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网常州日报讯 新型治疗急、慢性肝损伤创新药物WLP-1,阿奇霉素生产技术、核苷磷酰化偶联壳聚糖的纳米高分子前药……25日,由清华大学、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南京大学等12所全国著名大院大所大学为我市“三药”基地内企业带来的前沿新药引起了我市众多医药生产企业的浓厚兴趣。
正是在一次次科
技与市场的成功对撞中,常州“三药”基地迅速成长。
【坚定不移走“产学研”之路】
仅仅两年多时间,以医药、农药、兽药为主产品的常州高新区“三药”产业基地内,已有“三药”企业70多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企业5家,高新技术企业15家,年产值超亿元企业12家。2005年,“三药”基地企业完成总产值53.1亿元,产品销售收入47.3亿元。“三药”基地企业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1项,完成省级科技项目57项,申请专利100多项,成功开发“三药”新品42项,拥有硫酸依替米星、海南霉素、肿瘤球死因子等国家一类新药3个,脂泰胶囊、氟康唑等二类新药近30个。
科技创新支撑着“三药”基地铿锵前行。
常州方圆制药是较早进入基地的一家民营企业。建厂伊始他们就与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结成紧密联合体,完成了国家唯一的抗生素一类新药“硫酸依替米星”由专利到产业化,在此基础上又与中国药科大学药学院、浙江医药资本相结合,组建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后承担了国家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科技攻关、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和火炬计划等重大项目,成为促进创新药物技术纵深研究和成果转化的基地,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新药如甲基斑蝥胺注射液、阿德福韦脂等陆续面市。
【构建企业研发中心】
“借脑”发展的同时,常州“三药”基地内企业更重视自建研发中心。目前,基地内企业已拥有江苏省生化手性技术工程技术中心、江苏省半合成抗生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农用激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4家省级工程技术中心和常州市缓控释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2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中,以生产各类气雾剂产品为主的江苏同大股份有限公司创办的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成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现在企业拥有各种专利技术达100多项,生产的卫生杀虫剂和家庭清洁产品牢牢把持了国内同行的销量冠军。企业在美国洛杉矶设立了奥斯卡子公司已融入美国主流商业网络的2万多家超市。
【打响常州“三药”品牌】
政策扶持、人才支撑、“孵化器”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共享等全方位服务为“三药”基地内企业提供了最优质成长土壤。
高新区每年从科技三项经费中拿出20%以上资金资助“三药”开发项目,对直接用于研究开发创新药物支撑条件的技术开发费,高新区还在税收政策上给予扶持。
针对“三药”研发投入大、要求高、周期长等特点,高新区在创新科技楼专门建设了“三药”企业孵化基地。在孵化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协调服务机构——常州三药工程开发院。开发院以技术硬件支撑平台和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为主要内容,建立了公共实验室、信息服务平台、专利战略平台等“三药”公共服务平台,为提高企业的创新水平提供培训、国际合作、信息服务、管理咨询、产学研服务等。
目前规划面积达10.2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已超过数十亿元的“三药”江边产业化基地已成为实现“三药”项目产业化的重要载体,一个以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农药企业为主的江苏园区初具规模。有关部门已规划在薛家镇建立一个以制剂企业、研发机构集聚的医药区,在长江塑化市场建立“三药”产品贸易流通区,从而形成常州“三药”科技产业基地研发、生产、流通相融的完整产业链。(王忠良 姜玉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