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给我杀只鸡。”这算得上是下沙人以往最熟悉的购买鸡肉的口头禅。从7月1日起,浙江各设区市主城区活禽交易将陆续永久关闭,取而代之的是经过“杀白”上市的冷鲜禽类。
“杀白上市”指的是对活禽进行杀死脱毛处理后再进入市场交易的供应模式。这种模式对于屠宰、消毒、冷藏、物流等方面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那么下沙农贸市场上,究竟冷鲜禽卖的怎样,够不够新鲜,味道如何,是否规范呢?带着这些疑问,记者来到下沙几个大型市场一探究竟。
什么是马大嫂们对冷鲜禽肉的最大疑虑?那就是卫生和品质问题。记者昨天走访了下沙的几家农贸市场后发现,现在下沙市面上的冷鲜鸡脚环有些奇怪,脚环各式各样,颜色不一,一问摊主才知道,它们只是养殖场挂上的防伪标识,上面没有检验检疫信息。有些摊位干脆连脚环也省了,没有任何身份信息,冷鲜禽肉的好赖全由摊主自己掌握,但大多摊主表示自己的冷鲜禽来自符合政府规定的杭州华东家禽交易中心。关于这“一证两标”不齐全的杀白、冷鲜家禽,许多消费者告诉记者,自己并不清楚如何区分。“你看,这鸡肉嫩不嫩还是要看外面的皮黄不黄,什么证不证的也没什么大关系。”
新来的冷鲜禽,是否被大多数消费者所接受呢?正在高沙农贸市场选购的王阿姨表示,“一般老底子人还是喜欢刚杀好的杀白鸡,一看肚子就知道新不新鲜,现在这出来的冷鲜鸡冰得硬邦邦的,也看不出什么时候杀的,多少有些吃不惯。”而一旁的李阿婆也表示担心冷鲜鸡会是死鸡冰冻后拿来卖,不太敢买。
对于这些,摊主傅师傅告诉记者,其实自己的冷鲜禽都是当天天还没亮就开始杀了,新鲜得很,但是现在大多数人还不接受,一般自己每天也就进个二三十只,而所进的杀白鸡就好卖得多,平均每卖三四只杀白鸡,才卖得出一只冷鲜禽。
据了解,只有符合厂家统一屠宰、冷鲜工艺加工,检验合格的冷鲜禽,才能入市交易。从屠宰点出来的冷鲜禽类,全程冷链配送,直达市场。
大家最关心的口味和价格,冷鲜禽也有独特的优势,例如鸡翅、鸡尖、鸡爪等分割品相较于之前的冷冻品,无疑冷鲜的口感更嫩,而且价格每斤只贵了几毛钱。
至于摊主对冷鲜禽的心态大都是相同的,那就是等,毕竟冷鲜禽算是市场里的新面孔,消费者要接受也需要一段时间。
冷鲜禽安全要把关选购认准一证两标
面对如今下沙农贸市场冷鲜禽的现状,开发区经发局工作人员刘文星表示由于下沙农贸市场情形复杂,规范冷鲜禽市场的努力仍不可掉以轻心。
从以前的现挑活杀,到现在的冰柜选货,消费者对冷鲜禽的顾虑,不外乎眼见为实的踏实和放心。“一证两标”、二维码等现代技术将助阵禽类产业升级转型,让各位下沙市民吃得更放心,更舒心。
同时,他也提醒消费者,购买冷鲜禽时,要查看其是否具有“一证二标”,即检疫合格证明、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
据了解,检疫合格证明盖有检疫机构的检疫专用章和官方兽医签名,为一批一证。检疫合格标志和产品标识,消费者购买时直接可以看到。检疫合格标志有两种,一种印有‘动物产品检疫合格’字样的粘贴纸,一般粘贴在有包装的外包装上;另一种正面印有‘家禽产品检疫合格’字样,反面有‘中国动物卫生监督’字样的蓝色塑料脚环,悬挂在无包装的单只家禽产品胴体上脚上。产品标识是加工企业加施的,标有产品名称、企业名称、加工日期、贮存方式、保质期等信息。消费者可以通过标识的信息内容追查问题禽产品的来源,实现质量追溯,以保障消费者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