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及控制对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2-23  来源:未知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190
核心提示:近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猪病的发生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加重,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疫病。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近几年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及控制对策作一简述,以供从事养猪生产的同行门参考。一、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1. 病原体的多重感染 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

近几年来,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又上一个新台阶。然而,猪病的发生和对规模化养猪生产的危害日趋加重,特别是传染性疾病,成为严重影响我国规模化养猪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疫病。我国猪病的种类越来越多,而且近几年新增疫病不少,疾病的复杂程度不断加剧,对疾病的控制也越来越难。本文就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的主要特点及控制对策作一简述,以供从事养猪生产的同行门参考。

一、目前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流行现状与特点

1. 病原体的多重感染 在临床上,近几年猪病以病原体的多重感染或混合感染为主要流行形式,猪群发病往往不是以单一病原体所致疾病的形式出现,而是以两种以上的病原体相互协同作用(又称共感染)所造成的,常常导致猪群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危害极其严重,而且控制难度加大。在多重感染中,既有病毒的混合感染,也有细菌的混合感染,还有病毒与细菌的混合感染。在病毒的混合感染中,以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瘟病毒之间的多重感染较为严重,最常见的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伪狂犬病病毒(PRV),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的二重感染,此外,还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之间的三重感染。我们近年来对采集自不同地区规模化猪场发病死亡猪的57份病料进行了PRRSV、PCV2、PRV的多重感染分析,结果表明PRRSV与PCV2的二重感染占54.4%(31/57),PRRSV与PRV的二重感染占10.5%(6/57),PCV2与PRV的二重感染占14%(8/57),PRRSV、PCV2、PRV的三重感染占10.5%(6/57)。实际生产中,猪肺炎支原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多重感染,猪肺炎支原体、PRRSV、PCV2之间的多重感染是十分普遍的。这种病原体的多重感染,一旦猪群发病,其临床表现复杂,病情重,临床诊断不易判断,实际控制效果也不好。尤其是在一个猪场同时存在PRRSV、PCV2和猪肺炎支原体的感染时,猪群将随时会发生各种疾病(包括并发和继发感染),该场猪病的复杂程度和控制难度均会加大。

2. 继发感染十分普遍 继发感染现象在规模化猪场十分普遍,特别是在猪群中存在一些原发性感染(如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肺炎支原体)情况下,一旦应激因素和饲养管理不良,就很容易发生继发感染。这种情况在猪呼吸道疾病中,表现得最为明显。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群可继发猪链球菌病、猪附红细胞体病、仔猪副伤寒、猪巴氏杆菌病、副猪嗜血杆菌感染、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在猪肺炎支原体严重感染的猪场则容易继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巴氏杆菌和副猪嗜血杆菌感染。

3. 猪呼吸道疾病最突出 近两年来,猪呼吸道疾病成为养猪生产的主要问题,规模化猪场无一不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发病率通常在30%~60%,死亡率5%~30%,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预防和控制十分棘手。从母猪、哺乳仔猪、仔培猪到育肥猪各个阶段都存在呼吸道疾病问题,发病与死亡猪经剖检大多数都可见到肺部的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理变化,包括肺脏肉变、淤血、充血、水肿、间质性肺炎、肝变、脓肿、纤维素性肺炎、胸膜炎、心包炎、胸腔积水等。发病猪群在临床上表现为结膜炎、眼睛分泌物增多、出现泪痕,发热、食欲下降或无食欲,呼吸困难、喘气、腹式呼吸、咳嗽,猪群生长缓慢、消瘦,死亡率升高。

由于目前生产上发生的呼吸道疾病往往不是单一病因所致,而是多病原所造成的,因此称为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一种或多种细菌、病毒,加上环境应激因素和猪群抵抗力下降等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引发PRDC的病原可分为两类,其一是原发性感染病原,包括猪肺炎支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猪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等;其二是继发性感染病原体,主要有副猪嗜血杆菌、猪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链球菌、猪沙门氏菌等。原发性病原体首先侵入呼吸道和肺脏,破坏呼吸道的防御屏障,造成猪体呼吸道的抵抗能力下降,继之猪体内本身携带的内源性继发病原体和存在于猪舍空气和环境中的外源性继发病原体即可长驱直入,进入呼吸道和肺脏,引起继发性混合感染,猪群即可暴发呼吸道疾病。除了病原体之外,猪群饲养密度过大、将不同日龄猪混养在一起、猪舍通风不良、空气质量差、猪舍温度变化过大、营养不良、猪群免疫功能下降等应激因素都可能成为呼吸道疾病暴发的诱因。当前,我国猪群中存在的与PRDC相关的疾病主要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气喘病、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瘟、猪流感、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猪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副猪嗜血杆菌病)。需要指出的是在近期和今后一段时间应对猪流感给予高度关注和足够的重视。

4. 繁殖障碍疫病仍是养猪生产的一大问题 近年来由于突出的呼吸道疾病问题,而掩盖了繁殖障碍疾病的危害。实际上,因猪繁殖障碍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一点也没有减轻,仍然是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的一大问题。引起繁殖障碍的疫病有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伪狂犬病、猪瘟、猪细小病毒病、猪日本乙型脑炎、猪流感、猪附红细胞体病、猪布氏杆菌病、猪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弓形虫病等,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造成的繁殖障碍最为普遍和严重。特别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双重感染引起的流产、死胎、产弱仔等问题近期已在一些规模化猪场显露出来,对初产母猪的危害最大,可造成70%以上的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另外由附红细胞体病引起的繁殖障碍值得关注,该病可引起不同妊娠阶段的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发生流产和产死胎。

5. 免疫抑制性疫病危害加重 可以引起猪体免疫抑制的因素很多,其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被公认为猪的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其危害性很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除造成养猪生产的直接危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这两种病毒均可直接侵害猪的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造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抑制,使机体的抗病能力大大减弱,整体健康水平下降。目前,在我国猪群中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的感染率很高,而且在很多猪场呈双重感染,其双重感染率达50%以上,在这样的猪场呼吸道疾病很严重,继发感染疾病种类多,繁殖障碍问题随时都会暴露。因此,这两大免疫抑制性疾病的存在是我国近几年来疫病越来越多、复杂程度加剧、猪越来越难养的最根本原因。

二、我国规模化猪场疫病控制对策

面对以上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存在的众多复杂的疫病问题,保障养猪生产的健康、稳定发展,最大限度地控制好疫病、尽可能地降低因疫病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一项十分艰巨的课题。针对目前我国规模化养猪生产中疫病种类多、复杂程度加剧、混合感染重、继发感染普遍、呼吸道疾病突出、免疫抑制性疫病存在等问题,提出以下控制对策。

1. 理清思路,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 对于目前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复杂局面,首先应理清头绪,依据疫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并借助于条件好和技术优势明显的科研、院所的诊断实验室,进行病原分离鉴定、检测,对感染和发病猪群进行确准诊断,从而摸清猪场疫病的种类和流行规律,搞清楚猪场存在的原发性感染和继发性感染疫病的种类,这是疫病预防和控制的基础。

2. 彻底改变疫病控制的传统观念,克服疫病控制技术上的一些误区 当前很多规模化猪场对疫病的控制手段和技术水平,仍然在受到旧的、传统观念的支配,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误区。长期以来,养猪生产企业一直把疫病控制看成是兽医的事情,似乎与饲养管理和环境控制关系不大,而且过分依赖疫苗、过分依赖药物。饲养管理已成为控制规模化猪场疫病的关键因素,生产上因饲养管理不良,卫生条件差,而导致很多疾病发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目前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造成猪群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大大下降,因此饲养管理更应精细,尽量消除猪群的应激因素。疫苗免疫接种是控制疫病的有效手段,但不是所有的疫病都是十分有效的,一些疫苗本身的免疫效力就不高,其免疫效果不确实或无从评价,这类疫苗在生产中尽量少用或不用,既花钱又浪费人力,还不如从饲养管理和卫生消毒上多下功夫;有的活疫苗本身存在着毒力返强的危险性,疫苗使用不但控制不了疾病,反而会给猪场带来无穷的后患。而且,疫苗效力的充分发挥还需以良好的饲养管理和卫生条件作为保障,再好的猪瘟疫苗,如果在一个猪瘟强毒高污染场使用,效果也不会好。药物不再是治疗疾病的“灵丹妙药”,由于目前猪场发生的细菌性疾病大多是病毒性疾病的继发感染,而不再是单纯的细菌性疾病,因此采用药物治疗收效甚微,甚至无效,往往是猪场极尽所能,把所有的药物都用上了而最终猪照样死亡。因此抗菌药物的使用应从治疗性用药转向预防性用药,等到猪群发病再投药已为时已晚。

3. 做好猪群的饲养管理,用好料,彻底做到全进全出 由于猪群普遍存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和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群的整体健康水平下降,一旦饲养管理不善,导致应激因素发生,猪群就会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可以说养猪业已进入一个精细养猪时代,要让猪在一个舒适的环境中生长,用高品质的好料,保证充足的营养,以增强群体抵抗环境应激和疾病的能力。要控制好疫病,养猪生产必须做到全进全出,特别是一些呼吸道疾病的控制,要求严格的全进全出,种猪场应做到产房、保育舍和育成舍的全进全出,即使是商品猪场,至少也要做到产房和保育舍的全进全出。新建猪场,最好采用多点饲养的方式,将种猪舍、产房、保育舍和育肥舍分开。

4. 建立猪场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 通过生物安全措施,将疫病拒之于猪场之外,加强养猪生产各个环节的消毒卫生工作,降低和消除猪场内污染的病原微生物,减少或杜绝猪群的外源性继发感染机会。

5. 合理使用疫苗,作好猪场疫苗免疫接种 针对目前疫病的现状,猪场应重点控制好猪瘟、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等主要疫病,采取合理的免疫程序。根椐猪场本身疫病的发生和流行情况,有选择性地使用疫苗。

6. 建立合理、完善的药物预防方案 猪场应针对所存在的细菌性疾病种类和发生阶段,制定一个完善的药物使用方案。树立保健和预防观念,在哺乳仔猪、仔培猪、育肥猪和母猪四个阶段,应选择性地使用药物,以预防猪群的外源性和内源性的细菌性继发感染。

7、建立完善的疫病监测与免疫监测方案 对猪场的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猪流感病毒感染情况、猪瘟带毒情况应进行定期监测,以掌握猪场疫病的动态。同时应对死亡和发病猪只进行准确诊断,及时掌握疫病的发生种类。种猪场应定期对猪场实施免疫监测,一方面考察疫苗的免疫接种效果,另一方面可为免疫程序的调整提供依据。疫病监测不能单纯地检测抗体,更应该重视对病原的检测,意义更大。

8、开展疫病的净化 种猪场应着眼于建立健康种猪群,开展一些疫病如猪伪狂犬病、猪瘟等疫病的净化。目前猪伪狂犬病的净化条件已具备,一是有基因缺失疫苗,二是有可区分疫苗免疫抗体和野毒感染抗体的鉴别诊断ELISA试剂盒,在感染率和带毒率不高的猪场(<20%),可以采取一次性地淘汰阳性感染猪而将伪狂犬病净化,在感染率高于20%的猪场,可结合使用疫苗和监测,淘汰阳性猪,引入阴性种猪,在2~3年的时间里完全可以将猪伪狂犬病净化。条件较好的猪场,应开展种猪群猪瘟带毒的净化。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