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30年的改革发展进程中,我们坚持“杀猪卖肉”这一最传统的产业,企业大了不改行,钱多了不炒股,竞争当中不转向,始终围绕农字做文章,围绕肉类加工上项目。”
近日,双汇集团董事长万隆在30年庆典大会上总结经验时,感慨颇多。
1984~2014年,双汇从一个资不抵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新世纪44.50+1.583.68%双汇发展31.17-0.17-0.54%债的小型肉联厂,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猪肉食品企业,打造了养殖、屠宰、肉制品加工、新材料包装、物流配送、连锁商业等全产业链完善的业务,已经培育了两个上市公司:双汇发展和万洲国际。 关于30年快速成长的秘诀,有接近双汇的知情人士透露,“双汇一直坚持从源头到市场的全过程控制,以高质量产品全力打造安全企业、诚信企业;面对市场环境变化,不断创新谋发展,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做食品就是做良心” 在双汇,几乎每一个工厂都设置有参观走廊,消费者可以走进工厂,零距离看到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公司的市场督导小组经常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销售环节按照规范进行储存、运输、上架检查及理货,及时挑出质量瑕疵产品,保证销售过程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企业发展的需求,双汇适时进行组织机构调整:一是把企业的运营转变为上市公司“双汇发展”来执行,二是增加了食品安全、公共关系和市场服务三个管理高层和部门,对采购、生产、管理、技术进行全面整顿。 公司的监事会设立了稽查中心和审计中心两个专职监督部门,对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和运行实施全方位监督。同时,企业积极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由一名副总裁直接管理企业质量食品安全管理部门—品质管理中心,负责企业产品质量、食品安全的控制,对原料进厂、生产过程、出厂检验进行检查把关。
万隆在双汇集团大小会议上多次强调,做食品企业,就是做良心工程。“在新的历史时期,双汇人必须吸取刻骨铭心的教训,在抓质量上不手软,在抓食品安全上不让步,任何时间、任何单位、任何人都不得以牺牲食品安全和质量为代价,谋取企业和个人利益。” 双汇方面介绍,在诚信体系建设的推进过程中,双汇把诚信体系建设与企业的发展、管理文化有机结合起来,确立了“开创中国肉类品牌,促进中国肉类产业升级”的企业使命,制定了“消费者的安全与健康高于一切,双汇品牌形象与信誉高于一切”的质量方针,形成了“诚信立企,德行天下”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与诚信体系建设的高度统一。
创新谋发展 1984年,作为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漯河肉联厂由河南省下放到漯河市。双汇,从此开启了不可复制的改革元年,步入了艰难曲折的求生之路。 “作为全省第一批改革试点企业,双汇冲破不合理的生猪购销体制,议价收购生猪,上浮2分钱,解决了工厂长期无米下锅的难题,企业焕发了生机。”万隆骄傲地介绍,后来,漯河肉联厂成为全省同行业敢于打破常规、锐意改革的样板。 发展初期,双汇坚持向改革寻出路,向市场要效益。1984~1990年,企业年销售收入从1000万元发展到1个多亿,从亏损到年创利润500多万元,从市政府的包袱企业变成利税大户。 20世纪90年代,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双汇的外贸业务受阻,对于刚刚突破困境的双汇,又面临一次严峻的考验。
是坚持创新谋发展,还是墨守成规走老路?双汇选择大胆的调结构,进入新领域,实现由生变熟的深加工,不小打小闹,不走老路,不墨守成规,汇集世界新工艺、汇集世界高科技,引进日本、欧洲、美国先进的火腿肠生产线,做出中国一流的肉类产品,实现双汇肉类产业结构调整的转型升级。 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双汇通过冷鲜肉变革,发挥肉类联合加工的优势,在竞争中走出河南,走向全国。双汇肉类年产销量从50万吨发展到300多万吨,年销售收入从60亿元发展到500亿元。 第二个十年,双汇加快了国际化的步伐,制定了销售超千亿的计划和百厂超百亿的“双百”目标,提出了企业由速度效益型向安全规模型转变,产品由高中低档全覆盖向中高档转变,由国内企业向国际化转变,实现在更大规模、更高水平上的发展。
2013年9月,双汇以71亿美元并购美国史密斯菲尔德。双汇与史密斯菲尔德的强强联合,不仅有利于两国农业,也有利于两国企业和肉类工业的发展壮大。 据介绍,双汇计划未来通过新建、购并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使产销基地遍及欧、亚、美、大洋洲等世界主要区域,销售网络遍布全球,巩固在全球肉类行业的领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