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讨如何有效应对“猪周期”,促进全县养猪业走上健康发展轨道,县物价局近期组织价格成本调查和监测人员,深入柏祥、中洲、筻口等乡镇10个农调户(大规模户1个、中规模户3个、小规模户6个),县城定点屠宰场以及县畜牧、统计等部门,对全县今年上半年生猪发展和养殖成本收益等情况进行了调研。情况表明,生猪存栏、出栏头数及平均重量增加,养殖成本刚性上升,收购价格持续走低,养殖亏损同比翻番。
一、情况综述
(一)存栏、出栏头数及平均重量增加
今年6月底,全县生猪存栏81.02万头,比去年12月底存栏80.62万头、去年6月底存栏80。86万头,分别增幅为0.5%和0.2%。今年1—6月,全县共出栏生猪75.26万头,比去年同期出栏73万头,增幅为3.1﹪。所调查的9个中、小规模户:6月底存栏1117头,同比存栏610头,增幅为83%;今年1——6月该9户共出栏510头,同比出栏360头,增幅为41.7﹪。一个大规模户:6月底存栏9878头,同比存栏9905头,减幅为0.3%;今年1——6月出栏9920头,同比出栏9835头,增幅为0.9﹪。今年受市场供大于求的影响,部分猪贩和屠宰商纷纷提高了收购门槛,不仅挑品质好的收,还对低于110公斤,甚至对低于125公斤的猪都不收,使肥猪出栏重量平均增加4.3﹪。
(二)养殖成本刚性上升
此次调查的三种类型养殖户:小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897.27元,比去年同期1816.91元,上升了80.36元,升幅4.4﹪;中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861.24元,比去年同期1742.77元,上升了118.47元,升幅6.8﹪;大规模平均每头总成本1711.39元,比去年同期1626元,上升了85.39元,升幅5.3﹪。造成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饲料的主要成份玉米、豆粕价格上涨,以及部份饲料价格上涨。现玉米2800元/吨、豆粕4000元/吨,比去年同期玉米2700元/吨,豆粕3850元/吨,分别上涨了3.7﹪、3.9﹪。“洪育”饲料3500元/吨,比去年同期3300元/吨,上涨了6.1﹪。二是人工成本继续上涨。目前农村大部分劳力外出打工,造成农村劳力紧张,雇佣养猪人员工资急剧上升。按成本调查规定的劳动日工价,由去年的80元∕天调为今年的90元∕天,仅上调12.5%,与实际用工工资上涨幅度相差较大。三是由于收购门槛的提高,即肥猪出栏平均重量的提高,直接增加了饲养时间,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饲养成本。
(三)收购价格持续走低
根据生猪定点价格监测数据,全县上半年生猪收购价格逐月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详见《附表》中“序号”为“(1)、(2)、(3)”行所列数据。附表:
2014年1——6月全县生猪(良种)收购价、猪肉(精瘦肉)零售价及销售环节购销差价、差率分别与2013年同期对比表
今年1月至6月平均出栏价格每500克5.93元,比去年同期平均7.05元,下跌了15.9%。今年上半年6个月中:价格最低的4月5.07元,比去年4月的6.10元(恰好也是去年最低价格),下跌了16.9%;价格最高点是5月的6.63元,与去年5月的6.67元相接近,但比去年上半年价格最高的1月8.63元,下跌了23.2%。造成今年来猪价持续走低的根本原因是市场供大于求。随着去年下半年猪价回升,养殖户普遍积极补栏,特别是中、大规模养殖户一批批兴起,造成去年底至今年1——2月集中出栏,供应量大增。加之,今年大型加工企业进口猪肉,国家收储库存投放市场,又进一步增加了供应量。然而,中央“八项规定”,“反四风”使猪肉集中采购大幅减少,酒店、餐饮行业需求萎缩。再说,家庭消费,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城乡居民食肉结构发生了大的变化,食用低脂肪的家畜、家禽、水产、野生动物所占比重在上升,食用猪肉所占比重正大幅下降。再加上,猪贩提高收购门槛,市场猪肉零售价居高难下,影响生猪正常销售,使本已低迷的猪市“雪上加霜”。
(四)养殖亏损同比翻番
今上半年,大规模户平均每头亏损342.89元,比去年同期亏损180元,增加亏损额163元,增大亏损幅度90.6%;中规模户平均每头亏损256.34元,比去年同期亏损122.44元,增加亏损额133.9元,增大亏损幅度109.4%;小规模户平均亏损443.72元,比去年同期亏损220.08元,增加亏损额223.64元,增加亏损幅度101.6%。三种规模户亏损的额度和幅度,综合平均比上年同期基本上都翻了一番。
二、问题分析
(一)市场风险加剧。从1985年国家取消生猪派购,放开市场以来,生猪价格一直出现了明显的周期性波动。按照猪价从最低点到最高点为一个周期,已经历了八个大的周期性波动。分别是1985——1991年、1991——1996年、1996——2000年、2000——2003年、2003——2006年、2006——2009年、2009——2012年、2012年至今。上世纪,周期较长,一般延续5——8年,本世纪呈现周期缩短趋势,为3——4年一个周期。从波峰看,1985、1988、1995、1997、2001、2004、2007、2011年为高效益年。此轮周期从2012年进入低谷至今,猪价一直在下降通道运行,就在市场预期价格底部已基本确立的时候,生猪价格又出现反复。有人说,猪行现在越来越没有规律性。又比如,每年一般5——6月猪价较低,10月较高,春节后有一个上涨期。但人们都没意识到2013年和2014年春节后,猪价下跌更多。岳阳县去年上半年与今年上半年猪价下跌的情况,正是这种出乎预期的反映。自去年上半年平均出栏价跌至7.05元∕500克,猪粮比价为5.21:1,处于“黄色预警区域”,到今年上半年平均出栏价进一步跌至5.93元∕500克,猪粮比价为4.43:1,一直跌入“红色预警区域”。胜奇畜牧有限公司养殖场长杨洋反映,他从事养猪业十多年,也多次遇到过猪价下跌的情况,但像这次持续时间之长,下跌幅度之大,还是头一次遇到,并且下跌的态势还没有明显好转的迹象,像他这样规模的养殖场,生猪每50公斤主产品生产成本达740多元,每出栏一头肥猪平均亏损340多元,市场风险太大了。
(二)成本刚性难控。今年上半年玉米、豆粕价格,“洪育”饲料价格如前所述,比去年同期分别上涨。而玉米价格2800元∕吨,相比今年初的2560元∕吨,累计上涨9.4%。加之农村劳力紧缺,人工成本大幅上升,再加上成品油价格上涨(今6月底0#柴油比去年同期每升提高0.42元,97#、93#汽油,通过油品升级和自然调整,累计比去年同期分别提高0.63元、0.60元),使得生猪和饲料运输成本相应增加。特别是当前规模化养殖,对环境治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治污成本上升。此外,还有土地流转等成本费用呈刚性攀升,确实难以控制其强劲上涨的势头。
(三)“中间笑、两头叫”。这句话比较形象说明了当前“猪市不顺”的情形。猪肉销售者(中间环节)连接着生猪生产者(养殖户)和消费者(居民)。目前的问题是:中间环节差价过大,收益较多,所以称“中间笑”。而生产环节出现了严重的“猪贱伤农”,消费环节出现“肉贵伤民”,这两头叫苦连天,所以称“两头叫”。“猪贱伤农”的问题,前面我们已作了分析,下面再分析“肉贵伤民”问题。这里所说的“肉贵伤民”,不是说今年肉价绝对高于去年,而是说,在今年猪价持续下跌的情况下,居民没有真正感受到市场肉价随猪价下跌而相应下跌的实惠。
1、肉价跌幅明显小于猪价跌幅。今年1——6月平均肉价,对比去年同期平均肉价跌幅仅5.7%,而今年1——6月生猪平均猪价,对比去年同期平均猪价下跌了15.9%,其肉价下跌幅度小于猪价下跌幅度10.2个百分点。
2、销售环节购销差价(差率)大幅上升。销售环节购销差价(差率),即:猪肉零售价格与生猪收购价的差价(差率)[以下简称:“购销差价或购销差率”]。2014年1——6月销售环节购销差价(差率)与去年同期对比情况详见《附表》中“序号”为“(7)”至“(12)”行所列数据。其中:2014年1——6月平均购销差价5.19元,购销差率87.5%,对比2013年同期购销差价4.74元,购销差率67.2%,其购销差价上升了0.45元,购销差率上升(扩大)了20.3个百分点。
3、县城生猪屠宰交易:猪贩、屠商利益空间较大。岳阳县城关镇仅有一农定点屠宰场(机械化),是隶属县商务局管理的公有制企业。目前的运营模式,主要是实行“四统一”:统一提供代宰加工服务,统一屠宰检疫,统一瘦肉精检测,统一收取屠宰环节规定的税费。近两年,年屠宰量2万多头,今年1——6月共屠宰10660头,比去年同期10400头,增长2.5%。统一收取的税费,从2013年9月1日起,每头税费由57元调为56元。其中:地税16元、检疫费4元、瘦肉精检测1元、屠宰加工服务费32元、屠宰管理费3元。当前,生猪屠宰交易主要运营方式和过程是:猪贩收购生猪并运送到定点屠宰场的猪栏寄存→猪贩与屠商在猪宰杀前,到屠宰场猪栏,按每头猪的质量面议白条肉批发价→屠宰场在早上3点半上班杀猪→猪贩与屠商交易结算时,猪头不计秤归猪贩所有,猪内脏和脚不计秤归屠商所有→屠宰场向猪贩收取规定的税费→屠商将批到的白条肉和付产品运到市场摊位零售。下面再看调查时点5月26日,屠宰场猪贩与屠商交易一头毛重100公斤生猪的经营情况:当时,生猪平均收购价每公斤13元,议定白条肉批发价每公斤21元,生猪出肉率按70%计算,得白条肉重70公斤。市场猪肉平均零售价每公斤24元。另外:猪头计25元、内脏计130元(肚子40元、大肠30元、肝、舌、心等60元)、猪脚140元。
猪贩出售一头猪获纯收入=白条肉批发值+猪头值——收购成本值——统收税费=70公斤*21元/公斤+25元——(100公斤*13元/公斤+运杂费30元)——56元=1470+25——1330——56=109(元)
屠商销售一头猪获纯收入=白条肉零售值+付产品值——批发值——摊位等杂费=70公斤*24元/公斤+130元+140元——1470元——50元=430(元)
以上说明:今年上半年农户因猪价持续大幅下跌,每出栏一头猪亏损三四百元,而市场肉价却维持小幅下跌,猪贩和屠商每销售一头猪,合计稳赚五百元以上。
三、对策建议
(一)发挥市场调节的决定性作用,但仍需完善必要的政府调控。近几年国家对生猪养殖业扶持力度加大,养殖规模由最初散户为主,发展成规模养殖为主;养殖户也由单纯的农民,发展成城乡多元投资人。养殖户跟风暴增,导致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局面,这只能通过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自由竞争,优胜劣汰,逐步实现供求平衡。此时,政府切不可鼓励新上规模,逆向干预市场。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引导市场主体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升转变,着力推进产业化经营和科技创新,着力提升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水平,增强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今后,政府决策部门一方面应准确做出预测,把握好收储时机,制定灵活实效的收储预案,准确综合研判气象、畜牧、统计、价格等部门有关数据,及时发现市场苗头性和趋向性问题,应对各种突发情况,避免价格跌入谷底后再实施低效性收储操作。另一方面,国家不能单一地依靠收储来调控市场,还应在提升国内生猪品质前提下,尽可能满足国内深加企业需求,并适当控制进口,努力拓展出口,促使生猪养殖业良性循环发展。
(二)加强各部门职能联动,创新市场化服务体制机制。建议财政、商务、畜牧、统计、银信、物价、环保、宣传等部门,既要发挥各自职能作用,又要整体联动,为促进养猪业良性发展创新市场化服务体制机制。1、政策和舆论导向服务。在进一步落实和完善调出大县奖励,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生猪保险、生猪良种补贴等政策的同时,加大宣传引导,稳定生产。有关部门既要指导养殖户保持能繁母猪数量,防止恐慌性宰杀,又要引导他们合理调整生产结构,充分利用价格低迷时期,淘汰劣种母猪,更换优质猪种,优化猪群结构。同时,还要防止养殖户认为大跌必大涨,短期盲目扩张规模,导致恶性循环。2、市场信息化服务。畜牧部门要坚持和完善养殖信息发布制度,准确及时发布存栏、出栏、外销量等数据信息和生产发展预测预警信息。商务部门加大屠宰企业白条肉批发(出厂)价格、市场零售价、定点屠宰量,病害、死猪无害化处理等信息。物价部门适时发布生猪生产成本收益、生猪及仔猪价格、玉米批发价格、生猪购销价格预测预警等信息。3、养殖技术和防疫病技术服务。畜牧部门组织专业技术力量下乡下点,加大养殖技术和防疫病技术知识培训、加强现场指导,加强责任分片包干和防治绩效奖罚机制。4、市场监管服务。商务、物价、工商、技监、环保等部门要加强定点屠宰行业管理,生产环保治理和市场管理。重点打击垄断市场、垄断价格、欺行霸市,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饲料,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生猪防治病药品,打击销售病死猪等行为,清理整顿生猪定点屠宰、生猪流通环节税费和生猪进销差率。设置适当的生产环保门槛,并加强生产环境治理监督检查,关停限期整治仍不能达标的养殖场,创造良好的生产、流通、消费环境。5、疏理融资渠道服务。加快建立生猪养殖信用担保和养殖业发展风险防范机制。建议适当降低养殖户抵押贷款门槛,简化贷款程序,同时应积极探索试行生猪养殖发展风险基金制度,尽可能帮助养殖户畅通融资渠道,渡过难关。
(三)科学控制成本,提升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水平。控制成本决不是简单直接的减少成本,而是在科学合理的必要投入下,通过实现高、优产出,从根本上控制或降低成本。1、从调查户看,大、中规模户生猪养殖成本明显低于小规模户和散养户,所以走适度规模化养殖之路,是节约成本的途径之一。2、在选择饲料上,并不是价格越低越好,而是注重合理的性价比,主要在饲料功效上,环保安全上见高低,从而体现成本控制的程度。3、对有实力的养殖户,推广搭建“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实现养殖户自繁、自养、自销“一条龙”生产经营,减少中间环节,从总体上节约成本,提高利润空间。4、发展生态养殖模式。根据地形区位条件,发展“猪——沼——果(菜、粮)”“猪——沼——渔”等种养综合利用模式,循环利用资源,自然改善生态环境,自行防控疫病,提高整体效益。5、打造特色品牌。保持养猪业长期稳步发展的源动力,关键在于质量的提升与成本的控制。要提升质量,必然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通过付出更多的必要成本,提升猪肉品质,努力打造优质的地方特色品牌猪肉,以实现优质优价高效。
(四)深化生猪市场调研,合理调节购销利益分配。1、建议省物价局明确合理调节生猪购销利益的政策。针对当前各地市场猪肉购销差价(差率)比较普遍或不同程度超出正常水平的现实问题,省物价局可在进一步调研的基础上,出台“顺价销售,控制毛白差率”政策的规范性文件,即在生猪收购价继续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基础上,暂按市场生猪实际平均收购价,顺加不超过60%(当市场收购价回升到14——16元/公斤时,顺加不超过55%;当收购价回升到16元/公斤以上时,顺加不超过50%)的购销差率(毛白差率)确定市场统装白条肉零售价格;定点屠宰场出厂(批发)价按确定的市场零售价每公斤减2元核定。以合理压缩销售环节非正常收益空间,平抑市场肉价。2、建议县政府明确商务局加强定点屠宰市场的管理,并督促指导定点屠宰场担负起严格执行猪肉“顺价销售”政策,平抑市场肉价的职责。并明确废除当前由猪贩和屠商相互垄断操控猪肉批、零价格的运营方式,改为:定点屠宰场明确一名责任心强的专人,负责对生猪购销的来源、去向、收购价、批发价、零售价,数量、质量等进行详细登记,建立台帐;负责按政策核定批发(出厂)价、统装白肉零售价;并负责每日做好批发(出厂)、零售价格全面公示,向猪贩、屠商做好宣传解释工作。3、建议县政府进一步降低定点屠宰环节的费税标准。一是按省物价局湘价费(2014)28号文件精神,迅速取消屠宰管理费项目(3元/头),二是按省政府湘政发(2008)9号文件关于“继续清理生猪生产和屠宰加工环节的不合理税费”精神,将地税标准降为10元左右,使统收税费每头控制在50元以内,减轻生猪销售环节税费负担。4、县物价局加强生猪“顺价销售,控制毛白差率”政策的宣传、执行的管理和监督检查。严厉打击不执行“顺价销售”政策,垄断价格、哄抬价格、短斤少两,牟取暴利等行为,开创良好的市场价格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