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肉鸡业经历多年的快速发展之后,步入了“提质增效”发展的新阶段。新的发展阶段,肉鸡业的发展需要有效地化解产能过剩、有力地治理养殖环境污染,发挥科技对肉鸡养殖的贡献率,同时,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动劳力成本上升、活鸡销售空间的挤压等等一系列制约养殖业发展的新问题,需要通过创新发展方式,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肉鸡行业的需求。
导向之一:为消费者提供安全优质的鸡肉产品
随着活禽销售在部分地区的受限,冰鲜上市是未来的主流方向。对于黄羽肉鸡来说,从以前重视包装现状的育种要转向更加注重屠宰现状的育种。对于当前黄羽肉鸡冰鲜上市遭遇到的市场冷淡,我们需要研究通过何种途径最大限度地保持冰鲜上市的黄羽肉鸡产品风味与活禽现场屠宰相当,或者如何通过烹饪与制作方法的改进而加以弥补。
禁止活禽销售是从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考虑,冰鲜上市也是从保护公众利益的角度出发。农贸市场的现宰现卖的活禽销售方式,虽然屠宰的成本很低,但是,因为没有生物安全的防护措施,没有防疫的相关配套措施的执行,缺少相关的检疫环节,这样小作坊式的活禽销售无法保证肉鸡产品的卫生可靠。肉鸡产品的不同上市方式,首要的是确保我们所生产出的肉鸡产品是安全的。
华南农业大学廖明认为,我国肉鸡业的发展要围绕家禽生产中的疾病防控与产品安全这两大主题开展相关的研究。肉鸡从生产到餐桌的产业链全程中,要传达给终端的消费者一个理念——我们提供的肉鸡产品是安全的。这就需要从场房的设计、生物安全、饲养管理、环境控制、饲料营养、卫生防疫以及产品加工等环节进行全面科学的管控,提供充分的有说服力的证据,让消费者放心消费。提高鸡肉的消费水平需要有市场认知度高,被消费者接受的放心品牌,肉鸡养殖只是鸡肉消费链条上的一个节点。中国农科院饲料所蔡辉益研究员认为,肉鸡产业需要确立2-3个主导的方向,围绕这些方向开展联合科研。比如,在提升鸡肉产品的品质方面,作为饲料营养学科可以通过开展肉鸡无抗日粮配方的研究、推广与应用,降低肉鸡养殖成本提高鸡肉的品质。
导向之二:根据市场需求提供不同的鸡肉产品
近年来,安徽宣城地区的“小型白羽肉鸡”发展势头良好,2014年中试推广了3800万只。山东聊城一带的“817”肉杂鸡在市场上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它们之所以能切分白羽肉鸡的市场的部分“蛋糕”,是因为它们迎合了细分市场的需求。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经所王济民研究员指出,现阶段,我们需要梳理出肉鸡产业的需求中存在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长期性的,有的是短期性的。针对不同的问题明确目标与任务。例如,今后5-10年我国肉鸡业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谁来养殖肉鸡?养殖什么样的肉鸡?针对肉鸡产业的需求,分析不同需求的边界,将问题聚焦以协同的方式开展研究,从而促进肉鸡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对于白羽肉鸡来说,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我们的主要目标是要提高生产的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与鸡肉的售价,要与国际水平接轨。对于黄羽肉鸡来说,我们要向高端、生态、优质化的方向发展。
导向之三:为肉鸡的细分品种找到主流消费模式
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之一是以胸肉率高作为卖点之一,这迎合了快餐业的消费特色。以快大型白羽肉鸡为主要原料的西式快餐是以方便、快捷、营养与卫生作为营销亮点之一。在北京举办的一大型国际会议期,以快大型白羽鸡肉为主要原料的中式菜之一的“宫爆鸡丁”也十分畅销。面对同一种食材,可以烹饪出不同口味的菜品,而决定菜式风味的制作工艺离不开当地的饮食文化。所以,对于不同的肉鸡品种如何去挖掘消费与文化的特色,创制与引导主流的消费菜式,培养一批成熟的消费群体,解决生产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已经成为优质地方肉鸡品种做大区域市场不可不思考的问题。有人戏言,快大型的白羽肉鸡有点像“来料加工”,产品的差异化不大;相比之下,黄羽肉鸡因品种资源丰富,其发展的空间理应本着多元化的方向,当然,有学者呼吁在多元化的发展背景下,从资源的集约利用出发也需要有推出几个主打品种,并研发出与之相配套的加工消费模式。
随着肉鸡业的进一步发展,其产业结构、饲养方式、技术支撑等都会遇到新的挑战,而解决生产与消费中出现的新问题,最好方法就是,对我国肉鸡业的发展进行顶层设计,有效地发挥行业协会引导与市场的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