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和印度原料药出口来势汹汹的逼迫下,近两年来意大利等老牌原料药生产国向欧盟当局提出种种限制条件,近日俄罗斯亦开始对中国和印度的原料药进口在政策上收紧。
俄力拓本土
这项于10月下旬由俄罗斯联邦卫生和社会发展监督局正式向外界公布的政策,旨在加强对从中国和印度进口的化学原料药的监督。
根据其公布的资料显示,2006~2007年,俄罗斯国内6家企业的10种化学原料药和15家进口企业的15种化学原料药因不符合相关质量标准已被禁用,而俄罗斯的化学原料药80%以上为进口产品,中国和印度都是主要的进口国。由于完全依赖进口化学原料药会对国家卫生安全和预防传染病构成威胁,俄罗斯决定对化学原料药的进口加强监督,并大力发展本国化学原料药工业。目前,俄罗斯政府正在建立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数据库。
对于俄罗斯而言,我国是仅次于德国的第二大原料药进口国,主要进口品种包括头孢类和维生素等大宗原料药。2005年,我国对俄罗斯出口原料药总额达1259万美元。而根据医保商会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份,我国对俄罗斯原料药出口金额已经达到1.36亿美元,占我国原料药总出口金额的1.37%。
另外,近年来业界还流行这样一种看法,即俄罗斯在逐渐减少从亚洲国家进口原料药的数量,转而从德国、意大利和荷兰等西欧国家进口。对此分析人士认为,除了其本身对产品的需求转型之外,或许还有更多的政治考量在内。
我转向以对
“俄罗斯很有可能是要自己生产原料药,而且从以前苏联留下的工业底子来看,他们有这样的实力。”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西药部主任乔海利告诉记者。
“不过,我们对俄罗斯的原料药出口在总出口量中所占比重不大,因此影响并不会太大。”乔海利说。
尽管如此,从2005年全年和今年前9个月我国对俄罗斯原料药出口的比较情况来看,剔除今年以来原料药涨价的因素,其增长速度还是非常惊人的。而且,相对于其他欧洲国家而言,由于其本身医药产业相对落后,俄罗斯的市场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这一市场的巨大潜力也不容忽视。
根据医保商会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出口俄罗斯医药产品销售增速最快的是西成药、中药饮片、医用敷料和医院设备四大类,增速均超过70%。有专家预测,今年我国对俄出口仍将保持50%以上的增速,还将大大高于对其他市场的出口。
“俄罗斯想自己生产原料药,或许也是因为原料药的技术门槛比较低,容易进入。”一家抗生素生产企业的负责人如此猜测。
“即使他们真的生产原料药而不从中国进口了,其实也没什么。一来他们在我国原料药出口总量中所占的比重较小,二来我们可以及时调整出口方向,把重点放在制剂出口以及其他药品和器械的出口上,这样获得的利润可能更高,我们的出口产品结构可能更加合理。”这位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