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全国信息联播 » 正文

着力破解五大难题 建设牛羊百亿产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9-24  来源:宜昌市畜牧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422
核心提示:从4月开始,我利用近3个月时间,深入宜昌市67家牛羊养殖场户,就如何加快发展牛羊产业富民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思考形成了建设牛羊百亿产业富民的基本思路和对策。一、牛羊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一)草资源丰富。一是草地总量大。宜昌市有草山、草坡、滩涂等各类草地资源1125万亩,居湖北省第三位,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近919万亩,占天然草地资源81.7%。天然草地平均盖度70%以上,植被高度平均40厘米以上,平均干草产量1000公斤/亩左右。理论载畜量为170万个黄牛单位或1020万个羊单位。二是草地分布广。

从4月开始,我利用近3个月时间,深入宜昌市67家牛羊养殖场户,就如何加快发展牛羊产业富民进行了专题调研和深入思考形成了建设牛羊百亿产业富民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牛羊产业发展基础条件较好

(一)草资源丰富。一是草地总量大。宜昌市有草山、草坡、滩涂等各类草地资源1125万亩,居湖北省第三位,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近919万亩,占天然草地资源81.7%。天然草地平均盖度70%以上,植被高度平均40厘米以上,平均干草产量1000公斤/亩左右。理论载畜量为170万个黄牛单位或1020万个羊单位。二是草地分布广。高山、半高山、丘陵地区可利用面积约占全市天然草地面积的85%以上。千亩以上连片草地636片,可利用面积420万亩,其中夷陵区百里荒、长阳县火烧坪两片草地面积达20万亩。东部平原、丘陵地区冬闲田种草潜力大,仅去年种草5万多亩。三是牧草品种优。全市天然草地植物共900多种,其中500多种可被家畜利用,可利用植物中,组成草地家畜基础日粮的有50多种。黑麦草、三叶草、紫花苜蓿等12种优质牧草种植技术成熟。四是秸秆多。全市年可产玉米、豆类、水稻、薯类等农作物秸秆常年约250万吨,按照利用率50%计算,可提供62.5万头牛的饲草料。全市已建设牧草、秸秆贮制窖(池)2.5万立方米,农作物秸秆利用率接近30%。五是废弃蔬菜变废为宝。全市可饲喂牛羊的废弃叶菜、青菜常年约50万吨,按照利用率60%计算,可提供3万头牛的饲草料。

(二)市场前景看好。一是消费增加。据专家预测,到2020年全国人均牛肉、羊肉消费量为5.49公斤和3.46公斤,比现在分别增加0.62公斤和0.45公斤,消费总量分别增加80万吨和60万吨。二是价格上涨。牛肉从2000年14元/公斤涨到目前的70元/公斤以上,羊肉从2000年15元/公斤涨至目前的66元/公斤。三是北牧南移。农业部从2006年开始实施北牧南移发展战略。今年6月财政部、农业部在我市联合召开了南方10省市财政支持草地畜牧业发展座谈会,将大力支持南方发展草地畜牧业,我市面临承接产业转移的良好机遇。

(三)发展路径科学。各地坚持生态优先、种养结合、草畜配套的发展思路,科学划定优养区、适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采取菜草轮作、粮草轮作、林草间作方式,大力推行种草养畜和秸秆养畜,探索了一批草地畜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牛羊产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一是龙头企业模式。当阳市凤凰山肉牛养殖公司占地335亩,总投资5000万元,建设标准化牛舍7栋3200平方米,现存栏夏南牛350头,今年已出栏600头,预计全年可出栏1000头。枝江市湖北丰联佳沃公司正在兴建的2000头肉牛养殖基地,坚持生态、循环、集约的发展理念,计划投资4000万元,实施肉牛生产区、生活休闲区、林果种植区、水产养殖区“四区配套”建设,达产后年养殖规模可达到2000头。目前,全市已培育年出栏肉牛500头以上、肉羊1000只以上龙头企业50个。二是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远安县湖北丰瑞祥公司(兆丰牛业合作社)占地380亩,建标准化牛舍5栋,现存栏肉牛380头,已网络农户社员13个、每户养牛10头,未来5年将达到公司养殖母牛2000头和合作社社员养殖母牛2000头共4000头母牛的规模。目前,全市已经培育这种养殖模式38个。三是合作社+农户模式。枝江市兴茂肉牛专业合作社网络农户社员43个,每个社员建1栋牛舍、养6头母牛、年提供5头犊牛,农户向合作社购买母牛的资金由合作社担保贷款、政府贴息,所产犊牛由合作社高于市场价回收,每年可纯赚3万元。农户用顺口溜称:“按揭买母牛,一年清借款,三年赚十万”。目前,全市已发展牛羊专业合作社101个。四是家庭牧场养殖模式。夷陵区宜昌老高荒绿色生态家庭牧场在百里荒建设标准化养殖场,去年出栏山羊近1万只,精加工肉羊2000多只,粗加工5000多只,实现产值1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已建设家庭牧场872个。五是收入过五万元模式。秭归县郭家坝镇白云村蔡祖盛,养山羊120只,种草3亩,年底可出栏肉羊近100只,纯收入达5万元以上。目前,全市此类适度规模养牛户达445户、养羊户2900户。

(四)党委政府重视。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长阳县成立了由分管领导任正、副组长,县直15个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种草养羊领导小组,提出争取到2020年全县肉羊出栏达到100万只,成为全省山羊养殖第一县。夷陵、宜都、枝江、当阳等县市区也成立了畜牧强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领导机制和相关部门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草地畜牧业发展工作机制。二是科学规划布局。长阳县制定了2014—2020年种草养羊发展规划,已以“长政办发〔2014〕66号”文件下发,重点建设50个专业村。大多数县市区制定了实施方案,确定了工作目标。三是强化政策扶持。枝江市每年安排财政资金200万元,对新建1个肉牛冻配站补1万元、新建1栋“165”模式标准化牛舍补5000元、引进1头能繁母牛贴息或补助500元。兴山县去年用于山羊产业的扶持资金100万元以上。夷陵区每年安排牛羊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00多万元,长阳县每年投入山羊产业政策资金100多万元,宜都、当阳、秭归等县市相应出台了草地畜牧业发展政策。四是突出服务推动。枝江市把市乡村三级畜牧兽医部门捆在一起,重点推广肉牛人工授精、标准化肉牛育肥、人工种草、牧草氨化青贮、牛病防治、粪污综合处理等6大技术,为肉牛养殖户提供了全方位服务。宜都、当阳、长阳、夷陵等县市区组织畜牧技术人员分别成立了牛、羊产业服务专班,主要提供品种改良、牧草种植、栏圈建设、修剪皮毛、疫病防治和市场预警等社会化服务。

(五)农民热情高涨。一是风险小。牛羊产业不仅市场风险小,而且疫病风险比猪禽也小。枝江市仙女镇向巷村文永权,共养18头母牛和10头育肥牛,一直没有发病。当阳市文章养羊专业合作社去年出栏肉羊100只,年底存栏150只,没有羊因病死亡。二是污染轻。相对猪禽而言,牛羊的养殖污染较轻,而且容易治理。目前全市还没有因养殖牛羊引发环境污染的问题。夷陵区湖北俏牛儿公司奶牛存栏1000头,2010年配套建设1个年生产能力达5万吨的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彻底解决了奶牛粪污问题。全市各类牛羊养殖场(户)广泛推广畜-沼-菜、畜-沼-果、厌氧发酵等生产模式,实现了种养循环、生态环保一体化发展。三是收益高。调研中与不同类型的养殖户算账,养1头牛最低可赚4000元、最高可赚9000元、平均可赚5000多元;养1只羊最低可赚400元、最高可赚1000多元、平均可赚700-800元。远安县茅坪场镇老观村3组熊丛新夫妇,承包近1000亩山地,2013年人工种草10余亩,饲养了150只能繁母羊和2只公羊,去冬今春销售100多只肉羊,收入10多万元。四是能致富。农民形象地讲:“家养十头牛、三年一栋楼,年卖百只羊、致富奔小康”。宜都市松木坪镇茶园村的郑联圣夫妻两人,养殖西门塔尔牛22头,种草25亩,去年出栏肉牛8头,纯收入5.7万元。长阳县磨市镇花桥村的方江峡一家耕地被清江隔河岩水库淹没,一直是当地有名的上访户,2010年县委主要负责人扶持其发展山羊养殖,2011-2013年该户出栏肉羊899只,销售收入89万元,纯收入达70多万元,从此一门心思养羊而不再上访。2013年全市肉牛出栏5.6万头,比2010年增长22%;肉羊出栏147.5万只,比2010年增长26%,出栏总量居全省第二;草地畜牧业产值达到20.7亿元,比2010年增长3.4倍。今年上半年,全市肉牛出栏6.2万头,同比增长23.1%;山羊出栏80.8万只,同比增长22.8%;牛奶产量2.2万吨,同比增长15.1%。

二、五大难题制约牛羊产业发展

(一)良种基础薄弱。一是优良品种保护开发不够。宜昌白山羊是湖北省3个地方山羊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已列入《湖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但现存的纯种宜昌白山羊数量已经很少。本地黄牛品质很好,也没有很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二是良种繁育体系不健全。我市还没有专门的牛羊育种中心,种牛场、种羊场和牛羊品种改良站、冻精配种站很少,牛羊的核心群、扩繁群和生产群尚未建立健全。三是基础母畜严重不足。2013年底母牛存栏8.6万头,相当于襄阳的六分之一;母羊存栏90万只,比襄阳少近10万只。尚未走出一旦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就从外地大量购进种牛、种羊的怪圈。

(二)饲草开发利用不够。一是草山草坡开发利用不够。我市近期可利用草山草坡面积500多万亩,人工改良草地还不足10%。中山、二高山地区种植紫花苜蓿、菊苣、白三叶和低山地区种植菊苣、牛鞭草、高丹草的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人工种植牧草的利用率不到50%,与发展国家和地区85%的牧草利用率相比还非常低。二是冬闲田开发利用不够。我市冬闲田面积50万亩以上,从去年才开始试点推广利用冬闲田种植黑麦草,种植面积只有7.3万亩。三是秸秆利用不够。全市秸秆养畜利用率不到20%,与发达国家65%以上的秸秆利用率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

(三)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一是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还存在机构不顺、人员偏少、经费不足等问题。有2个县未设畜牧技术推广站,全市从事畜牧技术推广人员253人、其中草地畜牧业技术工作人员不到100人,工作经费及人员工资仅293万元。二是草地畜牧业人才缺乏。与猪禽养殖相比,全市精通牛羊品种改良、疫病防治和牧草种植技术的人才非常缺乏。三是科技服务滞后。全市牛羊品种如何定向、不同区域的草种怎样选择,都还没有形成科学的模式。人工授精技术除枝江市服务较好外,其他县市区牛羊人工授精站、冷链体系、专业人员等都很落后,难以支撑当地牛羊产业快速发展。

(四)品牌创建和加工增值严重滞后。一是优势品种没形成优势品牌。宜昌白山羊是全国闻名的地方优质畜禽品种,但还不是精品名牌,还没有具有宜昌特色的公共品牌,产品销售也处于零散状态。二是龙头企业不多不大。除牛奶加工水平较高以外,牛羊加工企业少、加工能力弱,现有的牛羊加工企业均处于作坊式状态。三是加工增值还没起步。绝大部分是卖活牛活羊或屠宰后作鲜肉销售,牛羊精深加工还是空白。

(五)政策保障乏力。一是财政投入不足。过去,中央财政是重点扶持北方牧区发展,省级财政是重点扶持猪禽生产,市级财政多年来没有扶持草地畜牧业。县级财政近年来虽有投入,但额度不大。二是贷款难。专业合作社担保、联户担保、畜舍建筑抵押等担保机制尚未建立,对牛羊规模养殖企业、养殖户的信贷门槛仍然很高,贷款额度还较小,难以满足需求。三是配套保障措施滞后。像生猪一样的能繁母牛、母羊及育肥牛羊保险制度还没有建立。规模化牛羊养殖企业用地难、用电难问题依然突出,“三通一平”配套工程急需政策支持,用于草地畜牧业的各类机械尚未纳入农机购置补贴范围。

三、建设百亿产业的思路和对策

(一)明确发展目标。我市2013年肉牛存栏7.3万头,出栏5.7万头,山羊存栏113.7万只,出栏147.5万只,牛羊产值20.7亿元,为全市271万农民人均增收近50元。大力发展牛羊产业富民,必须明确发展目标。一是“十二五”末目标。到2015年,全市肉牛出栏10万头,肉羊出栏200万只,基础母牛、母羊存栏分别达到10万头、150万只,牛羊产值达到35亿元。二是“十三五”末目标。到2020年,全市肉牛出栏30万头,肉羊出栏300万只,基础母牛、母羊存栏分别达到40万头、150万只,牛羊产值达到100亿元,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达到300元,7年累计为全市农民人均增收贡献超过1500元。

(二)厘清发展思路

1、创新理念。一是坚持生态优先、环保先行。坚持草地畜牧业与生态保护、节能减排相统一;生态养殖与绿色种植相结合,做到牛羊生产不与林争山、不与粮争地,实现生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二是坚持种养和草畜循环配套。推广种草养畜、秸秆养畜和舍饲半舍饲养殖模式,实施养殖业内循环达标排放。加大粪污利用力度,提高种植业有机化水平,促进种养业大循环。三是坚持产业化、集约化经营。实施牛羊标准化养殖技术集成,延长产业链条,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推动牛羊养殖与种植业、加工业及观光休闲深度融合,提高附加值。

2、科学规划。一是市畜牧兽医局要尽快起草两个文件。即尽快起草《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意见》和《宜昌市草地畜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二是合理布局。确立“东牛西羊、郊区奶业”的区域功能定位,加快建设肉牛、肉羊和奶牛三大草地畜牧业主产区。在枝江、当阳、夷陵、宜都、远安等地建设肉牛生产主产区;在长阳、兴山、宜都、五峰、夷陵等地建设肉羊生产主产区;在夷陵、当阳等地建设牛奶生产主产区。

3、优化路径。一是主推两种模式。即肉牛“1210”、肉羊“1531”养殖模式和“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肉牛“1210”模式是:每户每年饲养12头母牛、出栏10头育肥牛、年收入10万元;肉羊“1531”模式是:每户建1栋标准化羊舍、年饲养50只能繁母羊、人工种草20亩、年出栏100只以上、年收入10万元。“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是:大型规模养殖企业与合作社联手,把分散养殖户组织起来,养殖户向合作社购买母畜,所产犊牛和羔羊公司回收。二是鼓励多种形式的规模养殖。大力发展年出栏肉牛10头以上、出栏肉羊100只以上的适度规模养殖户和年出栏肉牛1000头以上、出栏肉羊2000只以上的大型规模养殖企业。

(三)突出工作重点

1、健全良种繁育体系,做大基础母畜总量。做好品种定向,依托国家、省级牛羊育种核心场,构建原种场、扩繁场和商品场相互配套的牛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基础母牛存栏100头以上的种牛场100个、基础母羊存栏300只以上的种羊场100个。完善以县、乡为主的人工授精网络,建设肉牛冻配站100个、肉羊人工授精站100个。加强宜昌白山羊的保护和开发,建设宜昌白山羊保种场5个。

2、健全饲草供应体系,提高饲草料利用效益。按照东部平原丘陵地区“粮草轮作、秸秆利用”,西部山区“林草间作、菜草轮作、草地改良、划区轮牧”的思路,实现草畜配套。确保常年人工种草面积达到100万亩、改良草地面积350万亩。示范推广牧草大面积种植、收割全机械化作业技术,加强“三贮一化”(青贮、黄贮、微贮、氨化)秸秆处理利用,提高农作物秸秆利用率。力争全市优质牧草利用率达80%、冬闲田种草面积达到60%、农作物秸秆利用率达50%。

3、健全技术服务体系,提高标准化养殖水平。组建市级牛羊产业科技工作组,建立牛羊产业院士工作站,与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联合攻关,开展以良种选育研究、地方品种资源保护、饲料转化利用、牛羊疫病防控为重点的试验研究和示范推广。大力推广肉牛“1210”、肉羊“1531”等适度规模养殖模式。推广兴山县畜牧兽医服务体系建设做法,完善草地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

4、健全产业化经营体系,打造宜昌特色品牌。重点培育5-10家到2020年销售收入过10亿元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促进牛羊屠宰加工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肉牛加工能力达10万头、肉羊加工能力达100万只、牛奶加工达20万吨。着力打造“宜昌山羊”、“宜昌肥牛”公共品牌,力争培育涉及牛羊产品的湖北著名商标3-5件、中国驰名商标1-2件。大力推进产销衔接,加大牛羊肉加工连锁配送、冷藏冷冻直销力度。

5、健全组织保障体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积极争取市委、市政府成立牛羊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牛羊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二是加大向上争取力度。加大向部、省争取草地畜牧业发展项目的力度,及时跟踪把握中央、省级财政投资重点,实现上级项目资金投入宜昌最大化。三是鼓励县级财政加大扶持力度。市里要出台政策,激励各县市区级财政每年预算牛、羊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00万元以上。四是建立牛羊产业发展基金。市级财政每年安排1000万元产业发展基金,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财政资金股本化等多种方式,支持牛羊产业发展。五是加大金融保险支持力度。采取专业合作社担保、联户担保、种畜禽抵押等方式,降低信贷门槛,提高贷款额度。探索建立保险机制,降低牛羊养殖风险。六是抓好设施配套。将草地畜牧业机械纳入农机购置补贴目录,将其用地纳入农业用地总体规划,对其用水、用电、用油实行农业生产价格。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