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Pseudombies.PR)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ms.PRV)引起的传染病,可导致多种动物发病和死亡,其中猪是伪狂犬病病毒重要的储存宿主和传染源。该病毒主要引起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或弱胎、返情或屡配不孕,仔猪出现神经症状、衰竭死亡,中大猪严重掉膘,严重影响经济效益。伪狂犬病是猪场的主要传染病,我国许多地区有猪伪狂犬病发生的报道刚。目前商品化的伪狂犬病疫苗对控制临床发病有良好的作用,但常规免疫后商品猪群中仍常出现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为防止伪狂犬病野毒感染仔猪,部分猪场采用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滴鼻免疫技术。笔者于2012年3—9月在杭州某规模猪场进行仔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滴鼻免疫是否受母源抗体干扰和两种免疫程序免疫效果观察的试验,为生产上有效防控伪狂犬病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材料
1.1.1试验猪场 杭州市某规模猪场,采用科学的现代养殖理念规范生产,生产情况正常。但经有关单位血清学检验,该场为伪狂犬病野毒感染阳性场。
1.1.2试验疫苗 猪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活疫苗,由勃林格殷格翰公司生产,批号:195一A66B。
1.1.3检测试剂盒 使用美国IDExx公司的猪伪狂犬病gE抗体检测试剂盒和猪伪狂犬病gB抗体检测试剂盒。
1.2试验方法
1.2.1 免疫程序和血样采集 非滴鼻组90头猪50日龄肌注l头份,滴鼻组90头猪2日龄滴鼻l头份、50日龄肌注1头份。于试验猪8、22、49、70、90、110、130、150日龄无菌采集血清,测定gB和gE抗体,分析母源抗体是否对滴鼻免疫产生影响、对比两组免疫效果。
1.2.2抗体检测和结果判定 抗体检测方法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用酶标仪测定各孔OD630nm值(S为样品孔OD630nm值,N为阴性孔OD630nm值),根据S/N值判定PRV gB和gE抗体的阳性或阴性。
2结果与分析
2.1 50日龄注射免疫前gB和gE抗体水平
从表l可见,50日龄注射免疫前非滴鼻组和滴鼻组的gB抗体水平基本一致。从消长规律看,49日龄gB抗体阳性率明显降低,这与仔猪断奶后母源抗体减少有关。注射免疫前两组均未检测到异E抗体。
表150日龄注射免疫前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
2.2 50日龄注射免疫后gB和gE抗体水平
从表2可见,50日龄注射免疫后,非滴鼻组gE野毒抗体阳性率随日龄增长而持续上升,130日龄和150日龄甚至分别达到43.1%和49.2%,明显受到野毒感染;而滴鼻组gE野毒抗体阳性率一直维持在很低的水平,无明显野毒感染的现象。
70日龄后,非滴鼻组gB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滴鼻组,恰好验证了这段时间内非滴鼻组受到野毒感染、产生部分gB抗体。
表2 50日龄注射免疫后伪狂犬病gB和gE抗体检测结果
3讨论和小结
3.1母源抗体对滴鼻免疫的影响
众所周知,母源抗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仔猪的免疫效果产生影响,而且对弱毒活疫苗的干扰尤为严重。本试验结果显示,对2日龄仔猪进行滴鼻免疫后,检测到的gB抗体与非滴鼻组基本一致,没有出现母源抗体对仔猪滴鼻免疫干扰的现象,这可能与滴鼻免疫后疫苗毒仅在局部黏膜或神经系统增殖,并不进入血液系统与母源抗体发生中和反应有关。而试验猪5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gE基因缺失疫苗后3周,70日龄gB抗体阳性率仅达到72.6%,说明肌注免疫可能受到了母源抗体的干扰。
3.2两种免疫程序的比较
对比两种免疫程序后认为,PRV阳性场采用滴鼻+肌肉注射的免疫方式既能较好地避免母源抗体对仔猪主动免疫的干扰,又能显着降低野毒感染的几率,显示出良好的免疫效果,其作用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