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湖北省在松滋、公安、潜江、麻城等地试点生猪价格指数险,当生猪出售时市场猪粮比低于6:1时,自动触发保险理赔。此举受到远安广大养殖户的热烈反响和殷切期待。据调查,截至5月底,远安县生猪存栏23万头,有千头以上养猪场15个、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养殖大户600户,今年以来持续低迷的猪价给养殖户带来了严重的亏损,影响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养殖户反映,生猪价格指数险有效规避了价格风险,确立了一个最低收益水平,正中养殖户的心意。推广生猪价格指数险能产生五大积极效应。
一是缓解“猪贱伤农”。基层反映,在生猪价格指数险保险期内,“猪粮比”低于6∶1时,保险公司按保险合同对养殖户差额部分的收入损失予以赔偿,缓解因供大于求、价格持续下跌导致的“猪贱伤农”。
二是避免“肉贵伤民”。基层反映,生猪价格指数险能稳定养殖公司、养殖户的收益,起到稳定生猪生产规模的保障作用,达到生猪供给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稳定猪肉价格,避免因供不应求、价格高涨导致的“肉贵伤民”。
三是克服“价格致贫”。基层反映,生猪价格指数险能够有效的避免或缓解因价格波动致贫和返贫现象,是兜底未来一年生猪养殖收益的“救命稻草,是对新型社会风险保障的有益尝试。
四是充实“惠农政策”。基层反映,我省对生猪养殖保险进行财政补贴,采取政府出“大头”、养殖户出“小头”的形式,分散生猪产业的自然风险,保护了农户生猪养殖积利益,有利于稳定稳价,是一项惠农之策、民生之举。
五是提高“幸福指数”。基层反映,生猪价格指数保险作为养殖户的一种风险管理工具,通过生猪养殖保险可以构建一个农村安全网,减少价格波动对农民生产生活的影响, 提高农户福利。
生猪价格指数险在我省处于试点起步阶段,试行范围较小,实际成效尚未显现,远安基层对生猪价格指数险充满期待,并寄予七项期盼。
一盼实施浮动猪粮比。基层反映,目前全国及我省统一将猪粮比6:1作为生猪养殖盈亏平衡点以及生猪价格指数险理赔标准,未考虑到地区物价、物流等成本差异。盼将猪粮比6:1作为参照标准,按照地域差异域赋予一定的上下浮动比例,确定符合地区实际的猪粮比。
二盼扩大试行范围。基层反映,我省试行的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政策目前在生猪调出大县试点运行,暂未辐射到远安等地,试点推广范围较窄。盼及时、尽早在全省推广生猪价格指数保险,惠及更广的地域、更多的群众。
三盼增加理赔额度。基层反映,目前保险赔付额远不足以弥补亏损。以松滋市为例,猪粮比在6:1~5:1间时,最高赔付50元。据远安测算,出栏一头100公斤重生猪养殖户要亏损160元,按猪粮比为5:1最高赔付50元,养殖户仍要亏损110元。
四盼降低参保门槛。基层反映,全国以及我省试行的生猪价格指数险参保对象主要是养殖企业、规模养殖户,散户、小户不是推广重点。盼降低参保门槛,将广大散户、小户纳入重点推广、支持范围,建立普惠性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制度。
五盼加大财政补贴。基层反映,我省试行的生猪价格指数险,政府补贴14元、养殖户出10元,相对于北京等地的出资比例,养殖户出资额度较高。盼加大财政补贴支出,平衡地区补贴差异,降低养殖户出资比例,减轻农民负担。
六盼纳入国家补贴。基层反映,生猪价格指数险没有国家层面的财政补贴,既增加了地方财政负担,又扩大了养殖户出资比例,不利于保险的全面推广。盼将生猪价格指数险纳入国家补贴范畴,建立国家补贴、地方政府补贴、养殖户出小头的出资模式,减轻养殖户负担。
七盼优化保险制度。基层反映,生猪价格指数险涉及参保标准、理赔程序、理赔标准等众多制度环节,目前处于试点完善阶段。盼保险理赔产品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做法,考虑地区差异,因地制宜制定管用、便捷、高效完善保险理赔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