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政对家禽养殖业发展战略的影响
马 骥(中国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中国农业渡过了黄金期, 现在已经进入加速转型的新阶段。 种植业、畜牧业和水产业均处于该阶段。 农业功能逐步拓展, 农产品贸易不断加深, 农产品质量提升, 农业模式多样化, 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发展, 农产品价值多元化。一 中国畜牧业处于加速转型升级阶段改革开放以后, 畜牧业的职能主要是通过开展家庭副业来满足国民动物蛋白的需求, 实现社会效益; 20 世纪90 年代在市场化导向的推动下, 实现经济效益成为畜牧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但现阶段, 从世界各国的农业发展历程来看, 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还要兼顾环境, 实现生态效益。中国畜禽养殖业养殖的特点是三大“一高一集中”, 首先是我国畜牧业生产总值增幅
较大, 从 2000 年的 1.8 万亿增长到 2013 年的2.8 万亿, 十年时间增长了 1 万亿。 第二, 畜产品产量大。 第三, 养殖数量大。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例高达 30%~ 35%。 产业布局向优势地区集中。畜牧产业自身存在三高的问题, 高成本、高风险、高污染。 而且产业外部的宏观环境也在发生变化, 政策密集出台、经济增速放缓、社会关注点从产品价值过渡到环境价值和社会价值、技术(PEST)等因素逼迫家禽行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 畜牧业发展的目标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优质安全、持续高效。 转型升级的办法为优化宏观战略、发展集约化养殖模式、创新经营方式、加速科技支撑、保障兽医体制、健全服务机制及促进扶持政策。二 家禽养殖业废弃物处理与利用的现状及问题1 污染源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 粪污和废弃物处理问题仍然是畜牧业的短板。 在养殖的各个环节都会产生污染源。 生产资料方面, 如过期的库存饲料、饲料袋、药品包装; 家禽养殖中的粪便、 死淘的鸡只、 废水、 羽毛、 废饲料等;家禽产品环节的蛋壳、产品包装等。2 处理与利用在发霉饲料、饲料浪费、污水、羽毛、死淘鸡和粪便等诸多废弃物中, 处理难度最大的是后两者。 通过对424 家养殖场的调研发现,78.74%的养殖厂能够按照国家的要求将死淘鸡进行无害化处理, 其中 71.25%的养殖采用深埋的方式, 26.5%的养殖场选择焚烧, 2.25%选择化尸池。 但仍然有 21.26%的养殖场没有采取上述措施,将死淘鸡出售、喂狗或丢弃处理。通常, 畜禽养殖粪便可以采取饲料化、能源化、肥料化等多元方式进行处理(见图 1)。但在调查中发现, 中小型养殖场在清粪方式上选择人工的比较多, 81%的养殖户出售给有机肥和水产饲料加工企业。 近 12%是自用, 肥田、水产饲料或生产沼气。 也有部分养殖户废弃不管。 3 主要挑战
养殖规模化水平的提高, 加之养殖区域的集中, 畜禽粪便处理的难度越来越大。 主要是无害化处理水平低, 资源化利用效率不高。 虽然家禽粪便的产量与其他畜种相比不是最大的, 但由于养殖周期的原因导致粪便量大、集中, 而且家禽粪便的干物质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不论从生态环境、食品安全、企业经营还是饲养员身体健康的角度考虑, 都应该加大畜禽粪便处理和利用的力度。三 环保新政实施情况1 畜牧业环保法律与政策演变我国 21 世纪以来十分重视农业的环境保护。 自 2001 年《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污染物排放标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全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以及中央一号文件演变为 2014 年 1 月 1 日《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及将于2015 年 1 月1 日实施的新环保法。2 实质性变化及导向从行政办法到法律法规的转变, 不仅仅是从法律层面破解中国畜禽养殖污染, 而且是明确了环保、 农业各部门的职责, 简政放权; 明确了防治转向利用, 堵不如疏; 明确了废弃物利用产业链建设的扶持政策; 无形中对倒逼畜禽养殖业提高准入门槛起到了决定性作用。3 实施情况新政实施以来, 减排的目标很明确, 2014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攻坚年, 配套标准化示范工程来推进新政的实施。 现在新政的实施仍属于过渡时期, 要考虑区域模式、技术支撑、项目资金和一票否决制等具体措施的出台和落实。对于养殖企业来说, 新政的实施挑战与机遇并存。 挑战在于资金与环评的压力、模式选择的困境、废弃物资源链的难题、生存与发展的抉择等。 机遇表现为良好的社会氛围
与市场条件、科技发展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利益联结、政策扶持等。四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思考与建议1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战略思考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目标为可持续发展; 方向为坚持生态健康养殖; 路径为稳中提升, 在四大安全(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生产安全)协调基础上推进产业生态化,末端驱动, 在完善三链( 主产品链、服务链和市场链)融合基础上推动生态产业化。 核心在于推动适度规模经营, 因地制宜, 综合考虑资源约束、 生态环境承载力, 合理优化区域间、畜禽品种间的养殖规模。 基础在于构建完备的法律法规体系; 关键在于构建相互协调的产业体系; 动力在于市场经济利益驱动;保障在于技术支撑。2 关于《条例》实施及污染防治政策建议应加紧研究环保成本对产业稳定发展的影响, 成本如下: 固定资产、处理成本、人员工资、市场管理、法规成本、政策成本。 加快研究与法律法规相协调的政策体系, 如规模界定、 资金规模、 部门职责、 遗留问题、 规划滞后、生态补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