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日前,记者采访了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请其对《意见》出台的背景和《意见》的重点内容进行了解读。
记者:《意见》是在什么背景下出台的?《意见》的出台有什么重要意义?
于康震: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用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确保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是影响民生的大事,是养殖业发展中存在的普遍性、长远性问题。
我国是一个畜牧业生产大国,年饲养生猪11.9亿头、牛1.5亿头、羊5.7亿只、家禽176.2亿只。近年来,我国畜禽规模化养殖比例不断提升,目前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养殖场(户)比例为69.9%,肉牛10头以上的比例为45.1%,羊30只以上的比例为57.3%,肉禽10000只以上的比例为71.9%。但畜牧业总体生产水平仍然较低,散养比例仍然较高,病死畜禽数量较大、涉及范围广、处理难度大。对病死畜禽如若处理不当,被养殖者随意抛入江河湖海,或被不法商贩“改头换面”之后送上消费者餐桌,不但会有发生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的风险,给畜牧业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影响;也会威胁“舌尖上的安全”,影响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和身体健康;还会造成环境污染,甚至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效解决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问题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
在这样的背景下,《意见》从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出发,对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作出了全面部署。《意见》的印发,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态文明建设和食品安全监管常抓不懈的决心,为今后一个时期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工作指明了方向,将对促进养殖业发展、保障公共卫生安全、建设美丽中国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