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规模养猪场粪便和污水治理模式的调查与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9  来源:搜猪网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6
核心提示:随着畜牧业和畜禽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 粪便和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粪便资源化利用及污水的有效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畜禽养殖污水尤其以规模养猪场、养牛场治理难度较大,为摸清养猪场粪便利用、污水治理现状,探索可行的治理方式,笔者对辽宁省内一些规模养猪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 提出了一些治理和发展建议。近年来,辽宁省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量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猪、鸡、牛存栏量分别达到1 592.6万头、3.8亿只、367.1万头,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有效

随着畜牧业和畜禽规模化养殖迅速发展, 粪便和污水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粪便资源化利用及污水的有效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畜禽养殖污水尤其以规模养猪场、养牛场治理难度较大,为摸清养猪场粪便利用、污水治理现状,探索可行的治理方式,笔者对辽宁省内一些规模养猪场进行了专题调研和分析, 提出了一些治理和发展建议。

近年来,辽宁省畜禽养殖业快速发展,养殖量位居全国前列,2012年全省猪、鸡、牛存栏量分别达到1 592.6万头、3.8亿只、367.1万头,畜牧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畜禽粪便、污水产生量也随之大幅增加,尤其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对农村环境造成的影响越来越严重,粪便及污水的有效治理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关注。

畜禽养殖污水尤其以规模养猪尝养牛场治理难度较大,为摸清养猪场粪便、污水的治理现状,探索可行的治理方式,笔者对辽宁省内一些规模养猪场进行了专题调研,情况总结如下。1 粪便资源利用和污水治理的常见模式分析近年来,有关部门通过试验示范或技术推广等方式推广了一批清洁化养殖模式,促进了规模养猪场治污设施的改造,污染减排取得一定成效,但这些治理模式通过实际应用均不同程度显现了一些弊端。

1.1生物发酵床 采用微生物与锯木屑、谷壳、秸秆等混合发酵后作为垫料 (称为发酵床) ,猪饲养在垫料上,通过分解、消耗粪便和尿液等有机物达到对外无直接排放、空气中无臭气目的,具有环保、健康、安全、高效等特点。但是,垫料成本逐年增加很快,而且很难买到。由于需要经常翻动,而猪舍内通常有隔断很难实现机械作业致使人力成本很高,最主要的不足是猪舍单位面积饲养头数大大减少,而增加了饲养成本。

例如,抚顺市一家猪场最初有 15 栋猪舍超过2 000 m 2 使用发酵床技术养猪,目前全部改造成了污水收集系统。场主的结论是,发酵床养猪比较适用于小型养猪场,非常适用猪的保育阶段。

1.2沼气工程 大型养猪场建设沼气池来治理粪便和污水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主要原因:①东北低温期比较长,沼气生产极不均衡,利用率低;②没有农牧循环结合的条件,南方的池塘植物可继续净化沼液,北方地区对沼液无法有效治理。

例如,沈阳市一家猪场自筹200万元建设高标准沼气发酵设施来治理粪尿污水,但气温低时生产的沼气仅够锅炉给沼气池加温,对于发酵后的沼渣沼液束手无策,直接向收集坑内排放,还是形成污染源。

1.3有机肥厂 抚顺一家大型养猪场建设了以猪粪为原料的有机肥加工厂,实现了畜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而污水则通过施洒自己承包的林地实现了有效排放。但该场生产出的有机肥成本很高,约750元/t,添加化肥的复合型为1 100元/t,市场份额很小,毕竟设施农业接纳量有限,而大田种植追求机械化,限制了有机肥推广应用,目前不算粪便原料勉强收支平衡。辽宁省目前共有有机肥加工企业60余家,大多运营不理想,即使全部开工,消纳畜禽粪便量占全省总量仅15%左右,治理作用较校

2 粪便利用、污水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种养分离 , 有机肥被弃用 畜禽粪便和污水放错地方是污染源,只要科学治理和利用又是很好的资源。在养猪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种植业的产业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种者不养、养者不种,种养分离趋势越来越明显。大多养猪场没有足够数量的配套耕地消纳其产生的粪便和污水。而对于农民,由于费时、费工及对使用方式、方法存在疑虑,致使种植户大面积施肥时以施用化肥为主,不会优先考虑有机肥,出口不畅是根本问题,只有在果树和蔬菜等设施农业施用少量的有机肥,结果造成大量猪粪便等有机肥积压浪费,甚至形成公害。

2.2 投入不够 , 治理经验不足 实事求是讲,粪便、污水治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据测算,规模养猪场治污成本达到总饲养成本的10%,而其养殖利润率仅为6%~8%,即治污成本超过目前利润水平。尽管政府投入了一定资金,相对于工业治污,过去国家环保扶持资金很少用于养殖业。对于高市场风险、高疫情风险、高成本投入、低利润的养猪业来说,养猪场普遍缺少投入进行污染治理的积极性,往往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局面。此外,没有成型的经验供借鉴,探索治理方法的过程面对阻力或不成功时很多养猪场就消极对待,贮粪池年久失修,每年就盼着雨季来临雨水一冲了之;污水则排入河道或露天大坑中,任其渗入地下和自然蒸发。

2.3养猪业规划布局滞后于发展 受传统养殖方式以及养殖用地局限的影响,加之部分养猪户环保意识淡薄,人畜混居的情况仍普遍存在,猪圈舍与住宅相邻,对周边群众的生活造成影响,有的甚至紧邻饮用水水源地、江河干支流,随着人们环保意识增强,这些问题凸现出来。

3 粪便利用、污水治理的典型经验

铁岭市一家养猪场存栏母猪500头,粪便与污水干湿分离后,尿液污水通过舍内明沟、舍外暗沟收集在地下封盖式三级沉淀池,总容积400 m 3 造价30万元,三级沉淀池末端向外排出经过沉淀、发酵的污水,肉眼可见稍有浑浊,臭味非常不明显;而干粪清理运至房舍式堆粪场发酵。每年春秋自备吸污车对沉淀池清淤连同发酵好的农家肥还田,自己并没有足够耕地消纳,就主动送到村内百姓的耕地。养猪场的干粪堆积发酵后的出处就是作为有机肥还田,但是尿液与冲洗圈舍的污水如何治理却一直困扰广大养猪业主。调研过程中发现本溪一家猪场采取污水7级沉淀模式很有创意,污水经多极沉淀和发酵确实有很好的净化效果。本溪这家种猪场存栏猪8 000头,粪污实行干湿分离,干粪堆积发酵生产有机肥还田利用。该场2010年投资260万元建设一座容积为6 600 m 3 多级沉淀池,每天产生的40 t污水经7级沉淀、发酵达到了无色、无味、透明的状态。近期,经省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对7级沉淀后的污水进行9项指标检测,其中8项 (包括COD、BOD、氨氮等) 达到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18596-2001) 规定标准,仅粪大肠菌群数一项未达标。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沉淀发酵后的污水开展了消毒试验,用0.5元~0.7元/t的成本即可实现有效净化,若增添少量设施设备实现作为场内冲洗水循环利用,既可节省大量的水费,又可以实现零排放,这是破解污水治理难题的创新、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4 粪便、污水治理的建议

4.1发展生态畜牧业 实施畜禽粪便和污水治理、发展标准化生态养殖是现代畜牧业的重要标志,是保护和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对粪便和污水治理的总体思路应该是不仅基础设施处理能力要达标,而且要明确消纳途径和能力。规模养猪场应采取粪便和污水干湿分离措施分别治理,基础设施应达到以下要求:①贮粪常建设与最大饲养量相匹配的能容纳9个月粪便产生量的贮粪场,如年出栏万头的猪场其贮粪场不能少于1 900 m 3 (粪便量约2 300 t),且必须是防渗、防雨、防溢的地上或半地下水泥建筑,贮粪场要设计成2个以上贮存单元周转使用,便于发酵腐熟后的有机肥存放和取用。②污水沉淀池。规模养猪场应建设与最大饲养量相匹配的能容纳9个月污水产生量的防渗、防雨、防溢的多级沉淀池,鼓励建设七级以上。如年出栏万头的猪场的沉淀池总容积不能少于 8 000 m 3 ,污水经多级沉淀充分发酵和净化后,去向大致有3种,一是有条件的可购置吸污车送至污水治理厂;二是采取循环利用治理模式,配套建设贮水池、输水管道等设施,购置水泵等设备,实现污水零排放;三是作为液态有机肥使用,拥有吸污车或水泵等设备,适时运输或抽送到耕地、林地、果园等消纳地资源化利用。养猪场需要通过自有、租赁或协议使用等方式掌控与养殖量相匹配的消纳地,大体按照一亩地最多消纳2头猪折算。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减少污水排放量,对已建好的大、中型规模养猪场要推广“四改二分再利用”技术,引导猪场对现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改渗漏地面为防渗地面,固液分离、雨污分离。

4.2 科学规划布局 ,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政府出台《养殖业发展区域布局规划》 ,在全省范围内划定禁养区、限养区和养殖区,按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政策。禁养区要停止饲养活动;对限养区的养猪场要控制数量和规模,停批新建扩建大型养殖场;养殖区内新建养殖场要根据土地消纳粪便和污水的能力或治理能力确定规模养殖。

4.3严格执行新建场 “ 三同时 ” 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环保等部门加大监管力度,新建规模养猪场,必须严格执行“三同时”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即必须做到粪便、污水治理设施建设与养猪场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4.4加大环保宣传 , 增强养猪户环保意识 只有养猪户具有较强的环保意识,真正重视环保,才会在养猪生产中采用减排工艺,才会主动在粪便污水治理设施上投入资金。要利用有线电视、广播、传单、宣传栏等形式,切实增强养猪户污染防治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的作用,重点对绿色环保养猪业的优势和生态养殖取得好效果的养殖场进行典型新闻跟踪报道,对造成污染和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向社会公开曝光,通过典型榜样的示范带动和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引导广大养殖业主向生态养殖模式发展,促使养殖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4.5增加投入 , 提升猪场治理粪便和污水的能力养猪业是弱势产业,建议多渠道增加对养猪业粪污治理设施建设的投入。争取整合利用发改委、科技、环保等部门的资金,加大对养猪业粪便污水无害化治理、资源开发利用及新技术研发应用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开辟污染治理新途径。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