喹诺酮类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因其有着相对更广的抗菌谱和抗菌活性,且兼具药物口服和静注剂型,目前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已经相当普遍,尤其是新开发上市的药物在呼吸系统感染疾病的治疗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从研发的角度看,喹诺酮类是当今药物研发的热点,国外有将近50个品种正处在研发的各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以日本为代表,喹诺酮类药物迎来第一次发展高峰;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的进步,许多疾病的反复与回潮以及耐药病菌的不断出现,使人们更趋向了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同时也推动了新产品问世的进程。新一代产品司帕沙星、加替沙星和第四代产品克林沙星、莫西沙星的临床应用表明,在药代动力学等方面有了较多改进,尤其是抗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分枝杆菌等革兰氏阳性菌的活性较强,并有抗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作用,从而推动了喹诺酮类药物的进步。国外资深分析家认为,今后,进一步开发高效低毒、风险小的孕妇、儿童用喹诺酮类药将是万众期待。
内需开拓任重道远
有研究指出,到2010年,喹诺酮类药将超过目前销路最好的头孢菌素类,成为抗菌药物市场中增长最快的一类药物。喹诺酮类药近年来处于快速上升期,目前已占世界抗感染药物市场的18.5%,平均年增长率为7%。据预测,未来5年内,世界喹诺酮药物市场将迎来最快的增长阶段。
但在我国医药市场中,抗感染药物的销售额始终居于首位,约占全国药品市场的30%以上。目前在抗感染药物市场中,喹诺酮类药物在临床上的用量已超过青霉素类,成为第二大抗菌类药物。从近几年主要喹诺酮类药市场走势中不难看出,其销售业绩有升有降,而新产品始终是增长的动力。
呼吸道用药有市场
20世纪90年代上市的10余种喹诺酮类药物中,有若干品种的抗肺炎链球菌和抗厌氧菌活性显著提高,基本上保留了环丙沙星等第三代喹诺酮类药的抗革兰氏阴性杆菌活性,且对呼吸道非典型病原体亦有良好活性,因而被称为“呼吸道氟喹诺酮”类药物。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此类药物有加替沙星、莫西沙星,有人将左氧氟沙星也包括在内。
从市场表现来看,“呼吸道氟喹诺酮”类药目前在市场上占了主导性,正是其优异的市场业绩带动了整个喹诺酮类药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以加替沙星、莫西沙星为代表的“呼吸氟喹诺酮”类药的市场占有率还在不断扩大。
莫西沙星是拜耳公司研制的独家品种,2002年在我国上市,通用名为盐酸莫西沙星,商品名为“拜复乐”,剂型有400毫克片剂和400毫克注射剂,重点市场是我国大中城市的主要医院。现在,莫西沙星在我国的销售量和销售额都在稳步增加,显示出很好的市场竞争能力。
“龙头老大”仍在发力
作为该类药的“龙头老大”,左氧氟沙星的疗效确切,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不良反应小,特别对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复杂泌尿道感染有强大的杀菌作用,治疗前列腺炎、淋病等效果良好。近年来,我国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疾病的发病率在不断上升,患者众多,对抗菌药需求很大。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左氧氟沙星的合成工艺进行了若干有意义的改进,其中最有价值的是将采用某中间体与丙二酸单乙酯在丁基锂的存在下,于-55℃低温下缩合并脱羧,改为该中间体与乙氧镁丙二酸二乙酯缩合,尔后,部分水解并脱羧而得,虽然本步收率由文献的93%降为84%,但新方法不仅改掉了低温反应,而且降低了成本,同时也改掉了大量使用丁基锂的不安全隐患,更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总之,由于喹诺酮类相关专利药物品种的增多,且相对于头孢类、大环内酯类等抗感染药物具有价格低、药效高等优势。我们有理由相信,喹诺酮药物整体市场规模将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此类药的研究比较活跃,新品种不断涌现,导致品种更迭的速度明显加快,这更激发了各国对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热情。
喹诺酮类品种层出不穷 “第二春”可期待
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喹诺酮类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从第4阶段开始,喹诺酮产品有望占据抗感染药物的最大份额,故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喹诺酮时代”。尽管国内市场受到政策等大环境的影响而增长速度有所减缓,但也掩饰不了其耀眼的光芒。
国际上许多大型跨国公司如辉瑞、百时美施贵宝、拜耳、葛兰素史克等,正在大力开展喹诺酮类药的研究,日本更是将喹诺酮类药作为主要发展方向,以保持其世界第一的地位。
喹诺酮类药物的兴起,吸引了国内外越来越多药企的目光,从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竞相开发和应用的热点药物。尤其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起,氧氟沙星的崛起、环丙沙星的复兴,直至左氧氟沙星的霸气,几乎每隔4年左右就有一个新品种成为喹诺酮类药物的龙头老大。要不是2006年6月百时美施贵宝决定将加替沙星从美国及加拿大撤市,若不是我国SFDA要求修订加替沙星的说明书,有理由相信,加替沙星完全有可能取代左氧氟沙星而成为一颗新星。
由于喹诺酮类药物基本上都是处方药,而医院又是药物使用的第一终端。笔者就目前我国样本医院喹诺酮类药物的使用情况,并结合部分生产数据进行分析,旨在与业界共同探讨相关品种的发展趋势。
品种层出不穷
喹诺酮类药物至今已发展到第四代产品。在20世纪80年代后上市的品种分别有诺氟沙星、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罗氟沙星、氟罗沙星、妥舒沙星、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加替沙星、莫西沙星、萘氟沙星、芦氟沙星等。在这些沙星类抗菌药物中,由于其药理性质可以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媲美,临床的抗菌活性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并且可以口服,因而吸引了各国的化学家、药物学家和临床医生对喹诺酮类药物的浓厚兴趣。目前仍处于研发阶段的品种还有曲代沙星(辉瑞)、葛帕沙星(日本大冢)、巴罗沙星(日本中外)、普利沙星(日本新药)、帕唑沙星(日本富士化学公司与绿十字合作)。
根据全国样本医院统计数据,目前在样本医院使用的有15个品种。购入总金额统计显示(单指用于抗感染大类而不包括用于感觉器官等其他大类的喹诺酮类品种),目前需求呈平稳态势,但是占全身用抗感染药物的份额有所下降(见图1)。按购入金额排序,样本医院使用前500位的喹诺酮类药品共有11只,分别是:左氧氟沙星(5位,2006年排序,下同)、加替沙星(27位)、莫西沙星(52位)、环丙沙星(128位)、洛美沙星(147位)、氧氟沙星(160位)、依诺沙星(168位)、氟罗沙星(215位)、司帕沙星(257位)、帕珠沙星(279位)和培氟沙星(447位)。
喹诺酮类药物按临床使用又可归入4个大类,大部分归入抗感染大类,其余归入感觉器官用药、皮肤科用药与生殖系统用药及性激素3个大类(见表1)。
“左氧”产量最大
喹诺酮类原料药国内基本上都能生产。据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的统计,2007年上半年,喹诺酮类原料药各品种的产量为:吡哌酸163.3吨(39.6%,同期比较,下同)、诺氟沙星614.2吨(-27.33%)、氧氟沙星
241.2吨(12.67%)、左氧氟沙星198.0吨(1.71%)、甲磺酸左氧氟沙星8.7吨(109.67%)、乳酸左氧氟沙星29.6吨(-20.99%)、环丙沙星
416.6吨(-4.74%)、乳酸环丙沙星18.9吨(11.42%)、依诺沙星3.0吨(-55.92%)、葡萄糖依诺沙星0.42吨、洛美沙星
21.2吨(161.71%)、门冬氨酸洛美沙星0.07吨、氟罗沙星
3.8吨(-41.06%)、加替沙星
29.8吨(-47.37%)、甲磺酸帕珠沙星3.5吨(-47.12%)、甲磺酸加替沙星
1.3吨(-11.36%)、乳酸氟罗沙星 0.02吨(-83.33%)。
在2007年上半年停产的品种有:甲磺酸培氟沙星、恩氟沙星、游离环丙沙星与游离左氧氟沙星。
喹诺酮类抗生素中的龙头品种是左旋氧氟沙星,该产品占据全部喹诺酮类药物市场份额的近60%。
左氧氟沙星国内主要三大生产企业约占了市场80%的份额。2006年原料药平均价格在460~480元/kg左右(见图2)。浙江康裕制药和浙江京新药业的产量都在100吨以上。自2007年6月底开始,左氧氟沙星开始涨价,货源紧张,主要原因还是受到出口退税的影响,目前的报价已经超过530元/kg。2006年左氧氟沙星出口量比较大,主要目的国为印度,占了出口总量的70%以上,左氧氟沙星的全年出口量大约在250吨左右。
需求增长缓慢
近年来,在国家对药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价格连续下调的形势下,国内医院市场用药结构也在发生变化,主要表现在用药增长速度减缓和领先品种位置的替换。喹诺酮类药物的医院购入金额也进入平稳趋缓的态势,其龙头品种左氧氟沙星在医院使用排序也出现连年后退的现象。2004年排序第3位,2005年为第3位,到了2006年则退居到第5位。
从图3中的3条成长折线可明显看出:样本医院购入抗感染药物的总金额还是呈上升态势,但喹诺酮类药物则在平稳中作微调,而左氧氟沙星则明显呈下滑趋势。而从地区来看,样本医院所在的16个城市中,除了上海使用增幅比较大,成都、湖南、南京、沈阳及天津等城市也略有增长外,其余城市都出现了负增长。
但据报道,喹诺酮药物的适应症可能扩展,已有研究表明,某些喹诺酮药物具有明显的抗肿瘤的效果,这更引发了科研人员的研究兴趣。可见,喹诺酮类药物的市场还将迎来一个新的高峰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