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林是养殖大市,规模化养殖和生产总量走在广西前列,生猪、家禽的养殖总量居全区首位。为促进养殖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玉林以“清洁养殖”活动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养殖场治污设施建设,让排放物变废为宝,逐渐消除养殖污染,推动畜禽养殖业调结构提档次。
兴业:科技助力“清洁养殖”
位 于兴业县葵阳镇依峡岭的兴业县双旺农牧有限公司养猪场,猪场占地面积20 亩,拥有果园300 亩,在没有引进治污技术以前,该猪场大量的粪尿是直接排放,不仅臭气冲天,还污染了周边的环境。目前,双旺猪场引进了生化处理系统和KQ复合微生物菌系 统,建成配套沼气池300 立方米及日处理量80 吨污水生化处理设施一座。
“养猪场主要是采用两套设施来进行治污,一个是生化处理设施, 一个是KQ复合微生物菌(系统),生化处理设施主要是处理猪尿液和污水,KQ复合微生物菌系统主要是处理猪粪。”兴业县渔牧兽医站工作人员介绍,污水生化 处理设施采用物化+生化处理工艺,废水通过固液沉淀分离——调节池——沉淀池——曝气氧化池——储液池,对排放物进行无害化处理;而微生物处理系统粪污则 是通过微生物技术处理粪污。通过新技术应用,猪场的粪尿得到了有效的治理,处理后的出水达到了农业直接利用的水质要求。
据了解,近年来,兴 业县注重加强对养殖业科技治污力度,大力支持猪场的粪污处理设施建设,并对主动进行环保设施建设的猪场和项目优先立项。现在,全县扶持了137 个规模养殖场,共投入建设资金3222 万元,改扩建猪舍5 万多平方米,建设粪污处理设施10120 立方米,并配套铺设了排污管道,有效地减少了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污染;投入2465 万元,扶持规模养猪场粪尿达标排放示范场建设23 个,建成大型沼气池23 个,生化设施23 套;建成生猪养殖粪尿治污处理示范村4 个,为兴业畜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实现清洁养殖提供了有力保障。
容县:园林式养殖场,形成生态循环种养模式
无独有偶,在容县富来康大荣牧业有限公司,发酵床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的推行,也产生了极大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该 公司成立于2009 年,养殖场按照生猪标准化栏舍建设,实行分区分点生产管理,各生产区中间还有分级排污池、防疫缓冲林作为隔离带,采用三段式生物处理系统综合治污。集团公 司行政副总涂广源介绍,公司现推行发酵床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建成发酵床3 万平方米,并配套沼气池、化粪池、储粪房、贮液塘、生态鱼塘等设施,场内中小猪全部在发酵床养殖。“场内还有300多亩生态林,绿化面积超过65%,公司 形成了猪——沼——池——林的生态种养模式。”
“公司推广的发酵床生态养猪模式年可消化容纳粪污5 万多吨,没有废水废物排出。每天能减少用水300 吨,产能提高30%。”涂广源告诉记者,经过处理,贮液塘里的废液用于淋灌场内几百亩发财树等经济林木,实现零排放;而发酵床垫料则用作有机肥,变废为 宝。生态循环养殖模式给公司带来了可观收益,年可增收1500 万元,同时,也带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
据了解,今年,容县以全县13 个市级以上的龙头企业为引领,辐射带动3200 多户规模养殖户实施养殖污染减排治理,科学引导畜禽养殖向山林拓展,继续实施林下循环经济养殖、生态畜禽养殖,走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生态型畜禽养殖发 展道路,扶持引导养殖业向生态、环保型转变,推进全民“清洁养殖”。
福绵:引进有机肥生产商
大规模的养殖场有能力建立自己的治污系统,但中小规模养殖场、散养户本身资金有限,没有能力建处理设施,因而成为污染防治的难点。
福绵区强化生态清洁养殖,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了有机肥生产商广西玉林市大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入驻,有效帮助小而散的养殖户解决粪便污染无害化处理问题,促进养殖业走上转型升级发展“快车道”。
“有 机肥厂的引进,便于我区及周边县区中小规模养殖场、散养户的粪便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制作和推广农民使用有机肥。这样不但减少了养殖场对水源的污染,也创 新了养殖污染治理新模式,利于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福绵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卢业坚介绍,位于该区新桥镇的广西玉林市畜禽粪便综合处置基地项目全面建成后, 规划每年可处置35 万吨畜禽粪便和7 万吨秸秆等有机物,相当于每年可安全、有效处置规模化养殖场中90 万头标猪产生的粪便,大幅度减少养殖粪便对环境的影响,同时带动300 户以上的农户回收秸秆用于二次利用,真正实现循环农业,可使每户每年增收1000 元以上。“总体上看,项目每年能够将42 万吨有机肥反哺回50--60 万亩的生态循环农业生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