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农业部数据统计,2014年11月我国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1.2%,也是连续第十五个月环比下降;能繁母猪存栏同比下降12.1%,上月为同比下降11.3%。11月能繁母猪存栏4370万头左右,而去年同期为4970万头,虽然12月份母猪存栏数据还未公布,但根据趋势预测,还将有50万头左右母猪母猪被淘汰和或清除出全国猪群,因此,2014全年母猪存栏量将在4300万头左右,比2013年减少600余万头!
猪价涨跌是能繁母猪增减“晴雨表”
从2014年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趋势来看,“减”字始终是主基调。从1月到12月,递减的趋势始终未有改变。在分析母猪存栏减少的趋势时,笔者发现,能繁母猪的递减幅度与生猪价格的涨跌呈负相关的关系。简单述之,就是猪价上涨时,能繁母猪递减幅度减小;反之则增大(见下方表一表二,图表来自农业部)。
从表一和表二分析我们得知,2014年3、4月份猪价持续走低,尤其是4月份,猪价跌到年内最低点,再看4月份的能繁母猪存栏量,与3月份环比减少2.2%,递减幅度为年内最高;8、9月份出现年内猪价最高点,此两个月份恰恰也是能繁母猪递减幅度最小的月份,月环比分别递减0.8%和0.5%,为年内最低。可以这样说,猪价的涨跌是能繁母猪增减的“晴雨表”。
散养户被迫退出 规模企业有钱可以任性
那么,能繁母猪为何能一路降到底么?笔者从个体散养和规模养殖两个方面来分析原因。
小散在2014年已经彻底“伤不起”。首先迷离的猪市已经让人再也看不懂。年初低迷、5月非常规上涨再迅速回落、年底再次低迷,“旺季不旺、淡季更淡”早已让养殖户蒙上了亏损的阴影,战战兢兢,即使猪价出现偶尔的上涨,也始终不敢轻举妄动地进行补栏。
其次,大多散养户出现资金断裂,即使有胆大的想再补栏博一把,也苦于“囊中羞涩”,不得不作罢!另外,猪病频发、原料上涨、政策限制等因素,也让越来越多的小散被迫退出。
与小散相对应的规模企业则是另外一番景象。年末年初,各大规模养猪企业陆续发布年报业绩,雏鹰农牧2014年前三季度亏损额为7418万元、牧原股份预计2014年全年净利润为1亿-1.9亿元、新五丰预计全年亏损3300万-4300万元。虽然业绩单不好看,一部分规模养殖企业也在缩减规模,但有钱可以任性,由于资金的支撑,规模企业选择逆势扩张的绝不在少数。2014年,一系列关于规模企业扩张的消息屡见报端,如雏鹰农牧投资12.2亿投资吉林400万头生猪建设项目,牧原股份投资数亿元成立多家子公司,大北农东三省1千万头生猪计划,中粮30亿建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