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猪肉产量最大的国家,生猪存栏数、出栏数和猪肉产量接近世界的一半。养猪看起来是传统行业,实际是全球化的产业。因为不管企业和养殖户愿不愿意,这个行业都已经“被国际化”。因为养猪成本最大两项都已经国际化:一是饲料;二是猪种。
我国养猪成本已经超过美国,以至于有时进口美国冻猪肉也是平抑国内猪价的路径之一。就此,牧原股份董事、常务副总经理曹治年说,养猪最重要的成本是饲料,即玉米、豆粕等,而国内玉米价格明显高于美国。
在发达国家,生猪行业也进入产业深度融合的阶段。以美国为例,曹治年说,美国养猪行业已经发展到猪肉不赚钱、猪粪赚钱的程度。美国养猪企业一般在猪舍下建有2.4米深的储存池,储存排泄物,待玉米、小麦等作物收割后,用大型机械设备将猪粪作为农肥全部施入农地,不进行其他处理。该模式将养猪粪尿作为肥料资源,不但能节省了农肥的投入,还能发展有机农业,增加农场主收益。”
而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生猪养殖和消费国,种猪和饲料市场均缺乏话语权。我国绝大部分商品猪种源依赖进口,本土生猪市场份额极小。美国、加拿大等几乎归集了优秀种源,我国目前生猪育种体系主要靠大型企业自己运行。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上市公司都坦陈,商业化规模养殖的种猪品种主要来自国外,我国大部分中小型养殖场陷入“引种—退化—再引种—再退化”的循环,即使是大型龙头企业,也难以避免。目前,各龙头企业也都在育种环节发力,以期未来抢占市场先机。龙头企业并非仅在于规模大,掌握行业游戏规则更为重要。生猪养殖业上市公司均在种猪上花大本钱投入,牧原股份、雏鹰农牧、正邦科技等均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