业链”1970年后,美国饲料产业大致进入二次成长阶段。期间,美国饲料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规模效应显著。

我国饲料行业早已走过门户林立的江湖时代,经过近三十年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由一批领头饲料企业相互协同并制约的战国时代。读懂他们的成长与变革的路径,是理解整个饲料行业的过去与发展趋势的最快方法。首先通过借鉴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下优秀企业发展模式,甄选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变革中的优质企业。

(一)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阶段下的优质企业路径:“专业化+服务”和“全产业链”1970年后,美国饲料产业大致进入二次成长阶段。期间,美国饲料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规模效应显著。在美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期,优质企业的成长路径亦契合了产业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以推行“专业化+价值链服务”的蓝德雷-普瑞纳和打造禽一体化产业链的泰森食品为代表。

(二)中国饲料产业已迈入二次成长阶段:横向整合和一体化与美国饲料产业发展轨迹类似,中国饲料行业亦经历了初始成长期、野蛮扩产的快速成长期,并在2005年前后步入二次成长阶段。在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阶段,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亦正在经历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中国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步伐加快,并有一批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

(三)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下的优质企业:新希望六和、温氏集团、双胞胎、海大集团、通威股份、大北农正如美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下的普瑞纳、泰森食品等优质企业,中国饲料产业的二次成长变革必然伴随着优质公司的成长。以美国饲料行业历程为借鉴,结合中国饲料产业发展;大北农、新希望正是中国饲料产业迎来二次成长下的优质公司,并将在未来中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的进一步深化下实现企业自身的二次腾飞。不仅仅做中国的蓝德雷-普瑞纳——大北农。大北农“预混料、大乳猪料”+“营销服务平台”的发展思路契合了当下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轨迹;公司未来发展值得期待。打造中国版的泰森食品——新希望。新希望即是中国饲料产业二次变革下的优质企业;凭借更趋完善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公司未来将在中国饲料产业的二次成长进一步深化下实现自身的二次腾飞。创造性提出“公司+农户”模式的农牧巨头——温氏集团。通过“公司+农户”的模式创新,形成商业闭环。虽然对“公司+农户”业内外也曾有过不同声音,但其从养殖业入手,面对的是小农,几乎没有强劲的竞争对手。更重要的是,随着公司的发展,“公司+农户”得到政治上的充分认可,形成了业内与业外的高度共识。如今温氏是一家以养鸡业、养猪业为主导、兼营生物制药和食品加工的多元化、跨行业、跨地区发展的现代大型畜牧企业集团。以猪料打拼出一个令世人刮目相看的标杆企业——双胞胎集团。创造出了中国民营企业和中国饲料业最富传奇的神话故事––“双胞胎现象”:连续九年保持50%的复合增长速度,连续四年销量保持100万吨递增速度,猪料销售高居全国第一。依靠服务营销迅速崛起的行业英雄——海大集团。从诞生起就具有服务基因,再到系统性提出服务营销战略的海大集团,是中国水产业史上发展最快的饲料企业,然后其将成熟的水产模式复制到畜禽板块,迅速成长为行业鳌头。无论从何种角度而言,在新世纪的头十多年,薛华和他的海大曾经演绎了一个精彩的故事,是行业内无可争议的英雄崛起的典型。以科技的力量引领行业变革的水产饲料霸主——通威股份。重视科研,坚持专业化道路,短时间内成就中国水产饲料霸主地位;1994年水产料做到全国第一后,连续19年第一,成为最早一批进入资本市场的饲料企业。刘汉元和他所创立的通威集团,用30年书写了中国水产行业的一个传奇。不仅仅做中国的蓝德雷-普瑞纳——大北农。大北农“预混料、大乳猪料”+“营销服务平台”的发展思路契合了当下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轨迹;2015年伊始又大规模进军水产,将猪料模式复制到水产领域,并提出打造全球高端水产料第一的目标,大北农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一、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阶段下的优质企业路径(一)美国饲料行业历程回顾:1970年后进入注重质变的二次成长阶段美国的饲料行业起源于1875年,历经100多年的发展历程。期间行业经历了产品单一、规模小的初始成长阶段;产品标准化、规模迅猛增长的快速成长阶段;规模相对稳定、优质企业脱颖而出的二次成长阶段。初始成长阶段产品单一、规模小。初始成长阶段(1870~1930年),美国饲料产品较为单一,行业规模相对很低。这一阶段主要是对饲料原料实行简单的粉碎和混合,产品相对简单和单一;生产的机器主要搅拌机,行业生产力相对落后,年饲料产能约2000万吨。快速成长阶段产能高速增长、企业进入增多、产品标准化。在快速成长阶段(1930~1970年),美国年产能由约2000万吨迅速攀升至1.4亿吨;饲料加工厂数量增至约7900家。这一阶段产品生产技术得到了提高,生产力大大提高,产能明显增加。随着时间发展,养殖户对饲料品质的反馈以及卖方的持续研发导致标准化产品出现;由于第二阶段开始时期饲料产量依旧供不应求,行业总体维持较高利润;而饲料生产只需要标准化的机器和生产线,在利润可观的背景下,进入美国饲料行业的企业进一步增多;且企业盲目扩大产量,导致行业出现产能过剩。二次成长时期产能稳定、企业整合加剧。在行业二次成长阶段(1970至今),美国饲料产能基本维持在1.2~1.6亿吨/年,行业由注重量变向重视质变转变;企业整合加速。这一阶段,美国饲料厂商数量锐减,从1970年初的近8000家到2012年只剩下5200家;同时企业在技术研发、管理、营销服务都得明显改善,更加注重产业链一体化或专业化;优质企业脱颖而出。

(二)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阶段下“横向整合”与“纵向一体化”并驾齐驱1970年后,美国饲料产业大致进入二次成长阶段;在该阶段,美国饲料行业的“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趋势明显;行业集中度显著提升,规模效应显著。1.横向整合加速在美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阶段,行业的横向整合进一步加速。在美国前10大饲料企业中,有6家企业进行过横向并购和重组;Uni feed-Hi Pro Feeds饲料公司更是由8个独立畜饲料企业的12个饲料工厂合并组成。2.纵向一体化趋势显著除了横向并购,行业内的纵向一体化趋势亦较为显著,截止到2012年,美国70%以上的饲料公司都是一体化生产模式,包括排名第一的嘉吉公司(嘉吉是美国最大的玉米饲料制造商,最大的猪和禽类养殖场以及第三大屠宰和肉类包装加工厂。)和第三的泰森食品公司(泰森食品也在进入新世纪以后形成了“饲料—畜禽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的全产业链生产体系)。美国饲料行业的纵向一体化具体表现为:饲料、养殖、屠宰、加工的一体化模式。现阶段,美国前十名的肉鸡公司生产的饲料已经占全国鸡饲料产量近80%,基本实行的是饲料+养殖的一体化。2010年美国前三大饲料公司之中,泰森食品拥有40个饲料分厂,高达1200万吨/年的饲料全部内销。而主要生产猪牛牲畜饲料的蓝德雷-普瑞纳公司实行部分内销,部分外销的一体化模式;其拥有144个饲料分厂,52个经销商,年产1400万吨饲料。嘉吉公司亦实行部分内销,部分外销的一体化模式;其饲料涵盖畜禽,年产量约为1000万吨,拥有79家饲料分厂和65个经销商。3.高集中度,规模效应显著在横向整合以及纵向一体化的趋势下,美国整个饲料产业呈现高集中度,规模效应显著的特点。截止2012年美国饲料行业CR8约为31%,呈现高集中度特点。2012年美国排名第一的饲料厂商嘉吉年产量高达1880万吨,占当年美国全年饲料产量的10%有余;分列第二、三位的蓝德雷-普瑞纳和泰森食品年产量也分别达到了1200万吨和1010万吨;排名前八的公司饲料总产量共计5510万吨,占美国饲料全年总产量约31%。此外,根据2007年的数据,年产量在7.5万吨以上的大厂商数量虽然只占总数的5%,但产量却占美国饲料年产量的30%;年产量在2.5万吨到7.5万吨之间的中型饲料厂商数量占比25%,产量占比28%;二者合计企业数量占比25%;而产量占比却高达58%;而年产量在2.5万吨以下的小型饲料厂虽然数量占比高达75%,但年产量只占总产量的42%。

(三)美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阶段下优质企业范式:“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在美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的阶段,成功企业的成长路径亦契合了产业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其中以在产业整合中脱颖而出的“专业化+价值链服务”的蓝德雷-普瑞纳和打造一体化产业链的泰森食品为代表。1.猪饲料的“专业化+服务”模式——蓝德雷-普瑞纳蓝德雷-普瑞纳是美国第二大饲料公司;其为蓝德雷公司旗下专业生产猪,牛等畜类饲料的子公司,也是最早进驻饲料行业并专注价值链服务的美国优质饲料企业。公司年饲料产量约1200万吨,居全美第二。我们认为蓝德雷-普瑞纳提升饲料产量以及销售收入主要是由于其采取了“专业化+价值链服务”的经营方针。A.专注于动物饲料(特别是猪饲料)生产普瑞纳主营业务只由饲料构成并依靠其研发中心不断研究饲料新配方,提升饲料产出率。公司自1926年建立如今享有盛誉的“普纳瑞营养中心”以来,一直在不停的进行饲料配方改良试验,平均每年要进行超过240次的测试。普瑞纳1917年进入猪饲料生产行业;1944通过在猪饲料中添加氨基酸等各种营养物质提高了猪生长速度以及育肥猪的体重;2002年特种饲料的应用增加了能繁母猪的每窝产仔数。普瑞纳还有猪饲料专业的评价体系,即净能和氨基酸指数体系。公司的全部资金和技术围绕着单一的饲料业务,高度专注,从而打响公司名号。2012年蓝德雷公司饲料部分的商誉价值为12.9万美元,比11年又增加了5000多美元;公司品牌认可度较高。B.“四元计划”提高客户黏性普瑞纳为其下游经销商,农产品生产者,需求饲料农场合作者提供农产品价值链服务,以增强其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力。普瑞纳与一般的饲料公司不同,它不单是做饲料行业,为了更好给猪饲料用户提供服务,公司从建立初始就开始对养猪进行过专项研究,并且到现在也从未间断。经过多年的研究,公司为广大养猪用户提出了养猪业的“四元计划”——品种、管理、防疫以及营养四位一体。2.打造禽类“全产业链”模式——泰森食品泰森食品是禽类全产业链模式的优秀代表(泰森食品并不自己养殖牛和猪,而是通过独立的牲畜养殖户或者在公开市场购买获取牛肉/猪肉加工原料,公司亦不生产畜类饲料)。公司历经80年发展,由单独养鸡场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集饲料生产、禽类养殖以及鸡、牛、猪肉制品加工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2013年公司实现收入343.7亿美元;其中鸡产业销售收入为123亿;实现营业利润共13.8亿美元,其中鸡产业部分6.5亿。公司13年饲料的产量约1260万吨(推算),居美国饲料行业第三。打造禽一体化产业链泰森食品在禽类(鸡)一体化上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产业链。公司在养鸡优势州建设孵化场、种鸡社、鸡饲料厂、肉鸡宰杀加工厂、化脂厂、冷库、宠物食品厂、调理肉食品厂、分销中心等产业一体化项目。公司凭借其禽产业链上的优势,实现了禽类饲料市场份额的逐步提升;并在夯实国内业务的基础上,通过合资经营、并购等手段,开拓中国等国际市场。现阶段,泰森食品拥有鸡饲料厂40家,鸡肉加工厂57家,在美国肉鸡市场上占据了约25%的份额。2001年泰森食品与山东诸城外贸合作踏出其在中国的第一步(主要从事鸡肉深加工产品生产业务);2008年又在华独资成立两家分别主营禽类食品加工和销售的子公司,并在巴西兼并了三家禽类加工厂,现阶段公司海外业务已经遍布130多个国家。

二、中国饲料行业步入二次成长阶段(一)中国饲料行业历程:饲料产业已迈入二次成长阶段与美国饲料产业发展轨迹类似,中国饲料行业亦经历了初始成长期、规模野蛮扩产的快速成长期,并在2005年前后步入二次成长阶段。初始成长阶段(1979~1986)饲料产量高速增长,生产厂家迅猛增加。中国饲料行业起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从1979年到1986年这一时期是中国饲料行业的初始成长阶段,从无到有;饲料产量从初始的100万吨增至1986年的1455万吨,CAGR56.2%。生产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这一时期为卖方市场,饲料厂商依靠庞大的业务量获得相当丰厚的利润。快速成长阶段(1987~2005)饲料产量持续增加,厂商数量有所下降。1987到2005年的近二十年是中国饲料企业快速成长的时期,一些大型企业集团纷纷成立,饲料年产量提升到1.09亿吨,CAGR10.5%;饲料企业数量也增至1.55万家。虽然2001年有过一次行业整合,企业数量下降了一半,但由于行业进入的技术、资金门槛较低,仍然有企业不停涌入,盲目加剧竞争,行业在快速增长后期逐步进入微利化时代。二次成长阶段(2005至今)饲料生产超越美国成第一大国,企业数量锐减,优质企业寻求差异化。2005年以后中国饲料行业迈入二次成长时期。饲料年产量继续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CAGR8%。2011年中国饲料产量达到1.81亿吨,首次超越美国,成为第一大饲料生产国。2013年产量1.91亿吨。大企业合作、兼并、重组速度加快,企业数量减少到约10000家。优质企业积极改革,寻求突破。

(二)中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新格局:横向整合+一体化在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的背景下,行业的发展不可避免的亦正在经历横向整合和纵向一体化。2005年以后,中国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兼并步伐加快,产业集中度增加,饲料行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呈现新格局,一批大型饲料企业向养殖、屠宰、加工等环节延伸产业链,成为养殖业产业化发展的骨干力量。1.企业横向整合步伐加快进入二次成长阶段,在政府不断加大扶持农业力度,推行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饲料企业加强了与地方政府以及农户之间的合作,或自身形成全产业链或和其他企业合作完成一体化。资金雄厚、生产规模大的企业纷纷扩张自己的版图,形成集聚效应。2.涉足纵向一体化中国饲料企业纵向打通产业链形成一体化或者搭建服务平台。目前中国饲料行业上市公司共有10家,其中主要生产猪料的占一半,生产水产饲料的有三家,剩下的两家主要在禽类饲料市场上占据优势地位。从这些公司近年来的主营业务来看,生产禽类饲料的两家都完成了“种苗—饲料—养殖—肉制品”纵向一体化流程;生产猪料的大北农、唐人神以及金新农都侧重于在专业饲料方面扩大优势,并提供价值链服务;在水产饲料方面居于行业领先地位的通威股份和海大集团以及主营猪饲料的正邦科技和正虹科技都不约而同地向下游养殖业扩展。大北农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往种猪业务方向延展。3.行业集中度提升中国饲料行业集中度CR10增至30%左右,年收入500万以上企业占比31%。2012年,全国饲料生产企业10200家,比2005年减少5318家,年复合下降率达到6.2%;饲料产量排名前十的公司饲料总产量占全国年产量的比例也从2005年的24%增至2010年的30%,虽然2012年CR10略有下降,但依然有28%之高;2011年年收入500万元以上的企业占比也提高了17个百分点,到占全国饲料企业总数的1/3左右。

(三)甑选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下的优质企业我们认为,如美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下普瑞纳、泰森食品等优质企业脱颖而出一样,中国饲料产业的二次成长变革必然伴随着优质公司的成长。以美国饲料历程为借鉴,结合中国饲料产业发展情况;我们判断大北农、新希望正是中国饲料产业迎来二次成长下的优质公司,并将在未来中国饲料行业二次成长的进一步深化下实现企业自身的二次腾飞。1.不仅仅做中国的蓝德雷-普瑞纳——大北农大北农是以饲料业务为主,并积极布局种业、动保、植保以及种猪的农业科技型企业;公司主营围绕养殖业和种植业展开。目前,公司为国内规模最大的预混合饲料企业,并已发展成为以饲料、种业为主体,动物保健、植物保护为辅的科技产业。201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为166.6亿元,其中95%来自饲料业务;主营业务毛利润为34.3亿元,饲料占比86%。过去,大北农发展极为迅速。2007年至2013年,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年复合增速39.4%,净利润年复合增速38.6%。而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其专业化的猪饲料产品以及“事业财富共同体”的特色服务模式。同时,公司未来的业务发展目标并不仅仅局限于做大做强饲料板块,公司定位于农业高科技型企业,未来仍会进一步壮大种业、动保、植保等高科技领域。专业化:以高毛利的“预混料+大乳猪料”为核心在“专业化”饲料业务方面,公司坚持以“预混料+大乳猪料”为核心,在巩固预混料的龙头地位的基础上,积极推广猪料中的教槽科、保育浓缩科、乳猪配合料、母猪浓缩料、高比例预混料等具有高附加值的高档高端产品。2013年共销售饲料387.1万吨,其中猪饲料340万吨,同比增长61.17%。而在猪饲料销售额中,乳猪饲料(主要是教槽料和保育浓缩料)的比重逐步提高,现阶段公司前端料占比已由2009年的21.5%提升至40%-50%。事业财富共同体和智慧大北农计划打造更具穿透力的营销服务平台在营销服务方面,公司与经销商、养殖户建立了“事业财富共同体”合作模式,进一步加强公司经销商的产品推广积极性和下游客户黏性。事业财富共同体是在大北农的平台上,将专营专销商作为事业伙伴来对待,共享财富、共同发展的机制,可以极大的激发基层单的积极性和创业激情,对业务拉动作用很大。目前集团有大的事业财富共同体委员会,各省还有事业财富共同体委员会。公司营销人员约1.7万人,从而使得营销模式做到很好的细化和客户需求得到较快的落实。智慧大北农计划通过线上和线下两个板块部署为客户服务搭建平台。线下有专业的客户财务员和经销商进行推广;线上主要通过五个渠道部署:1.通过OA网的模块形成外部服务网也就是客户网和网店,为客户提供网上订货和发货服务。公司2012年基本90%的收入是通过该网完成。2.通过农信网对客户提供融资支持,去年使用银联方式代收货款规模已达100亿。3.与基金合作,推出类余额宝产品,帮农户理财。目前已经与2-3家基金公司洽谈。4.通过猪管网帮助大养殖厂养猪,提供相关指导。5.农博网,帮助客户快速知悉农业方面政策新闻动态。2.打造中国版的泰森食品——新希望新希望是一家以饲料为主营;并积极拓展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以及金融投资的国内规模最大的农牧业上市公司。2011年,剥离了乳业和房地产资产进行重大资产重组后,公司形成了以饲料生产、畜禽养殖、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农牧产业一体化经营模式。201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694亿元,其中饲料业务占比66.6%;主营业务毛利润40.1亿元,其中饲料业务占比77.8%。打造更趋完善的“饲料—养殖—畜禽屠宰—肉制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新希望拥有从饲料、养殖到屠宰及肉制品加工的完整产业链;2013年公司饲料销售量为1539万吨,居行业首位;禽苗销量约3-4亿只;屠宰及肉制品销量208.2万吨。后期,公司将继续夯实“饲料—养殖—畜禽屠宰—肉制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链;未来3年,公司计划将实现供给猪苗1000万头,禽苗10亿只,饲料2500万吨;实现合同奶牛15万头,牛奶加工75万吨,猪肉食品加工150万吨,禽肉食品加工120万吨;产业同时涉及上游原料基地,示范养殖,以及下游食品深加工和城市分销;在巩固中国最大的禽、肉、蛋、奶系列产品供应商地位的同时,通过拓展国内、国外两个市场达到饲料销量2500万吨,国内饲料市场占有率达15%以上,饲料销售收入650亿元,饲料和肉食产销规模进入世界前三名。而凭借更趋完善的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优势,公司未来将在中国饲料产业二次成长下实现自身的二次腾飞。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