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自20世纪90年代农业生产进入数量安全与质量安全并重的新阶段后,我国就明确提出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农业的目标,同时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农业部自2001年在全国启动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组织各级农业部门以蔬菜中高毒农药残留和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控制为重点,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心的高毒农药、兽药违规使用和残留超标问题,推动从农田到市场的全程监管。
目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不断改善,主要农产品总体上是安全的、放心的。
一、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
(一)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
根据2003-2007年37个城市蔬菜中甲胺磷、乐果等农药残留监测结果,我国蔬菜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持续上升(见图1)。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蔬菜中农药残留平均合格率为93.6%。其中,蔬菜生产基地合格率为96.7%,批发市场、超市和农贸市场的合格率分别为93.7%、91.7%和92.5%。蔬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逐年提高。
(二)畜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保持较高水平
根据2003-2007年22个城市畜产品中“瘦肉精”以及磺胺类药物等兽药残留监测结果,近年来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呈上升态势(见图2和图3)。2007年1月、4月两次畜产品中“瘦肉精”污染和磺胺类药物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分别为98.8%和99.0%。
从监测结果看,屠宰场、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瘦肉精”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9.1%、99.5%、100%和96.5%;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磺胺类药物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7%、99.0%和99.2%。畜产品质量安全合格率总体保持较高水平。
(三)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合格率呈上升态势
根据2005-2007年22个城市水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结果,近年来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处于上升态势(见图4)。
2007年1月、4月两次监测,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的平均合格率为99.6%,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分别为100%、99.7%和99.3%。
2007年4月对超市、批发市场和农贸市场水产品进行硝基呋喃类代谢物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1.4%。
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5%以上,水产品质量安全总体水平不断提升,增强了我国水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出口贸易稳步增长,2006年出口量和出口额达到301.5万吨和93.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4%和18.7%。
二、农产品质量安全主要监管措施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是在我国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社会广泛关注与支持,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
一是着力治本,转变生产方式。把生产环节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和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指导企业和农户科学用药、合理施肥,提倡和推进清洁生产、健康养殖。目前已建立国家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4139个,标准化示范带动面积达5亿多亩。现代农业的标准化生产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生产经营者的质量安全意识全面增强。
二是净化源头,加强投入品监管。农业投入品的规范使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至关重要。通过组织实施农药及农药残留、兽药及兽药残留、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水产品中药物残留监控计划,开展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执法检查,严厉查处违法销售、使用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行为。全面落实禁止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使用的规定。严肃查处了一批大要案件,逐步遏制了违规生产、经营和使用禁用药物和化学物质的发展势头。
三是深化监督,组织例行监测。农业部从2001年开始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制度,利用现代科学检测技术,对农产品实施从生产基地到市场环节的定期监督检测。目前,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范围,已扩大到对全国37个大中城市蔬菜农药残留、36个城市畜产品“瘦肉精”和22个城市水产品药物残留监测。根据农业部今年4月份例行监测结果,37个城市蔬菜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超过94%;36个城市生猪中瘦肉精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8.9%;22个城市水产品中氯霉素污染监测合格率达到99.4%,水产品产地孔雀石绿污染监测合格率为99%。今年在完成两次例行监测工作的同时,还组织了两次对18个省市的蔬菜、水果、食用菌、生猪产品、禽蛋、水产品六类农产品的监督抽查。充分利用例行监测和监督抽查结果,加强信息发布和跟踪检查,有力地督促和引导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健康发展。
四是打造品牌,推进“三品”认证。坚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积极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截至目前,全国认证无公害农产品28600个,认定产地面积31600万亩。全国有5315家企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14339个,认证产地面积15000万亩。经中绿华夏认证的有机食品标志产品2647个,认证面积4664万亩。优质品牌农产品市场占有率稳步提高,无公害、绿色、有机等品牌农产品已成为出口农产品的主体。
五是提升能力,完善标准和检测体系。农业部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加快标准制修订步伐,目前,累计出台国家标准800余项,行业标准2380项,地方标准8000余项,形成了以国家和行业标准为主体,地方标准为配套,企业标准为补充的农业标准体系。加强检验检测体系建设,从1988年开始规划并组织实施,目前已在全国建设了323个国家级、部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各省市也建立了1780个省、地、县级农产品质检机构,覆盖范围较广、具备一定能力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已初步形成,为加强监管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六是健全法规,创新管理与发展机制。在推进各项工作的同时,积极推进制度建设和机制创新。目前,涉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要法律法规有10多部。特别是2006年4月,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入依法监管新阶段。各地积极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不断健全服务、管理、监督、处罚、应急五位一体的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机制。在全面推进各地工作的基础上,农业部从2004年开始,在北京、天津等8个城市开展全程监管试点,成功地探索了保障质量安全的新途径。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今年8-12月在全国范围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是国务院针对当前形势做出的一项重大部署。作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牵头单位,农业部对专项整治行动明确提出了“四大目标,六项任务”。“四大目标”就是力争用四个月的时间,实现全国大中城市的批发市场100%纳入质量安全监测范围;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种植养殖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场)使用违禁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问题基本解决;蔬菜、畜(禽)、水产品农药兽药残留超标率及检出率进一步下降;杜绝甲胺磷等五种高毒农药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六项任务”是高毒农药整治、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水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兽药和生猪生产整治、认证产品质量安全整治和农产品批发市场整治。
为实现“四大目标”完成“六项任务”,农业部在近期工作安排上重点采取六项措施。一是抓三项检查,开展农业生产环节用药检查,开展农业投入品生产销售检查,开展认证产品专项检查。二是抓六项制度落实。落实农产品产地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记录制度,落实农产品包装标识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制度,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披露制度,三是抓大要案件查处。四是抓农业标准化推进。五是抓指导服务和培训。六是抓信息引导和舆论宣传。
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的开展,将不断完善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全面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从“农田到市场”全程监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