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业的发展在经历2012年“速成鸡”、“药残鸡”事件及2013年初“H7N9”事件的影响后,国内白羽肉鸡行业承受了长达2年的低迷。一些规模小、粪污处理设施不全、抗风险能力弱的肉鸡养殖企业,纷纷退出市场;而一些规模化集约化程度高、设备设施装备优良、质量管理规范的肉鸡企业正迎来新一轮的市场机遇期。
资金
在养殖行业,投资资本总是会在适当的时机发现行业中价值洼地,挖掘投资价值。
今年8月,全球私募巨头KKR集团(KohlbergKravisRoberts&Co.L.P.,简称KKR)宣布,与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以4亿美元认购圣农发展18%的股份。对于圣农发展向KKR的定向发行股票融资,解决了圣农发展前期产能的逆市扩张所造成的资金紧张。
“福喜”风波后,麦当劳的肉类供应商发生了洗牌,今年9月,麦当劳宣布在中国的五家肉类供应商名单,分别是铭基、嘉吉、荷美尔、海神叉和圣农,圣农发展成为唯一一家入选的中国企业。
价格
产能过剩导致了肉鸡市场行情长时间处在底部阶段,业界于去年3月~4月、7月~8月、10月~12月份完成了3次规模较大的去产能化行动,2014年去产能继续加速,上半年连续两次协议淘汰在产祖代鸡,幅度达到30%,全国祖代鸡存栏量比去年高峰期下降25%。市场供给的加速收缩也使肉鸡业向上爬升的空间得以打开。
随着新鲜资本的进入,部分肉鸡企业的产能会随之扩张,肉鸡产业的市场集中度进一步加强,从目前国内肉鸡规模化养殖企业的市场占有率来看,仅为30%,相比成熟市场的美国95%的产业集中度仍处于较低水平。但是,肉鸡产业集中度的提高潜藏着左右市场价格的风险。如果,在原来的市场上进行简单的扩大再生产,扩大的产能可演变为新的过剩产能。
短板
国内的白羽肉鸡基本上处于两头在外的格局,高端的种源几乎全部靠引进,部分能量与蛋白饲料的缺口靠进口,国内的白羽肉鸡企业是一个巨大的生产工厂,加上土地资源与劳动力价格的上涨,行业形态发生了变化,生产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因此,依靠初级加工鸡肉产品的出口贸易优势越来越小,出口市场可能要瞄准高附加值的深加产品。而随着肉鸡养殖企业规模的扩大,种业安全与生物安全的风险则是发展中的短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