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亩地、几间棚、几头猪的庭院圈养模式,对应的是小规模、多散户、重污染的养殖特点。在嘉兴生猪养殖业拆违减量的历史抉择中,这一沿袭数百年的传统养殖模式轰然坍塌,取而代之的是各地探索与土地利用规划相衔接、与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的规模化、标准化、生态化养殖模式。
粉色的外墙、宽敞的空间、整洁的环境,在翠竹的掩映下,一幢幢标准化猪舍伫立在村庄一隅……这还是传统印象中“臭气熏天、蚊蝇乱飞”的养猪行当吗?“我们引进了欧洲先进的养殖理念和技术,以现代化饲养管理模式进行‘无抗生素’养殖,确保猪肉美味、健康、安全。”在桐乡市洲泉镇湘西村,嘉华种猪养殖场负责人沈建平自豪地说,采用欧洲标准养猪,与国内现有的粗放型养殖方式有着天壤之别。
在这座现代化牧场里,5000头猪住在四季恒温、通风良好的猪舍中,夏天有降温系统,冬天用地热保暖,饮用水清洁达标,饲料低蛋白且不含抗生素、有害重金属,并利用紫外线及天然植物提取液杀菌消毒。在如此精细化管理下,猪长得非常壮实,抵抗力强,不易生病,每头母猪平均产仔存活率高达25头。值得一提的是,由于饲养过程中全程不使用任何激素、催长剂、抗生素和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产生的猪粪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可加工成优质高效的有机肥。
嘉兴生猪养殖业如何转型提质?“嘉华模式”无疑提供了一个现代化养猪的范本,成为区域探索的一条有效路径,即大力推进畜禽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推广散装饲料、自动化喂料系统等减量化清洁化设备与工艺,健全猪人工授精和良种猪繁育体系等。“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养猪场、养殖户须探索不同的转型模式。”桐乡市畜牧局局长俞坚群告诉记者,去年底桐乡市率先完成生猪养殖业专项发展规划并通过审定,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到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推动养殖业转型升级。在符合畜牧业发展规划的前提下,濮院镇新港村、新旗村、红旗漾积极探索养殖小区模式,实行多个业主专业化、标准化养殖,实现了统一防疫、统一管理和统一治污。
在我市各地,一张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的网络正在悄然织就。截至目前,嘉兴市畜牧业区域布局调整优化方案已印发实施,市级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即将进入专家评审阶段,全市7个县(市、区)的专项规划均已发布。下一步,各地将加快实施畜牧业发展专项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安排畜牧业用地,确保规划布点落地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