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实施国家级生猪标准化建设项目促进内江猪业经济大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0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73
国家标准委2004年《关于下达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的通知》(国标委农轻[2004]101号)将“内江市生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列为第五批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项目由内江市畜牧食品局承担,在全市范围内实施,时间为3年。在省畜牧食品和质量技术监督行业主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在市委、市政府和各县(区)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下,经过三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项目规定的各项任务,以95分的成绩通过国家标准委组织的鉴定验收,并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我市基本情况

  我市总人口422万,其中农业人口341万,有耕地245万亩。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265元。年粮食产量140万吨左右。2006年,生猪存栏276.5万头,出栏 396.3万头,猪肉产量29.5万吨,占畜禽肉类总产量的74.9%;畜牧业产值50.4.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为50.4%;预计2007年底,生猪存栏281万头,全年出栏430万头,猪肉产量32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75.5%,畜牧业产值60.9亿元,其中生猪产值 36.8亿元,占畜牧业产值的60.4%,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将达到51.4%。

二、项目建设的要求

  (一)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执行相关技术规程,规范生猪生产行为。

  1、实施《猪场设计与建设规范》《优质肉猪生产环境质量控制》《猪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和《病害猪肉及其产品无害化处理规程》,为生猪的生存、生长创造良好环境,有效治防止环境污染,防止人畜共患病发生;

  2、实施《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和《种猪繁殖技术规程》,提高母猪生产能力;

  3、实施《兽医防疫操作规程》《安全饲料生产技术规程》《兽药使用规范》和《生长育肥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确保生猪生产安全,提高生猪日增重、料肉比和产肉量;

  4、严格生猪生产记录,建立畜产品可追溯制度,确保生猪生产安全和畜产品安全,为市场提供“放心肉”。

  (二)项目建设的目标任务

  全市73个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乡(镇)和内江市种猪场等8个规模化养猪场作为示范乡(镇)和示范场,其中8个示范场带动养猪农户5000户,73个示范乡(镇)实施标准化的养猪农户和示范带动的养猪农户占全市养猪户总数的60%,生猪料肉比、日增重和产量提高10%以上。

三、项目实施的效果

  通过三年的项目实施,生猪标准化项目建设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生猪生产标准化技术已在全市得到推广普及。

  (一)转变了观念,标准化生产意识得到明显增强

  通过项目实施,大家意识到:搞好标准化生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历史的需要、是实现国际接轨的需要、是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是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实施标准化养殖已成为各级干部和畜牧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二)生猪生产大发展,生产水平大提高

  项目实施三年,由于规模化、品种优良化和饲养科学化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规模养殖育肥100天出栏,体重达100千克,一般农户育肥120-150天出栏,体重达125千克,分别缩短育肥期10天和30天,使育肥期缩短,出栏率提高。项目实施三年共出栏生猪1185.91万头,比项目实施前三年增加出栏生猪301.32万头。

  (三)生产环境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

  各示范猪场、示范农户按“人畜分离,独立建圈,沼气配套,健康养殖”的要求建场和改建圈舍。特别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40个村,把改圈、改水、改厕和沼气工程建设相结合。各规模养猪场实施生猪粪便干稀分离、雨污分离和广大规模养猪场及养猪农户实施生猪粪便“三化”(即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使我市生猪生产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据统计,全市改造生猪圈舍 120万平方米;2005年至2007年全市有29587户农户新建沼气池23.66万立方米。

  (四)饲养管理水平提高,生产潜力进一步发挥

  母猪产仔率由2004年的平均窝产11.45头提高到2007年平均窝产12.6头,平均窝产仔增加1.15头,提高10.04%。全市有88个示范乡(镇),1431个示范村,502996户农户(占养猪农户的71.55%)先后参加了生猪标准化项目的示范与推广。8个示范场三年共出栏生猪54211头,年平均18070头,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的平均数多6070头,提高了50.6%;三年全市出栏生猪1185.91万头,比项目实施前三年的884.59万头增加301.32万头,增长34.06%;

  (五)优质肉猪发展,猪肉品质提高

  到2007年6月底,全市已经建设二元母猪制种场9个、建设2个规范化人工授精站,全市生猪三元杂交面达到63.2%,到2007年底可达65%。三元杂交商品猪瘦肉率比二元杂交商品猪高5.8-11.5个百分点。三年生产三元杂交和PIC等配套系猪683.65万头、内三元肉猪、洋三元猪(DLY)和五系配套猪(PIC)瘦肉率分别达到57.25%、63%和63%,平均达59.23 %,比二元肉猪提高了7.73个百分点。

  (六)规模养殖迅速发展,生产方式得以改变

  全市大力发展规模养猪,改变生猪生产方式。全市20头以上的规模养猪场户由2004年的8808户发展到2006年的14774户(其中出栏50头以上的 3874户);今年全市可达21631户,规模养殖场(户)出栏生猪占全市总出栏生猪的比例已由2004年14.1%上升到2006年的21.7 %,2007年可达到29.4 %。

  (七)动物疫病得到控制,防疫检疫成果进一步巩固

  一是有效提高了生猪保护率。3年共免疫生猪4380.1万头次,猪瘟﹑口蹄疫免疫密度100%、猪Ⅱ型链球菌病免疫效率达80%以上。3年消毒猪圈等9678万平方米,消毒面100%,口蹄疫、猪瘟免疫抗体监测,保护率达到90%以上。二是深化了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防止疫病传播扩散。结合全市村级动物防疫员队伍建设,全市深化以村为单位的产地检疫工作,全面实施申报检疫,全市产地检疫面达100%;在全面开展对生猪定点屠宰场驻(厂)场检疫的基础上,对全市所有肉类加工厂全面实施同步检疫,规范了肉类加工企业的检疫管理,严格凭证运输、凭证收购、凭证宰杀。

  (八)放心肉工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了畜产品质量安全

  全市加大了对规模养殖场的管理力度,实行驻场兽医签名制,加强对规模养殖场的兽药、饲料使用监控,严格休药期,统一规范畜产品安全有关记录记载,严格耳标配戴与管理,严格休药期制度,确保了畜产品的质量安全。全市有5家龙头企业牵头承建的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已通过省畜牧食品局验收认定,获得省局颁发的证书。全市有73个乡镇列为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有4家企业申报的无公害猪肉,获得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畜产品认证证书》。

  (九)围绕任务抓落实,经济效益显著

  一是3年增加出栏生猪和多生产优质猪增加产值146662.7万元;二是增加税费收入6237.28万元;三是 8个肉类加工企业3年共屠宰加工生猪600.72万头,占3年生猪出栏总数的50.65%,3年增加销售收入177853.71万元;四是40个饲料生产企业3年增加销售收入76387.71万元;五是7个兽药生产企业3年增加产值38551.98万元;六是示范农户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2007年888.3元,比2004年增加327.4元,人均年增收109.13元。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落实项目责任制

  一是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市委常委、秘书长李发强和市政府副市长向志习就搞好内江生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工作提出了专门要求。为确保项目按计划顺利地实施,市畜牧食品局建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项目技术小组,确定了项目实施的参加单位和人员分工。各县(区)畜牧部门和内江市种猪场等重点示猪场也相应建立相应机构。市、县(区)、乡(镇)三级项目领导小组、技术小组,制定了严密工作制度,严格按照项目的要求和工作规范,做到了每年召开工作部署、总结会议,每年召开两次以上领导小组会议和技术小组会议,并做到每年两次以上检查督促和指导,工作中遇到什么问题和情况及时研究,及时通报。

  二是明确目标任务、签定责任书。通过发文和召开会议,明确目标任务后,市局与五个县(区)项目领导小组和几个示范场的项目领导小组签定了“内江市生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目标责任书”,各县(区)项目领导小组与各项目乡镇、示范场、养猪协会等签定了目标责任书,各项目乡镇、协会与示范场和示范农户签定了目标责任书。

  (二)制定项目标准化体系,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精心设计,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国家标准委、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和项目的要求,市畜牧食品局以内畜食发[2005]68号制定下发了“内江市畜牧食品局关于印发《生猪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明确了项目目标任务,对项目建设的内容进行了全面的规定,对参加单位及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

二是积极搜集国家、行业和地方有关生猪生产、畜产品加工、饲料生产等标准和规范(规程)。整理了10国家标准和7个无公害畜牧产品标准,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由10个规程组织成的“内江市生猪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生猪生产标准化体系。

  (三)宣传培训,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项目组收集整理了20万字的《内江市生猪标准化资料汇编》,收录44个文件和技术规范,编印360册;编印《农村标准化养猪实用手册》4056册;印《畜牧标准化落实靠大家》的宣传年画10370份。3年来,全市各级印发各种宣传资料达129.27万份。

  二是加强培训。落实分级培训计划,市级举办生猪标准骨干培训班,主要培训县级畜牧兽医技术骨干和重点生猪养殖场业主及专业技术人员。县级培训乡镇畜牧兽医站技术人员和养猪协会主要成员、养猪大户。乡镇畜牧兽医站承担养猪农户、协会会员培训任务。市、县(区)畜牧主管部门成立了畜牧兽医科技培训队,负责辖区内养殖技术和标准化知识培训。3年来,全市仅市、县(区)培训达469期,培训108728人次;乡镇培训达150万人次。同时组织人员外出学习考察标准化建设经验。资中县还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农民田间养猪学校”,深受广大养殖户和基层干部欢迎。

  三是加强宣传。利用其它各种会议大力宣传生猪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有关技术规范。结合《畜牧法》的宣传,把标准化作为重要工作进行宣传。在编制畜牧业“十一五”规划中,将标准化生产作为“十一五”畜牧业工作的重要内容。

  (四)项目建设与业务工作结合,促进项目顺利实施

  一是将标准化的“猪场设计与建设规范”、“肉猪生产环境质量控制”、“猪场粪污处理技术规范”与无公害畜产品基地建设、治污减排、新农村建设粪便沼气化工程建设进行有机结合,使项目建设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是将标准化的“生猪生产兽医防疫操作规程”、“生猪生产兽药使用规范”、“安全饲料生产技术规程”、“病害猪肉尸及其产品无害化处规程”与无公害畜产品生产、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项目建设、动物防疫等工作和项目中的严禁使用违禁药物、添加剂、限用药物,严格免疫档案、免疫耳标管理,建立畜产品追溯制、严格实施饲料生产和进货、使用台帐、严格实施兽药用药处方和登记管理、严格实施病死猪无害化处理等工作有机结合。

  三是将标准化的“种猪饲养管理技术规程”、“种猪繁育技术规程”与种畜禽管理、畜禽繁育改良和规范性猪人工授精站建设、输精网点建设等工作进行有机结合,使项目建设和生产管理工作都取得了比较好的进展。

  (五)依靠科技进步,努力提高生猪生产产量和质量

  一是推广生猪新品系和新的杂交通组合。大力推广三元杂交、DLY和五系配套等。全市生猪三元杂交面已由2004年的45.4% 提高到了2007年的65%。生猪的料肉比已由2004年的3.19:1提高到了2007年的2.87:1,提高了11.15%;日增重已由2004年的742.5克提高到了2007年的756.6克,提高了1.9%。

  二是推广科学养殖技术,促进生猪生产发展。大力推广“双推五改”、“饲料青贮”、“仔猪高床哺育”、“母猪限喂”、“自动饮水”等科学养猪实用技术,提高了母猪的产仔率、仔猪的成活率、断奶重、育肥猪的日增重、料肉比和肉猪的瘦肉率。

  三是推广和落实生猪疫病防治新技术和新方法,确保生猪生产安全和健康发展。坚持落实一个“统”字,即坚持对猪瘟、口蹄疫和猪Ⅱ型链球菌病和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预防免疫实行“五统一”、“五不漏”的预防免疫制度。推广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各种新的预防生猪疫病的新药物、新产品、新方法。

  (六)制定优惠政策,多渠道筹集项目实施资金

  全市市县(区)共争取项目及相关经费4378.05万元。其中:沼气专项经费2247万元;标准化项目经费105万元,动防经费1469万元,良繁经费187万元,产业化专项经费76万元。

五、生猪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中的体会

  一是项目执行必须与业务工作有机结合,才能有效推进项目实施。二是发挥示范场户的带动作用,是生猪标准化示范项目实施重点。三是龙头企业介入标准化生产,是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的必由之路。四是加强投入品监督管理,是畜产品安全的有效保障措施。五是良种和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是提高生猪生产水平的必然动力。

  我们将坚持不懈地强化生猪生产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巩固现有的成果,打造“内江生猪生产规模化、标准化、无公害化”品牌,把我市建设成为优质、高产、高效的畜牧业商品基地和出口基地。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