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云南畜牧业生产狠抓省委省政府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努力克服动物疫病的不利影响,增加投入,保障市场供应,全省畜牧业生产保持了稳步发展。前三季度全省肉类总产量达205.84万吨,同比增长3.5%,但增幅仍比去年同期下降3.5个百分点; 牛奶产量达26.61万吨,同比增长14.8%;禽蛋产量达16.11万吨,同比增长21.1%。
一、前三季度畜牧业生产特点
(一)生猪存栏开始回升,出栏增幅进一步减缓
针对生猪生产下滑、猪肉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的情况,省政府及时下发了《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通知》,省级财政追加预算8920万元,用于扶持全省生猪生产发展,稳定猪肉市场供应。一系列扶持措施的出台及市场价格上涨,也调动了农民养猪的积极性,刺激了生猪生产,全省生猪及能繁母猪存栏开始回升。
据调查,前三季度全省生猪出栏为1872.61万头,同比增长2.5%;猪肉产量达165.95万吨,增长1.8%。9月末全省生猪存栏为3004.81万头,增长4.4%,其中能繁母猪存栏为293.54万头,增长8.3%。
(二)草食畜保持平稳增长
前三季度全省牛出栏为140.22万头,羊出栏为353.0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9.5%和8.6%。9月末牛存栏为851.15万头,羊存栏为907.6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0.5%和3%;牛肉产量为15.92万吨,羊肉产量为7.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0%和9.9%。
(三)家禽和牛奶生产快速增长
家禽生产承接了一季度以来快速增长的态势。前三季度全省家禽出栏为9831.09万只,同比增长11.5%。9月末家禽存栏为10082.3万只,同比增长2.9%;禽肉产量达16.81万吨,同比增长12.2%。1-9月,全省牛奶产量达26.61万吨,同比增长14.8%。
二、当前畜牧业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猪收购价格上涨使部分农户的育肥猪出栏过早
由于生猪收购价格一直维持在较高价位,促使部分农户提前出售育肥猪,据宣威、陆良调查队反映,原来肥猪出售要养到150公斤左右才出售,现在多在100公斤左右就卖掉了。由于部分农户担心猪价下跌,提前出售待育肥猪,从而出现育肥猪存栏断档现象。
(二)猪蓝耳病疫苗缺口大,防治难度加大
据调查,当前华宁县生猪存栏为16万头,但猪蓝耳病疫苗供应只有7万份,仅可保证种猪和母猪使用,缺口达近9万份,影响当地的防疫工作,也对生猪生产留下了隐患。
(三)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应对市场能力弱
云南畜禽养殖仍以小规模分散饲养为主,散养比例接近90%,分散的生产难以根据市场的变化进行行业内的调控。同时,由于产业化和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农村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也没有充分发展,现有的一些合作组织也没有自己创办的加工企业,养殖户在产业链中处于高风险、低收益的弱势地位,难以从流通加工环节中分享更多利益。涨价时,农民得不到涨价的绝大部分收益,降价时负担基本上转嫁给农民。在市场价格波动中,农民的养殖收益难以保证。
(四)奶业生产出现波动
目前,昆明、红河两大主产区原料奶价格偏底,养殖户不愿过多投入,导致奶牛产奶量、奶质下降,使原本奶源短缺状况有所加剧。为保证生产需要,部分加工企业降低收奶标准争夺奶源,长期下去将对奶业生产正常发展不利。
三、措施建议
(一)提高规模化养殖组织化程度
进一步引导和支持养殖小区开展适度规模养殖,完善畜牧业各环节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中小农户签订订单生产合同,减少养殖风险。鼓励和培育各种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的发展,鼓励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和部分大型养殖场投资建设畜产品加工企业和批发市场,直接加工、经营畜产品,把生产和流通、消费环节连接起来。切实维护养殖者的利益。同时,加强对规模养殖场(户)的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规模养殖场(户)的管理水平和科学饲养水平,依靠科技减少因市场风险所带来的损失。
(二)全面强化动物防疫工作
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病防治为重点,推行“免、检、驱、治、改、监”综合防疫措施。建立完善各级动物防疫信息网络系统,制定和实施重大动物疫病绞灭计划。增强重大动物疫病监测预警、应急反应能力和群防群控能力。加强基层动物防疫队伍、制度和设施建设,推行兽医和职业兽医制度,构建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动物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严防疫病的传播和流行,严防重大动物疫情发生,确保畜牧业生产安全。
(三)加快现代畜牧业建设步伐
结合新农村建设,推进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建设现代畜牧业。发展畜牧产业化经营,培育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规模化养殖水平。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强化科技支撑。要规范养殖小区建设管理和生产经营,积极推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畜产品生产标准以及产地环境标准,推行清洁生产,建立环境友好型畜牧业。继续实施奶业、肉牛、肉羊和生猪优势区域规划,加大扶持力度,加快推进优势畜产品区域布局和结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