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城疫一直危害着养鸡业,它的持续存在有着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起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免疫程序不科学,缺乏免疫监测 在确定新城疫首免日龄时没对雏鸡母源抗体水平进行监测,以致免疫效果不确实。绝大部分鸡场未对本场鸡只进行免疫抗体监测,直接套用防疫部门或厂家的程序进行免疫。首免多采用饮水免疫,饮水中可能含有的微量消毒剂可使疫苗严重失活;免疫过于频繁或大剂量使用疫苗可导致雏鸡免疫麻痹,整体抗体水平不高,而造成免疫失败。
二、野毒感染
新城疫病毒强毒的污染比较严重,且在鸡群中持续存在。病鸡及带毒鸡是主要的传染源。由于缺乏对病鸡的严格隔离,致使强毒在免疫鸡群的个体相互传播、反复感染。调查发现,在许多鸡场都存在康复鸡混群饲养的现象。
三、抗原变异
新城疫病毒一直在不断的进化演变之中,而疫苗的研究远没有赶上抗原变异的速度。目前证实Lasota疫苗能够抵抗基因VII型野毒的攻击,但免疫保护所需要的抗体阈值越来越高。当新城疫抗体HI效价低于1:32时就会发生新城疫并出现大量死亡。所以,当HI抗体效价在1:32以下时,应及时加强免疫。特别是近年来鹅源新城疫病毒、鸭源性新城疫病毒的出现,对传统疫苗的保护性提出了挑战。专家从我国部分地区分离的8株新城疫病毒,其中7株属于基因VII型新城疫病毒,因此提出在I系苗、Lasota等常规疫苗免疫的基础上再应用含有基因VII型的毒株鸡副粘病毒灭活苗进行适当的免疫。
四、环境因素
鸡群过分密集,在不同饲养条件下的独立鸡群相互距离太近,致使一个鸡群发生新城疫病毒感染,不可避免地传染到其他鸡群。多数发病场内各功能绝域布局不合理,不利于隔离消毒和生物安全管理。
五、免疫抑制病
鸡群在感染马立克病病毒、传染性法氏囊病毒、网状内皮增生病病毒、鸡传染性贫血病毒、鸡白血病病毒等免疫抑制病病毒时,能损伤鸡的免疫器官,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即使免疫新城疫疫苗,鸡群也不能产生较高的抗体水平,造成免疫失败。
六、没有建立生物安全体系 鸡场未实行全进全出的饲养管理制度,有时一个鸡场内套养不同日龄的鸡,在用新城疫I系中等毒力活疫苗对青年鸡和成年鸡进行加强免疫时,会造成同群饲养的幼鸡发生新城疫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