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蛋鸡养殖大省,河北省蛋鸡产业受“小规模,大群体”养殖模式制约,处于“大而不强”的尴尬地位。近年来,我省积极寻求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即从提升鸡蛋质量入手,改变蛋鸡产业经营模式。
近 年饲料价格的不断上涨,蛋鸡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利润空间也越来越小,让养殖户们苦不堪言。如何才能降低养殖成本,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重点。“在鸡种的选择 上,可以选择节粮的小型蛋鸡。”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常信介绍,目前,多数国产品牌鸡种质量已达进口鸡种水平,特别是一些节粮型小型蛋鸡。
节粮 “农大3号”就是蛋鸡优良品种的一个代表,目前,在石家庄华牧牧业有限责任公司行唐养殖场,存栏10万只“农大3号”。同时,在我省昌黎等地的养殖场也在 推广。“‘农大3号’体型小,吃食少,而且抗病力强,很受养殖场的青睐。”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宁中华认为,鸡蛋的产量一样,而饲料投入却减少, 相比之下,节粮“农大3号”更具有优势,也能增加养殖效益。
在种鸡的选育上,就是提高鸡蛋的产量和品质,满足市场的不同需求。通过提高单产水平、降低饲料消耗、降低全程死淘率等,降低养殖成本,增加效益。
改变饲养传统
推广健康养殖
中 国农科院畜牧所动物营养与饲料研究室主任佟建明认为,高品质的饲料是影响蛋鸡生产的重要因素。现在提倡健康养殖,但不能依赖于兽药和疫苗,而要从营养入 手,不是多钱买药,少钱买料,而是多钱买料,少钱买药。“目前,我们提倡推广‘节粮环保型蛋鸡饲料技术’,鸡吃了营养价值高的饲料,才能增强自身的防疫 力,减少‘亚健康’。”
传统笼养鸡舍,为提高空间利用率,往往没有活动空间,蛋鸡只能“挤”在一起,养殖密度比较大,进而增加患病几率,影 响产蛋量。“现在,国外出现一种圆形蛋鸡养殖模式,鸡不但有足够的活动空间,还减少了粪污的污染,提高了养殖环境的舒适度。”中国农业大学水利与土木工程 学院教授李保明认为,现代蛋鸡养殖,还要注重空间环境,即活动空间、饲养密度等,要适应蛋鸡的行为需要。
专家们认为,在笼养条件下,通过现 代化科学技术控制饲料质量、饮水和环境条件,提高生产标准化水平,生产出安全、营养和感官等指标符合国家标准或消费者喜爱的优质鸡蛋,才能赢得市场。记者 从畜牧部门了解到,近年来,我省积极转变饲养方式,加大高标准鸡舍建设,生产水平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