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则”猪生象“的新闻在媒体上广为流传,吉林省吉林市养殖户洪先生家里有头母猪生一个带有长鼻子的仔猪,外形酷似一头小象。有专家认为,这是由环境污染造成的基因突变所致。
近年来,养猪业得到迅猛发展,
但生猪养殖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也不容小觑。环境不良影响生猪的健康生长,猪场粪污处理不佳也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各地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方针政策,鼓励养殖户走生态养殖之路。
养猪事关环境清洁,事关社会和谐,这不仅仅是养殖户自己的事情,也需要各方的努力和配合。生态养猪,仍在不断摸索中前行,但在各地已有尝试,它能否取代传统的养猪法加以推广?下面将选取部分稿件予以探讨,旨在找出一条促进养殖业发展又不污染环境的新路,让养猪业走向“零排放”。相信不久的将来,改良后的新式养猪法,能在国内“遍地开花”。
1、沼气能发电 年省40万元
“我公司建成的1200立方米能源生态型沼气发电系统,年可产沼气43.2万立方米,经系统净化后,输送管网分流,大部分沼气输送至发电机。另外公司还配置了150千瓦沼气发电机组一套,年最大发电量64.8万度,供养殖场生产、生活用能。彻底解决了养殖场粪水的无害化处理问题,可为企业每年节本增效40万元。”江苏省东海县西山林场农开项目区马陵山畜禽养殖有限公司经理庄小龙说。
据了解,该能源生态型沼气发电系统是由江苏省农源办公开招标建成的,投资360万元。一小时可发电150千瓦时,一天正常发电10小时。公司共建有猪舍40栋,每栋安装2台空调,仔猪舍室温常年保持在32度~35度,母猪舍室温保持在20度,育肥猪舍室温保持在22度~25度,这所有的用电都是由沼气发电系统提供的。此外,场区办公、生活、饲料加工所用电也全部无需购买,猪场粪便得到了充分利用。
如今,走进马陵山畜禽养殖公司,放眼望去一片林木碧绿,看不见任何生猪排泄物,也闻不到传统养猪场的臭气。该县畜牧局专家介绍说,利用猪粪发电,既消耗了大量废弃物、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温室气体的排放,又实现了变废为宝,使“沼—电—肥”联产,符合能源再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目前,此模式正在该县大力推广。
2、有了电子眼 清污把好关
走进浙江省杭州市兴发养殖基地,该公司负责人沈明指着一个干粪棚入口处的平整水泥地说,这里就藏着他们管理猪粪清运的装置,而它的名字就叫作“地感抓拍系统”。其实,所谓的“地感抓拍系统”就是由800万像素摄像机、地感线圈、触发继电器和闪光灯以及无线网桥、网线等组成的,它建立最初的灵感来源,就是在马路上经常能看到的路口监控系统。“以前,工人在清运干湿分离后的猪粪时,纯粹采用的是人盯人的办法,但效果并不理想,工人也感觉不自在。后来,我想办法在猪粪清理处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但后续的回放统计工作却要占用大量的时间。”沈明给笔者介绍道,“有一次开车的时候,我偶然看到交警在路口设置的监控系统,就产生了将它运用到猪粪管理中去的想法。”“你看,我只要坐在办公室里点点鼠标,就可以看到工人运输的照片。而这些照片都会按照日期分别归好类,通过每月按时统计工人清粪车次,按车次按月发放公司考核规定的报酬。”沈明告诉笔者。该系统自今年3月份投入运行以来,解决了“人难管,事难办”的被动局面,也受到了工人们的欢迎,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更重要的是,地感抓拍系统运用后,随着生猪养殖主要固废物(猪粪)的彻底清理,大大减轻了后续污水处理的运行成本,预计年可减少污水处理成本约30万元。同时,清理彻底后的猪粪,可制成有机肥料,可获收益约20万元。
3、生猪住标间环保又方便
“今天我很幸运,抽到一格猪圈了,就在我房子脚下,面积比我原来的猪圈还大,里面还有储藏室、洗澡间、卫生间,可以养10多头猪呢,宽敞又干净,很实用。”云南省龙陵县碧寨乡梨树坪村村民余云福拿着刚抽到的签激动地说。
为了保护农村环境,确保生猪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结合“美丽乡村”,碧寨乡梨树坪村投资500万元,在50亩的村集体土地上建设标准卫生猪圈62间,将村民各家的猪集中到一起饲养,建成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小区,实现了人畜分离。村民余云周告诉笔者:“自家住宅占地面积不到220平方米,1间正房和1间厢房占去180平方米,剩下的面积还要分一半出来建盖猪圈、卫生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院子里,连农业三轮车都进不去,现在人畜分离,庭院宽敞又卫生。”
“在一起集中养殖,方便防疫,大家天天在一起喂猪,随时谈论市场行情,买仔猪或卖肥猪价格都要以前比公平。”村支书杨能生介绍。养殖小区一户一格,内有储藏室、卫生间,方便农户储藏饲料、清洗猪圈,猪圈下方建有2个50立方米的沼气池,过滤猪粪。同时修建6米宽的水泥通道,方便群众拉运饲料,也方便猪贩进村购买。
据悉,“开盘”当天,养殖小区62间猪圈就全部被农户抽走。养殖小区投入使用后,预计生猪存栏可达1万多头,将有效带动当地畜牧业的快速发展。
评论
治污路上不“孤单”
今年初颁布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让粪污治理正式成为每个猪场考核的一部分,已有养殖场在原有治污设备基础上精益求精,再建猪场也纷纷将治污当做重头戏。
不过,将治污当做重头戏的可不止是猪场,与治污有关的主体,如“政策”、如“科技”,也纷纷“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治污路上本就不“孤单”。
如今,治污设备在不断发展,治污思路也在不断更新,治污成效也将越来越显著。
当然,这成效不仅应体现在环境清洁上,也要体现在猪场效益上。现在很多养殖户舍不得花钱去治污,认为这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治污不仅仅只是花钱的时候,治污路上才会永不“孤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