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陕西省统计局:陕西生猪生产情况调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1
    根据国务院和陕西省政府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和实施意见精神,省统计局在加强对生猪养殖业统计的同时,近期组织调研组深入岐山县驸马庄村(“一村一品”示范村、生猪存栏量8000头左右)、兴平市星光养殖有限公司(国家活体猪储备基地、生猪存栏量15000头左右)、阎良区新兴街道办事处个体生猪养殖户(生猪存栏量300头左右)等养殖企业和养殖户,对生猪的生产、销售和养殖收益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研。

    一、生猪价格上涨的原因

    今年上半年以来,全省生猪产品价格创下历史新高,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四方面原因导致价格高涨:

    (一)粮食、饲料价格上涨导致养猪成本增加。近期陕西省玉米价格1.44元∕公斤、豆粕价格2.72元∕公斤、育肥猪配合料价格1.93元∕公斤,分别比去年同期上涨20%、2.6%和12%。据调查了解,到5月下旬各类饲料的平均价格均比年初的市场价格有所上升,玉米等饲料价格的上升直接增加了生猪养殖的成本。初步测算,出栏一头肥猪,仅饲料成本就比去年同期增加36元左右。

    (二)去年肉价低,挫伤了农民养猪积极性。2006年上半年受供求关系影响,陕西省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去年5月份,毛猪的平均销售价格仅为每公斤5.2元,而每公斤毛猪的饲养成本达到5.6元,售价和成本倒挂,养猪业亏损严重,导致生猪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宰杀母猪现象,致使能繁母猪所占比重下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仔猪数量减少。

    (三)兰耳病、五号病、猪链球病反复困扰养猪业。去年春季,部分外省发生的“蓝耳病”疫情,也影响到陕西省部分市、县,造成猪源紧张。另外,由于部分省猪价高涨,陕西省输出活猪增加,“猪往价高处跑”,仅星光养殖有限公司就有50%活猪输出省外,陕西省生猪供应更是“釜底抽薪”。

    (四)生猪生产方式发生变化过程中出现的不衔接导致生猪价格波动。据调查,在猪肉价格上涨时养殖户得到的实惠并不多,除去成本外,盈利分别由养殖户、贩运商、屠宰商、零售商共同分享,一元钱的利润收益,养殖户大约只能得到0.2—0.3元。按一头肥猪育肥4个月出栏盈利400元计算,1天的受益也就3元,远低于打工收入,而且要承担市场风险、疫病风险。随着农民增收途径的增加,养殖不再是增收首选,许多农户退出养殖业。生猪养殖正在由过去农民传统散养向农户专业化、规模化饲养发展,一些大的养殖企业逐渐增多。在生猪生产方式变化过程中,散养农户的退出和养殖大户增加、养殖企业的进入不衔接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生猪出栏减少。

    二、当前生猪生产情况

    目前陕西省生猪存栏1114.83万头,同比减少0.9%,出栏1003.9万头,同比增加7.1%,增速加快,猪肉产量76.88万吨,增长6.7%,增速小于出栏,说明生猪存在提前出栏现象。能繁殖母猪比重8.86%,比二季度明显增加。

    (一)规模养殖户及养殖企业继续发展。目前,生猪价格高位运行,养殖利润大幅回升,规模养殖户积极性高涨,出栏增加,补栏及时,存栏稳定增长。

    (二)散养户担心市场波动大,补栏积极性不高。尽管今年以来生猪价格高涨,但散养户积极性普遍不高。一是因为仔猪价格较高。目前仔猪价格已到40元/公斤以上,比去年的16元/公斤增加了24元,涨幅超过1.5倍。生猪生产初始成本过高,影响农户投资养殖的热情。二是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多数散养户已基本不再养猪。近几年生猪疫病反复折腾,使养猪风险越来越大,散养户观望情绪浓厚,补栏少。

    (三)生猪养殖效益提高,但养殖风险也大。据调查,规模养殖户的成本构成大概是:人工费20元/每天(按每人养80头计),仔猪280-320元(7公斤左右),饲料550元(3.2斤饲料可张1斤肉,猪出栏按100公斤),防疫按两次10元,利息8元,其他杂费(含自然损耗)50元,合计约1000元,毛猪出售价按15元/公斤计算,每头生猪利润在400到500元之间。养猪的利润虽然增加,但近年来生猪饲养过程中疫病多,防治难,市场波动大,养殖风险很大,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缺乏安全感,因而不利于养猪产业的稳定、发展。

    三、生猪养殖业发展面临的困难

    生猪养殖是畜牧产业的主要部分。陕西省猪肉产量占肉产量的 76%以上,生猪养殖业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49%。多年以来,陕西省多个市县在调整产业结构时将畜牧业特别是养猪业作为主导产业,鼓励农民大力发展,生猪存栏头数、出栏头数连年增加,生猪市场曾经供大于求,价格下降,最低时肥猪价格仅5.2元/公斤,不少养殖户因此亏本。为了把损失降到最低,养殖企业和规模养殖户被迫低价出售生猪,甚至宰杀变卖母猪,致使生猪和母猪存栏量降低。目前生猪养殖效益虽然有了较大提升,但陕西省生猪生产仍然面临着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基础并不稳固。

    (一)能繁母猪存栏尚在恢复增长阶段,自繁仔猪不足,市场仔猪价格昂贵以及饲料价格不断上涨等问题,短期内制约陕西省生猪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二)养猪业基础尚不稳固。前年生猪价格比较高,不少有眼光的养殖户去年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但是受资金投入不足的影响,没能扩大养殖规模。疫病频发,防治困难,养猪风险增高,规模养殖户和养殖企业一方面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难,另一方面怀揣着对投资风险的担忧。规模养殖户的稳定和壮大需要精心扶持。散养户弃养现象呈增多趋势,价格增长对其养殖积极性提升不明显。

    (三)养猪业竞争力不强。陕西省生猪农户散养仍占“半壁江山”,这种千家万户小规模分散喂养模式,猪肉品质不高,加工简单,加之中介组织发育不良,疫病防治效果不好,造成陕西省养猪业很难与那些产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程度较高的省市竞争。

    四、建议加大落实生猪生产扶持、保护政策的力度

    各大院校已陆续开学,各大节日消费旺季接踵而来,而生猪生产过程需要一定周期,根据陕西省生猪生产的现状,我们认为生猪产品市场价格很难在短时间内大幅回落。建议:

    (一)加大对生猪生产扶持力度。尽快将各级财政已安排的饲养母猪补贴资金落实到养殖户和养殖企业,全面推进母猪政策性保险;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二)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扶持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发展。规模养殖是畜牧业的发展方向,将养殖大户和养殖小区培育成新时期拉动养猪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三)要稳定对生猪生产的各项扶持政策,对现有的良种生产和供应、科技推广、生猪主要疫情的强制免疫、能繁母猪保险、养殖小区及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保持不变。

    (四)实施产业保护,加大政府对生猪养殖产业的保护力度。像粮食生产一样实行最低保护价制度,降低市场风险,不仅要在猪肉价格高涨时伸出“调控之手”,更要在肉价下滑时伸出“关爱之手”,保护养殖户的积极性,解除养殖户的后顾之忧,通过政策调控能使养殖户每头出栏猪的利润保持在150元左右,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消费各方基本都能接受,生猪市场会相对稳定。

    (五)强化政府职能部门对生猪生产过程中的督促检查力度。一方面要认真检查各项政策性补贴、保险等已出台的惠农政策是否真正落实到位,务必使广大养殖户、养殖企业充分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另一方面要严格政策落实兑现过程的监督,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防止发生虚报冒领或多养少补的情况发生,努力使陕西省生猪养殖产业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养殖户的辛勤劳动下蓬勃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