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现代草原畜牧的“生态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20  来源:猪e网行情小组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7
核心提示:错落有致的畜舍,膘肥体壮的牛羊,满脸喜悦的牧民无不彰显着发展现代畜牧业给大草原带来的勃勃生机。牲畜出栏数据逐年升高,卫生防疫工作稳步推进,暖棚建设有序开展,牧民收入持续增加,逐步告别“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方式的阿坝县广大牧民群众正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再出发。在这个新起点上,生态理念被贯穿发展的始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细致地写入规划;在这个新起点上,草蓄平衡、水土保持的目标被层层细化,草场建设、草产品销售逐年提升;在这个新起点上,处处洋溢着建设川西北生态经示范区的热情。牧歌里的生态强音调购

错落有致的畜舍,膘肥体壮的牛羊,满脸喜悦的牧民无不彰显着发展现代畜牧业给大草原带来的勃勃生机。牲畜出栏数据逐年升高,卫生防疫工作稳步推进,暖棚建设有序开展,牧民收入持续增加,逐步告别“逐水草而居”生产生活方式的阿坝县广大牧民群众正从现代畜牧业发展的又一个新起点再出发。

在这个新起点上,生态理念被贯穿发展的始终,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细致地写入规划;在这个新起点上,草蓄平衡、水土保持的目标被层层细化,草场建设、草产品销售逐年提升;在这个新起点上,处处洋溢着建设川西北生态经示范区的热情。

牧歌里的生态强音

调购牧草种子336578公斤,完成人工种草22万亩,草原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项目总投资1784.8万元,国家天然草原退牧还草工程项目总投资326万元……一个数据就是一个印记,见证着阿坝县生态畜牧产业的发展,一个数据就是一个证明,其中透着阿坝县推动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信心和决心。

“建设生态草原,造福子孙后代”,如今,“生态畜牧”理念在阿坝县已经深入人心。用现代理念改变粗放方式,用科学管理保护草原生态,在县城主要街道及广场,法制宣传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在乡镇活动中心及各大牧场,先进技术的培训一次更比一次规模宏大。“畜牧科技进万家”、藏汉双语法规宣传,单是今年上半年,阿坝县就派出的宣传人员达160人次,发放宣传资料1600份,受宣传的人达到了3800人次。“讲技术、重生态”的理念已经在群众心中植根。

草兴牧兴百业兴,山青水秀牧歌扬。在麦尔玛乡,阿坝县牦牛现代健康养殖示范基地工程建设大幕拉开,主体工程已初具规模。基地规划中,观光放牧草地、四季轮放牧草地、人工饲草地合计达30000亩,养殖场也有100亩的规模。基地建成后,将采用“公司+基地+牧民”的经营模式,公司与牧民组成农民专业公司,公司投资建设牦牛科技饲养设施,牲畜品种改良与疫病防治,带动牧民开展牦牛产业化经营,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经济效益,改良生态环境。

站在县城眺望南岸新区,大型机具的轰鸣,施工人员忙碌的身影,进出穿梭的工程车辆,一派如火如荼的建设场景。政府通过土地出让的方式,在这里划拨了50亩工业建设用地用以发展生态产业,这也让新区从建设伊始就打上了生态的标签。“高原牦牛肉因为其绿色生态在内地市场广受欢迎,而以前因为深加工不足,市场拓展显得力不从心,借着南岸新区建设我们已经开展定点屠宰场及牦牛肉深加工场的规划设计以及生产所需的设施设备采购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阿坝县畜牧局负责人马桂荣告诉记者,项目建成后,引进企业将提升生态畜牧产品生产管理的科学性,同时具备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为生态牦牛肉加工提供了基础条件,从而真正实现了产、供、销的一体化、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助力。

草场中的产业新生

广袤的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堆放整齐的种子仓库,现代化的农机设备……近年来,随着阿坝县“草产业”的稳步发展,当地群众再不用为牲畜越冬饲草发愁。

牧草是发展现代草原畜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2007年,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设项目在阿坝县生根发芽,经过一年多的建设项目建成后转由公司化运作。从起初的探索到如今的成熟,目前通过生产销售草种、青干草获得的收益不仅能满足基地运转,还为当地群众带来了福音。

“以前最怕就是冬天,没有充足的牧草储备,很多牲畜会死亡,那可是我们一家人的收入来源呀。”对家住求吉玛乡索日玛村的尚措来说,自打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建成运行后,家里牲畜越冬的压力就减轻了很多。“到了秋冬季节,他们会把牧草送到村里,然后村里统一分发给我们。有了牧草,就不再为牛羊过冬的饲料操心了。”基地负责人黄明照告诉记者,目前,基地的牧草大多是免费发放给周边牧民群众,而基地盈利主要是依靠优良草种的销售,按照每公斤12元左右的市场价计算,目前基地一年的收入能达到100多万元。

而优良牧草种子繁育基地的效益还不仅于此,随着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日益增长的用工需求圆了当地许多群众的就业梦。来自龙藏乡的三麦在基地从事看守工作,900多元的看守费加上抽空在基地务工每天120元的工资,这让三麦每个月在基地工作能有近3000元的收入。记者从基地的统计数据中了解到,目前每年在基地种子生产中可吸纳4000工次本地农牧民临时工,支付劳动报酬达60万元,而今后随着基地发展这一数据还将上升,基地建设的社会效益也将更加凸显。

“现在我们年均收种已经达到150吨,可实现30万亩天然草原草种补播的供给,项目区草原植被的覆盖度明显提高,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采访过程中,基地负责人黄明照对项目发展充满了信心,面对未来,基地还将力争在5年的时间内实现草种、饲草生产翻番的目标,示范推广人工草地建设技术,饲草料调制贮备技术,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