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6月以来,部分地区的生猪价格经历短暂上升后再次回落,养殖户又面临亏损局面。但有这样一批养殖场(户),他们采用原生态的方法饲养我国原始的土猪,使得他们在任何行情下都能稳稳地盈利。
现如今,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肉食产品也逐渐多元化,牛羊肉被摆上餐桌的几率越来越高。数据显示,收入水平较高的人群猪肉的人均消费量在逐年下降。原因何在?对牛羊肉消费的提高多多少少能解释这一现象。针对这一问题,笔者也进行了咨询,有很多老人的回答很发人深省,“牛羊肉固然也要吃,但比香味还得属猪肉,不过现在的猪肉都不怎么香了,好怀念家乡的土猪肉”。
众所周知,地方土猪生长周期较长,短期内难见经济效益,近年来,在外国优势种猪的冲击下数量逐年减少。正是在这种大环境的改变下,人们才开始逐渐怀念“家乡的土猪肉”。有需求就会有市场,有人发现了这个商机,开始饲养土猪,让土猪肉又慢慢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像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一样,他们认为养土猪不能只求多,更要求精。但如何求“精”呢?
首先,品种的纯正才能保证肉质的纯正,土猪养殖者一般通过寻找、世代选育等手段保证品种纯正。其次,土猪吃的要好。但此“好”并不是说猪只不生病,健康成长就行。用原生态的饲料,如野草、蔬菜、玉米等喂养的猪才叫真正的土猪。第三,土猪也要运动,最好能长在原生态的环境下,有充分的运动场所,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肉质的“精”。
抢占市场的是价值还是价格?笔者认为,生猪价格持续走低已经对这个问题做出了回答。
既然猪业关系国计民生,养殖户在寻找亏损原因的时候就不能只从饲料成本高、屠宰商操控等方面寻找,如何带动消费也当属于从业者寻找的范围。如今土猪肉越来越受欢迎,双倍价格也挡不住“门庭若市”,但成本高、价格高使其在走向普通百姓餐桌的通道中受到了制约,究其原因还是“物以稀为贵”。普通商品猪价格屡遭“挫折”,养殖户屡受牵连,不少养殖户纷纷退市。与转行相比,换个思路、换个方法养猪会不会更适合他们呢?这或许还会迎来一个双赢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