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发展 » 正文

市场倒逼养鹅业转型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1-27  来源:中国禽业导刊  浏览次数:211
核心提示:一 养鹅业内外环境的变化台湾原养鹅协会秘书长李鸿忠指出: 近年来养鹅业外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开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1 生产结构存在先天缺陷鹅有产期限制, 一般产蛋期只有 6~ 7 个月 , 很多饲养场为了提高效益往往加大饲养密度, 造成疫病多发; 禽舍设备简陋, 大都是副业经营, 没有长远发展眼光; 饲养者普遍缺少养鹅经验与技术, 在道听途说状况下, 鹅苗不是病死的居多, 反而是用药过量致死, 其次为保温不良或营养失衡导致的损耗居多, 因为养几百只鹅与几千只鹅或上万只鹅是不同概念。 此外, 消

一 养鹅业内外环境的变化

台湾原养鹅协会秘书长李鸿忠指出: 近年来养鹅业外在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开始倒逼产业转型升级。1 生产结构存在先天缺陷鹅有产期限制, 一般产蛋期只有 6~ 7 个月 , 很多饲养场为了提高效益往往加大饲养密度, 造成疫病多发; 禽舍设备简陋, 大都是副业经营, 没有长远发展眼光; 饲养者普遍缺少养鹅经验与技术, 在道听途说状况下, 鹅苗不是病死的居多, 反而是用药过量致死, 其次为保温不良或营养失衡导致的损耗居多, 因为养几百只鹅与几千只鹅或上万只鹅是不同概念。 此外, 消费者越来越重视食品安全。2 规模化生产制约因素多目前种鹅场种鹅在养数量普遍不多, 而且自有种鹅少, 大都是根据其需要从外面调蛋到场里孵化后再出售, 导致质量不一, 育成率不高, 体型大小不一。 此外, 各品种相互杂交情况很多, 如需增大饲养规模, 就需要一次增大种鹅族群, 但要找到体型整齐的留种种鹅难度大, 这种状况很不利于规模化生产。3 外在环境变化日益明显连续两年的 H7N9 病例, 人口稠密的都会区已逐渐关闭城区附近的活禽市场, 家禽以(冰鲜或冷冻)屠体方式进入都会区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交通的繁杂与气候条件及防疫考虑, 运输费用高涨与风险渐渐不利于远程活体运输。 人事成本增加人口老化与缺工严重, 再加上工资的飞涨, 现有工作环境及待遇要想争取年轻人来工作有很大难度, 除非实现设备现代化、环境合理化。 目前养鹅业微利时代已来临, 市场竞争会越发激烈。

二 经营管理思路的转变1 养鹅业要走独特经营之路扬州大学动物学院院长王志跃教授认为: 现在国内养鹅业很少有大企业出现, 以前一些大企业纷纷倒闭了, 其原因并不一定是技术问题所致, 经营理念也很重要, 如果按鸡、鸭的经营管理思维去发展养鹅业,就容易出问题, 养鹅业有自己的独道之处, 要在适度规模基础上找到适合养鹅业的发展之路。2 养鹅业要找准市场定位陈永水指出: 发展养鹅业首先要做好市场细分,不能走鸡、鸭养殖的路, 因为鹅的生产和消费都有区域性特点, 所以要立足当地市场发展养鹅事业, 做到精耕细作。在北京德青源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袁正东看来, 目前养鹅业市场集中度低, 发展机会大, 企业首先要摸清行业整体情况, 包括国内外发展情况、区域市场和企业情况, 在此基础上找准自己的位置,在充分了解行业政策、市场状况、技术实力、资金投入、管理水平的条件下, 做到明晰的企业定位, 这样才能避免盲目发展。3 要为规模化养殖做好准备在李鸿忠看来: 未来鹅业规模化养殖是必走之路, 要及早培育出可量化生产的品种, 加速改善鹅苗供应体系, 加大养鹅设备的投入, 积极主动应对从业人员短缺的问题, 目前养鹅业做不大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专业人才短缺, 大企业都会遇到人才瓶颈问题。 产业发展首先是做精, 要追求精致, 不能与鸡鸭产品争价格; 其次是做强, 要经得起市场考验, 让消费者放心产品的质量; 最后才是做大, 在做精和做强的基础上事业自然会做大。产业的问题要靠自己解决, 因为只有我们最懂这个产业, 最有能力提出解决方案, 其它方面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要把养鹅产业做大, 从目前形势来看, 必须实现产业链水平分工, 突出各自的优势, 然后再结合起来, 这样整个产业链的问题都可以有效解决, 因为没有人能掌控一条龙生产的各个环节。

 
关键词: 养鹅业 转型升级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