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我国蛋鸡产业链发展分析与对策建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10-13  来源:中国家禽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6
核心提示:上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鸡蛋产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 此后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鸡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不断攀升, 目前已接近 40%。 虽然我国蛋鸡生产总量规模较大, 但长期以来养殖方式以万只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为主,“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特征突出。 在规模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下, 蛋鸡养殖生产行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较低的准入和退出门槛一方面使产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供给的波动性。 另外, 从养殖方式来看, 我国普遍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在生产技术、

上世纪 80年代中期, 我国鸡蛋产量超过美国排名世界第一, 此后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一直居于世界首位, 鸡蛋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不断攀升, 目前已接近 40%。 虽然我国蛋鸡生产总量规模较大, 但长期以来养殖方式以万只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为主,“小规模、大群体”的产业特征突出。 在规模分散的产业发展模式下, 蛋鸡养殖生产行为的市场化程度相对较高, 较低的准入和退出门槛一方面使产业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但同时也加剧了市场供给的波动性。 另外, 从养殖方式来看, 我国普遍的小规模养殖方式在生产技术、设备条件以及生产性能指标等方面, 与世界先进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经营主体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相对较弱。 因此, 我国蛋鸡产业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 要完成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实现养殖结构的规模化调整。

1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

1.1 生产能力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统计, 1985 年我国鸡蛋产量达到 427.8 万吨, 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1]。 随后 10年持续快速增长, 截至 1996 年我国鸡蛋产量超过1 500万吨, 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为 35%左右。 20世纪 90年代中期以后, 我国鸡蛋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 截至 2012年, 我国鸡蛋产量达到 2 450 万吨左右, 约为美国产量的4.5 倍、印度产量的 7 倍左右, 占世界鸡蛋总产量的比重约为 37%。

1.2 生产布局

近 30年来, 我国禽蛋生产的总体布局没有显著改变, 但区域结构的比重在不断调整。 上世纪80 年代初期, 禽蛋主产省份中江苏、四川、湖北等地所占比重较大,而截至2012年,虽然排名前十的省份变化不大, 但区域内比重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原来位列第八和第十位的河南、河北, 当前分列全国第一和第三位[2 ]( 见表1)。 我国禽蛋生产布局的区域结构演变过程中呈现出两大明显特征:一是我国禽蛋生产布局呈现向东北、华北玉米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山东、河南、河北)集中的特点; 二是产业布局的区域集中度不断提高, 前三大主产区的产量比重由 1982 年的 29%提升到了 2012 年的 40%。

1.3 规模结构

我国蛋鸡养殖长期以小规模家庭养殖为主体, 根据《中国畜牧业统计》资料显示, 2000 年我国蛋鸡养殖主体以万只以下的中小规模养殖场(户)为主, 蛋鸡存栏规模约占全国蛋鸡总存栏量的 90%以上, 2012 年万只以下的养殖存栏比例下降为 68%左右, 万只以上尤其是 5 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存栏比例明显提高[3~5] ( 见表2)。

1.4 品种结构

我国蛋鸡育种起步较晚, 曾祖代和祖代鸡长期以来主要依赖进口 。 近年来, 在产业部门的引导和支持下, 国内自主研发的蛋鸡品种推广量逐渐增大。“京红 1 号”、“京粉 1 号”及“农大 3 号”矮小型蛋鸡等品种的育成与推广, 推动了国产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 改变了长期以来我国蛋鸡品种依赖进口的局面。 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的监测数据显示, 我国引进祖代蛋种鸡数量已由 2008 年高峰时的 36.3 万套下降至 2012 年的25.1 万套, 降幅超过30%; 而国产祖代蛋种鸡的数量则稳步上升, 2010 年即已超过进口祖代蛋种鸡数量达到 30 万套, 2011 年继续上升至 36.5 万套,2012年略有回落,也基本达到了 30万套,与2008年相比增长了 53.8%。 随着数量的增加,国产品种在我国祖代蛋鸡存栏中的份额也逐渐上升, 2012 年国产占比已达54.2%。

1.5 蛋品加工

目前, 我国蛋制品加工技术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例如,巴氏杀菌液体蛋制品在澳大利亚、欧洲、日本和美国已经占鸡蛋产量的 30%~40%,而我国这一比例却不足 1%。 我国目前仍以初级加工蛋为主, 深加工品较少。 根据马美湖[6]的研究, 我国蛋品加工业产值中, 松花蛋、咸蛋黄等再制品蛋的产值比重为 86%, 其他蛋加工品的比重约为 10%, 而蛋粉等深加工品产值仅占到蛋品加工业产值的 1%。 另外, 鸡蛋副产品综合利用效率极低, 例如, 每年生产出的 400余万吨鸡蛋蛋壳仅有一小部分应用于畜禽的饲料, 作为钙的补充剂,其余大量蛋壳被作为垃圾丢弃, 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 也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1.6 蛋品消费

鸡蛋是一种廉价优质的蛋白质来源,目前已经成为我国城乡居民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受传统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城乡居民的鸡蛋消费主要以鲜蛋消费为主。 以当前我国鸡蛋产量和人口比例计算(鸡蛋出口及储运损失占总产量的比例在10%左右,其中储运损失约占5%,出口约占4%,加工等其他用途约占 1%),2012年我国鸡蛋产量约为2 450万吨,人均鸡蛋占有量约为 16 kg。 换言之, 我国以占世界21%左右的人口,生产并消费世界40%左右的鸡蛋,人均鸡蛋消费水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

1.7 蛋品贸易

我国是蛋品净出口国, 进口规模很小, 蛋品贸易具有如下特点: 鸡蛋进口以孵化用受精鸡蛋为主, 2013 年孵化用受精鸡蛋进口额占蛋品进口总额的 54.3%, 其次为鲜鸡蛋进口 , 占蛋品进口总额的 40.1% ; 蛋品进口来源地比较单一 , 2013 年94.6%的蛋品从美国进口 ; 亚洲是我国稳定的蛋品出口市场, 中国香港和中国澳门一直是内地最主要的蛋品出口市场, 2013 年的出口比重合计约占 80%, 其次是日本市场, 约占 7.4%。

2 蛋鸡产业面临的挑战

从近些年蛋鸡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 当前推动产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巨大挑战是如何处理好疫病防控问题及以废弃物处理为重点的环境问题。

2.1 疫情对产业影响较大

由于我国蛋鸡产业“小规模、大群体”的特征,蛋鸡养殖企业大部分处于 FAO 界定的较低生物安全生产方式分类。 我国规模化养殖企业被周边庭院式养殖包围, 生物安全措施对周边疫情防不胜防, 容易受周边疫情影响。 此外, 我国蛋鸡疫情中, 鸡白痢、支原体病和禽白血病的阳性率还普遍较高;活疫苗还不能完全使用SPF源鸡胚生产,使禽白血病病毒等在种禽中人工传播感染; 我国存在过分依赖疫苗现象,种禽不能提供较高质量的母源

抗体, 使我国蛋鸡免疫次数是国外的 3~6倍。我国蛋鸡产业相对较低的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现状, 使得行业内外对产业抵御疫病风险的能力缺乏信心, 舆情报道也容易产生误导性偏差, 加重对产业的冲击与伤害。 2013 年 3 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首先发现 H7N9 亚型流感病例以后, 根据国家蛋鸡产业技术体系的实时跟踪调查结果显示, 4 月份以后鸡蛋价格和淘汰鸡价格急速下跌, 养殖场(户)的效益也随之大幅下跌。

2.2 废弃物处理与利用水平较低

随着我国蛋鸡养殖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蛋鸡废弃物的排放日益增加。 从现状来看,我国有90%的规模化蛋鸡养殖场未经过环境影响评价,60%的养殖场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措施,蛋鸡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村地区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

虽然近年来国家对规模化畜禽养殖业的污染进行了治理, 但是由于大部分养殖场未能对畜禽粪便进行有效的处理和利用, 并且将未经处理的粪便随意堆放, 导致大量的氮磷流失, 造成空气、土壤和水体污染, 威胁家畜乃至人类健康, 畜禽养殖业已经成为农村污染的主要因素和污染治理的主要对象之一[7]。

目前蛋鸡废弃物的处理主要有 3 种模式, 分别是能源化、肥料化和饲料化。 而且, 表现出以肥料化为主导、能源化发展较快、饲料化发展缓慢的特征, 但总的处理利用率比较低。 主要是因为占到我国蛋鸡养殖60%以上的中小规模蛋鸡养殖户没有能力对蛋鸡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或无害化利用, 而大型蛋鸡养殖企业对蛋鸡废弃物的价值认知程度较低, 未能全部实现资源化利用。

3 趋势判断与对策建议

3.1 趋势判断

①产能基本稳定, 产量平稳增长。 长期以来,我国蛋鸡产业的三代产能都处于明显过剩状态,通过产业自身调整, 逐渐趋于满足生产需求的同时略有过剩的状况, 尤其是祖代鸡场的数量及产能水平明显下降, 目前达到基本稳定的区间水平。 商品蛋鸡存栏和鸡蛋产量受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 但从总体趋势来看, 我国鸡蛋的产量应会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其影响因素一方面来自于人口增长、城镇化水平提升带来的需求增长, 另一方面来自于产出效率的不断提升所致。

②标准化、 规模化养殖水平稳步提升。 从2007 年开始, 国家大幅度增加资金投入, 安排了4.62亿元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进行扶持。 农业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十二五”规划(2011~2015年)》中提出“十二五”时期的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布局设计目标:2011~2015年,国家将重点扶持蛋鸡规模养殖场9 500个。 划分为3个档次,分别为5 000~9 999只、10 000~19 999 只和 20 000~50 000 只。 从政策推动的发展方向来看, 未来我国蛋鸡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发展趋势将越来越明显,尤其在近年频发的疫情冲击下,行业整合的进程进一步加快。

③品种国产化水平不断提升,与国外品种的市场占有率基本持平。 近年来,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与大力支持下,国内自主研发的蛋鸡品种推广量逐渐增大。 根据相关统计,目前国内蛋鸡品种市场占有率已经超过国外品种,并基本稳定在各占半壁江山的局面。 未来预计随着国家对产业自主研发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国内种鸡企业的研发和推广能力将进一步增强,国产化水平还会不断提升。

④鸡蛋消费总量逐步提高。 根据国际蛋品协会的统计, 近年来我国人均鸡蛋占有量均在300 个以上, 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但从未来发展趋势看, 人口增长和城镇化率的不断提高, 仍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鸡蛋消费量的增长。 目前我国城镇居民人均鸡蛋消费量远高于农村居民, 同时调查测算得到农村居民鸡蛋消费的收入弹性明显高于城镇居民,因此在农村居民收入大幅增长的预期下, 鸡蛋消费总量也会逐步提高。

⑤疫病防控和废弃物处理及利用的水平不断提升。 随着我国蛋鸡产业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水平的不断提升, 以及行业整合进程的加快, 产业整体的疫病防控能力将不断提升。 同时, 国家近年来对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政策约束力度不断加大,2014年1 月 1 日起施行的《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对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环境保护的规定更加严格、具体。 因此可以判断, 未来我国蛋鸡养殖的疫病防控和废弃物处理利用水平将不断提升。

3.2 对策建议

我国蛋鸡产业自上世纪 80 年代以来总体保持了快速稳定的发展势头, 生产规模扩大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 但在目前仍以小规模养殖为主导的生产方式下, 产业化和现代化水平依然相对较低, 产业风险相对较高, 如何推动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始终是值得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结合对我国蛋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趋势的分析,从生产、流通和可持续发展三个方面提出以下政策建议:

①继续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蛋鸡产业现代化生产水平。 可由政府牵头组织,龙头企业运作, 将传统养殖转变为现代化、工厂化适度规模养殖。 因地制宜选择“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园区+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等产业化发展模式, 采取“产权式”、“租赁式”等或紧密或松散的利益联结机制, 推动蛋鸡产业资源整合, 提高行业集中度,进而达到专业化、规模化养殖,提高标准化水平。 同时,对新建蛋鸡养殖场进行严格审批和科学规划,注重防疫措施,提倡安全生产,使新增投资能够有效运行,充分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

②引导和推进蛋品加工业发展, 提高蛋品加工水平。 以投资、补贴、信贷等政策, 加大对龙头加工企业的扶持, 在科技投入、设备投资等方面给予扶持政策, 加快龙头企业的改造、升级进程; 出台外国企业引进、国内企业培植和小型企业重组的优惠措施, 通过引进、培植、做强、整合重组, 推动蛋品加工业发展;采取产学研相结合的方式, 加快蛋品加工技术的研发, 提高技术转化速度, 扩大新产品生产规模, 延伸产业链条, 增加蛋品附加值。

③积极引导对高品质鸡蛋的需求,促进品牌鸡蛋的发展与消费。 目前, 由于普通鸡蛋价格较低,购买更加方便,普通鸡蛋仍然是鸡蛋消费的主要组成部分,但大多数普通鸡蛋是“三无”产品,存在很多安全卫生隐患。 政府应加强对品牌鸡蛋等高品质鸡蛋的宣传, 提高人们对高品质鸡蛋的认可度, 积极促进鸡蛋消费结构的合理调整,从而推动品牌鸡蛋的发展和消费,提升居民食品消费的安全水平。

④提高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利用水平,制定和实施系统支持蛋鸡粪肥料的产业化政策。 我国蛋鸡产业发展过程中, 受技术和市场的影响, 蛋鸡粪便综合处理利用能力低,不仅带来了环境污染问题,而且浪费了宝贵的生物质资源。 应加强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课题推广, 扩大资源综合利用方式,推行养殖全过程控制污染的养殖模式,推进废弃物循环利用工程建设,实现蛋鸡产业从数量型向生态型转变。 具体措施包括:国家相关部门制定蛋鸡粪的有机肥生产标准;对蛋鸡粪的有机肥化处理进行补贴, 主要在蛋鸡粪的生产、流通和使用三个环节进行财政补贴;对蛋鸡粪有机肥厂提供政策优惠。

⑤逐步完善我国蛋鸡疫病防控体系,提高疫病防控能力。 在国家层面,要重视疫病防控,要以疫病防控专项研究为依据,科学规划疫病防控事业,规范蛋鸡养殖产业, 建立健全蛋鸡重大疫病防控系统,加大公益性蛋鸡疫病防控经费投入,做好蛋鸡基础防疫、疫病防控指导、疫病预警和疫病扑灭等公益性疫病防控服务, 推进健康养殖和标准化养殖, 持续提高蛋鸡疫病综合防控能力和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企业也要建立健全蛋鸡疫病内部防控制度。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