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疫病凶猛应对难 我国猪肉可追溯体系“名存实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8  来源:半岛晨报  浏览次数:270
核心提示: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现实中,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状况较差,肉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背后是市场失控、监管失灵、道德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四川等多个畜牧大省采访发现,在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上多个重要环节上,生猪疫病问题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而为了应对隐患而建立的可追溯体系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疫病“凶猛”散户应对难四川省彭州市金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城告诉记者,饲料用抗生素残留、疫病、瘦肉精添加、注水猪肉等问题是目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猪肉占我国肉类产量的65%。现实中,我国猪肉质量安全状况较差,肉类食品安全事件时有发生,其背后是市场失控、监管失灵、道德缺失现象普遍存在。日前,《经济参考报》记者在四川等多个畜牧大省采访发现,在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上多个重要环节上,生猪疫病问题是目前行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而为了应对隐患而建立的可追溯体系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疫病“凶猛”散户应对难

四川省彭州市金猪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晓城告诉记者,饲料用抗生素残留、疫病、瘦肉精添加、注水猪肉等问题是目前生猪养殖、屠宰、加工等产业链各个环节中可能出现的隐患,也容易引起消费者对猪肉产品的消费恐慌。

多位专业人士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产业链上各环节所存在的各项质量隐患中,生猪疫病问题是行业现在最为严峻的挑战之一。随着养猪规模的快速增长,病毒变异的速度越来越快,除了前几年的猪流感,近年来的口蹄疫、猪瘟等发生频率也不低。

据介绍,很多重大疫病问题都是由于高密度养猪所造成的,目前大部分养猪场普遍做法就是数头猪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过密养殖,使猪极易得病,而因为空间狭窄猪缺少运动,猪肉的质量也无法保证。

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发展,规模化、科学化养猪已成为趋势,养猪散户的比例正逐渐缩小,但是仍有相当一部分散户仍在坚持,而高发的疫病正是这一个群体最难应对的问题。记者在采访四川省彭山县的一家个体养殖户时了解到,目前该户养殖的生猪存活率大概仅为规模化养殖场的六成左右,极大提高了养殖户的成本。

而在业内人士看来,面对疫病可能带来的质量安全时,监管部门能发挥的作用也很有限,一位不愿具名的专家说,“以前我国猪肉质量监管的体系比较混乱,养殖是由农业部门负责监管,屠宰是由商务部门负责监管,加工后进入市场又是由食药监督部门负责监管。所以当猪肉质量安全事件出现时,每一个部门都会试着把责任推给其他环节,这个时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可追溯体系。”

为了加强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2005年,农业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开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开始了畜牧业信息化建设的尝试,近年来,北京、上海、广东、重庆、内蒙古等十余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已开展了相关工作。

四川省动物卫生监督所专家梁文斌介绍称,动物与动物卫生监管信息化是一个涉及动物繁育、饲养、屠宰、加工、流通和贸易等各环节全过程的安全监管系统。基本做法是对动物或畜群进行标识,对有关饲养、加工场所进行登记,通过出具检疫证明监控其流动,在发生疫情或出现食品安全事故时实现及时溯源并迅速处置的目的。

而可追溯管理正逐步成为国际畜产品市场新的技术壁垒 , 我国从2007年起连续三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都明确提出建立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的要求。

可追溯体系存在多重问题

据梁文斌表示,可追溯系统的建立,首先是按区域对农户、规模养殖场的基础信息建立电子档案,制作成统一的基础信息电子表格,由村防疫员(规模场兽医)将其所管辖养殖户、规模养殖场逐户统计,再由各乡镇汇总上报到县,及时准确反映辖区内农户数量、从事养殖农户数量以及饲养畜禽的品种、存栏、出栏、死亡、耳标佩戴等基础信息和生产、防疫信息。

同时,利用以上信息综合排查,及时准确追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产地、饲养者、防检疫责任人,以及其流动路线,实现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品安全事件的快速追踪和责任追究。

而根据多位权威人士所提供的信息,因为数据库建设滞后,目前我国追溯体制的建设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一位专家更是直言称该系统现在处于“名存实亡”的状态。

可追溯体系现在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管理体制不顺。据了解,目前各省追溯办所在机构大体是三三制,即1/3在行政、1/3在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3在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加之行政、监督、疫控三大机构在追溯方面职责不清,造成管理与实施不够顺畅。

其次,可追溯体系的运转经费没有立项。各地普遍有意见,加上基建投资分散,难以集中连片全面开展,追溯效果难以显现。另外,目前政府对于耳标、识读器等追溯硬件设备生产与质量管理缺乏规定,一是造成旧标、假标和低质量标占有相当比重,严重影响识读效果。二是识读器识读效果提升较慢,对静态标识识读效果较好,对动态标识识读效果尚不令人满意。

而最大的问题,则是数据库建设相对滞后。目前,中央数据库在统计、分析等多方面软件尚未开发,难以全面展现追溯体系的功能和作用。据相关专家介绍,现在全国已有九成以上的生猪佩戴了电子耳标,然而因为没有相应的数据库,能实现可追溯的还不到三成。

专家建议提升科学养殖水平

“要降低疫病所带来的影响,还是要让猪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卫生、住得快乐,住得舒服,才能从源头上控制猪产品的质量安全。”四川省农业厅一位官员表示,建立可追溯体系的目的是“追踪和追究”,而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只有提升科学化养殖的水平。

记者在多地采访时发现,已经实现规模化养殖的企业大多数都有完善的消毒系统,猪场大门口处、猪舍门口处都有相应的消毒设施,如车辆消毒池、脚踏消毒池、喷雾消毒室、更衣消毒室(装有紫外线灯)等。而由于生猪对空气质量、温度等要求比人类更高,因此猪舍基本上都装置了空气净化系统、空调,甚至还装有地暖等设备。

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在科学化养殖水平较高的猪场,不仅是疫病发生率低,就连猪的气味也能完全控制住,同时也能降低愈发严重的养猪场环境污染现象。

对于如何更好地发挥可追溯体系的应用,多位专家表示,目前最重要的就是加快数据中心建设,确保系统功能到位,抓紧数据中心软硬件招投标工作,尽快完成软件后续开发工作,使其功能尽快全面到位,适应追溯体系建设大发展的要求。

另外,还要加强耳标发放监管,规范记录记载。专家表示,从河南“瘦肉精”事件中反映出来的买卖检疫证明和耳标行为,充分说明耳标的领用、发放等环节根本不需办理任何手续,从而使不法分子有可乘之机,应当从县级动物卫生监督所申请计划开始,就严格记录记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