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养猪生产要强化三大意识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1-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9
根据各种传媒和权威分析,席卷半个中国的高致病性传染病(高热病),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损失。部分地区可以说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部分养殖户甚至是血本无归。
  一、营养意识
  现在大家讨论最多的是究竟是哪种病原体引起的。有说猪瘟,有说蓝耳,有说流感,等等。就此病本人有几个观点,供大家探讨。   首先我们从营养角度来看,俗话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病原体是经消化道和呼吸道接触动物的,这也是无法避免的。因为我们给动物吃的饲料原料是不可能百分之百的保证不被污染,更何况鸟、鼠、风和微尘这些流动的污染源。
  有部分养殖户因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猪连土都吃,更何况是粮食?对饲粮的选择及饲粮的基本营养意识淡薄,殊不知饲粮已经霉变与污染,暂且不说其营养价值的降低,单说饲料中的霉菌毒素与超标的病原微生物对猪群的健康就十分不利。特别是霉菌产生的毒素,如果在较长时间内采食这种饲料,就是停喂以后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在整个猪群可以延续几个月甚至更长,如流产、假孕、死胎、不发情、弱仔以及呼吸道等一些生理与健康方面的问题。
  特别强调一点,霉菌毒素一旦中毒过深,对猪造成的免疫抑制甚至超过蓝耳病对猪的影响。再者变质的饲料及原料其营养价值可以降低10-30%不等。也就是说你给猪饲喂的配合饲料,不但带毒而且营养也不平衡,吃进去不生病就是万幸,还怎么让猪长得快长得好。这样就造成猪群的生长整齐度差,抵抗力下降,以及部分猪只出现免疫应答的失败,从而使防疫程序健全的猪场出现免疫失败!使整个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小猪的生长发育缓慢,大猪的病残率增加,猪的生存环境恶化。
  所以说我们每个业主都应把安全饲养重视起来,把实际行动体现到喂养上。首先要选择优质的饲料及其副产品,选用符合饲料卫生条件的饲料原料,在整个饲养阶段做到精细化饲养,给予种猪好,仔猪精,小猪细,大猪饱的喂养,把精细化喂养做到实处。
  阶段和饲料细分化,营养合理化,喂养科学化。有效降低阶段应激,缩短生长育肥期,培养健康生长旺盛的猪群是养猪取得经济效益的前提和喂养的重点。是猪场走精细化管理的重要一环。
  二、环境意识
  众所周知国家吸引外资还要改善投资环境。如果我们的养猪场想发展,生存,赚钱,首先就要把给我们创造效益的猪,创造出一个理想的生存与生长环境,改观因环境问题对猪群造成的负面影响。
  所谓的环境可分为两大部分即外环境(体外的生存环境)与内环境(体内的生态环境)。外环境是养猪场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场内及圈舍的环境。
  首先场址要建在地势较高并且远离居民生活区和公路主干道的地方,其主要目的是从隔离角度和环境污染与安全生产的角度考虑。便于防止人员流动,车辆、微尘、动物等携带病原污染猪场。再者对居民区的污染也应该考虑进去。可是由于我们的猪场所处的平原地区居多,居住人口密集,再加上从事这一行业的大多数人环境意识的差别以及政府职能部门不作为导致现在这样的情况;缺乏整体考虑随意性大,在居民区建场,在紧挨着村庄和田间地头以及公路两旁建场的比比皆是。一旦有疫情出现增加了感染和扩散的机会,更有甚者排泄物污水随意排放导致空气与地面的污染,一旦发病很难在短期内扑灭和隔离。加之人员与动物的流动量大和间隔距离不够,导致疫情扩散与毒力加强。可能使一些本来不会造成致命或死亡率低的一些病却引发大的死亡率,从而使养殖户遭受较大的损失,也使一些猪群管理不到位的猪场暴露出更大的问题(继发混合感染与治疗失误是死亡的最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在选址建场时,要尽可能的考虑到以上问题,尽可能的远离村庄与公路,更应该考虑到污水与排泄物的处理。
  以上是猪场的外部环境,下面我们探讨一下场子内部环境对猪健康的影响,由于现在有些地方的大多数养殖户在建场时缺乏规划导致猪舍的布局不太合理,加之集约化饲养使猪的饲养密度大幅增加,使舍内外的环境控制与改善愈发显得重要,对疾病的防范与控制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从以下几点剖析一下:
  环境温度:我们大家都知道温度的控制在养猪生产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如果控制不好,它给我们造成的直接与间接损失是很大的,由于温度应激(不管高温还是低温)其直接造成猪群生长缓慢,料肉比增加,引起仔猪活力不够,拉稀成活率下降,猪群的抵抗力下降,还有可能出现猝死,甚至影响到猪的免疫。由于猪从野生到家养再到现在的集约化生产,使猪本来对环境气候生存的本能由过去的主动适应转变为现在的被动适应。这就需要我们必须来了解猪在各个生理阶段对环境温度的适应能力。也就是发挥我们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不同条件因地制宜的给猪创造一个相对比较适宜的生存环境温度。
  要关注天气预报,随时采取措施防寒保暖,尽可能的把温度应激对猪造成的不利面降至最低,通过各种措施避免因温度应激使猪群的抵抗力下降而诱发疫情。三天内的仔猪需要30-36度,断奶前25-32度断奶,后25-28度左右,保育后期到生长期21-25度左右,中大猪15-21度左右。
  环境湿度:在养猪生产中环境湿度的高低对生猪健康都是不利的,甚至影响到猪群的健康。特别是冬夏两季舍内过高的湿度不利于保暖散热,过低的湿度使粉尘量加大不利于空气的净化,一是呼吸道病增加,二是过高的空气湿度又非常有利于病原菌的繁殖和生存。我们要做的是不要让猪长期处在空气湿度过低或者过高的舍内环境中。根据猪的体重大小相对空气湿度控制在70-80左右为宜。
  圈舍内的环境卫生:圈舍的卫生是衡量一个猪场管理水平的依据,也是影响健康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现代化养猪的集约化和高密度化生产使圈舍卫生问题越来越显示其重要性了。可是在有些地方即便是规模较大,可是这方面做得并不好,粪便污水到处都是,不及时清扫,人在里面无处下脚,臭气扑鼻。其卫生状况极其恶劣。人都受不了更何况猪整天都生活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所以要坚持每天打扫猪舍,排泄物要及时清扫,严禁长时间堆积。因为长时间堆积容易使病原微生物寄生与繁殖,长时间堆积还容易产生有害的气体,污染空气质量,进而影响到猪群的健康。
  猪的体内环境:我这里所说的猪体内环境是指猪消化道微生物的生态环境,在自然界中有很多对我们人类和动物有益的微生物存在,它们和有害菌在消化道内形成一个相对稳定和平衡的微生物群,对动物的消化和消化道的健康以及整个机体的健康程度都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整个消化道菌群中有益菌群常常是以优势群体存在的。它对肠道与机体的保护是最原始也是最有效的。
  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影响猪群健康的微生物,而猪在日常的生活中不可能不接触这些微生物,而不发病是因为这些有益的微生物建起的防御屏障在起作用,它们在吞噬这些有害的外来群体,不至于使其发展壮大来危害猪的健康。它们是猪抵御疾病的第一道防线(即生物安全保护)。所以在我们养猪生产中应把改善猪的微生态内环境放在重要的位置。它对猪群的健康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平时的生存与生长中,它们对动物的自身健康起的作用是积极的,它们可以抑制有害微生物在体内大量繁殖,并把这些有害的微生物清除掉。可是我们大多数人却认识不到它的重要性,在实际生产中我们过多地相信和依赖化学药物的保健,在大量使用化学药物的同时也破坏了消化道内的生态平衡,在杀死有害菌的同时把有益菌也杀死了。可是把有益菌再重新培养成优势菌群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而有害菌则可以在短期内重新繁殖起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猪场在用药以后一旦停药很快就又发病,也就是所谓的二重感染)。再者由于长时间大量使用同一种药物可以产生耐药菌株,降低了药物再次使用的疗效。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量越用越大,也越频繁,疗效也越不好,造成动物对药物的依赖性增强,抵抗力下降,健康状况变得很脆弱。反而使猪更容易感染疫情。这就是我们在生产中滥用药物的后果。
  建议我们在做药物保健的同时把生物保健考虑进去,在使用药物后可以应用一些生物制品,可以快速培养补充消化道的有益菌。使猪的内环境保持一个良好而健康的状态,培养一个健康的猪群是预防疾病的先决条件。
  三、防疫意识
  防疫的目的是接种疫苗让猪被动产生对机体的非特异性的保护,防止某种特定的病原体对猪造成侵害。猪本身还有一种特异性的保护功能,那就是猪在长期生存的环境中,长时间的接触一些病原体,出于动物自身的本能,机体能主动产生一些抗体,使免疫系统对这些病源体能进行认知与清除,从而起到保护动物自身健康的作用。
  在日常的生产中每个猪场都制定了自己的防疫程序,可是还有一些中小型养殖场不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盲目跟从别人,还有一部分不从实际出发认为防得越全越好。这些都是不正确的,本人认为在制定防疫程序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要了解本场及周围所处的养殖环境(疫病情况),有的放矢的修改本场防疫程序。
  2.每年定期做大群抗体检测,然后根据情况修订防疫程序。
  3.认清所用疫苗的保护范围及有效期和使用对象。
  4.清楚所防疾病对本场的实际危害,不可滥用和无序使用疫苗。
  5.引种时要先了解当地的疫情后再做决定,索要引种地的防疫程序和防疫记录。  总的来说,猪病是防不胜防,科学的做好猪场的防疫,是减少损失和减少感染疫情的基础工作。
  以上是从养猪的三大环节根据本地区的饲养水平和情况简单的论述了在这次疫情中有些猪场生产环节中暴露出来的问题。
  本人认为养猪生产是一个各学科综合体现的产物,它包括营养、繁殖、生理、生物、化学、环境卫生等,我们应该把饲养观念再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那就是精细化养猪,需要我们在每个生产环节都去努力做到精细化,给养猪生产搭建一个新的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不会赚一年赔两年,经常赚钱的会赚得更多,才能使养猪业健康的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