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上海先后经历两次禽流感疫情,对上海肉鸡养殖和市场消费造成巨大影响。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26日发布报告称,经历禽流感上海肉鸡养殖业正重新洗牌,一些散户退市,养殖生产向规模化集中。
2013年两次连发禽流感疫情,为降低风险,上海市实施季节性暂停活禽交易措施,即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公历4月30日休市,禁止售卖活禽。在这场风波下,上海肉鸡养殖风险突显,加上环境整治力度加大等多重因素影响,部分养殖户尤其是散户纷纷退出,肉鸡养殖总体规模呈现萎缩,出栏量大幅下降。
这份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肉鸡出栏2085.67万只,下降28.2%。2014年1至5月,肉鸡出栏669.52万只,下降27.5%。
一些散户退出市场,规模养殖户则积极应对禽流感及季节性休市,调整养殖策略继续维持养殖生产。数据显示,2013年肉鸡年出栏数在5万只以上的规模养殖户场数比上年均有所增加,而5万只以下的养殖户场数则呈大幅下降。
统计部门预计,上海肉鸡养殖未来或将向经济实力较强、经营方式创新、产业链延长的规模养殖场集中。
而因为禽流感疫情,活鸡消费量大幅度减少,加上季节性休市,也促使大部分养殖户纷纷改变传统的销售渠道,转向禽类加工企业或冷鲜鸡加工企业。如金山某合作社、松江某合作社等与某副食品公司(屠宰加工厂)签署了长期合作协议。
甚至有实力较强的规模养殖户依据自身优势陆续开设屠宰车间,宰杀活禽,租用或购买冷库进行冷鲜处理。这种转换让养殖户的抗风险能力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