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PE出手搅动中国式养猪格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13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68
核心提示:外表“高大上”的PE投资者们已卷起西装裤管做好了跟“八戒”打交道的准备。 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粮肉食”)宣布引入KKR、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联合组成的财团,该财团将与中粮肉食的现有股东共同对公司进行投资,在华建设并管理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及肉食品加工厂。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财团的总投资将达到2.7亿美元,最多将持有中粮肉食70%股权。其中KKR是牵头人,将投资约1.5亿美元。投资者们的“老友记”翻出多年前琐碎的新闻报道并把它们串联起来,记者发现,私募投资人与中

外表“高大上”的PE投资者们已卷起西装裤管做好了跟“八戒”打交道的准备。 中粮集团旗下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简称“中粮肉食”)宣布引入KKR、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联合组成的财团,该财团将与中粮肉食的现有股东共同对公司进行投资,在华建设并管理大型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及肉食品加工厂。

路透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财团的总投资将达到2.7亿美元,最多将持有中粮肉食70%股权。其中KKR是牵头人,将投资约1.5亿美元。

投资者们的“老友记”

翻出多年前琐碎的新闻报道并把它们串联起来,记者发现,私募投资人与中粮之间并不陌生,有的可以称得上是老朋友。

厚朴基金曾在2009年联手中粮集团出资61亿港元入股蒙牛乳业并成为蒙牛乳业第一大股东,这是当时国内食品行业的最大宗交易。KKR与中粮的渊源可以追溯到KKR此前投资的奶牛养殖企业现代牧业,现代牧业而后被中粮旗下的蒙牛集团收入囊中。

PE们向中粮积极靠拢除看重中粮品牌和渠道优势外,中国农产品和食品的消费潜力才是PE们谈及此项投资的言外之意。

1997年成立的霸菱亚洲所管理的资金超过50亿美元,其在2009年的一份公司研究报告中谈到,投资农业将越来越有前景。此后,霸菱亚洲的投资领域更为丰富,对与农产品相关的食品行业尤为重视。2009年10月29日,霸菱亚洲投资基金向徐福记国际集团投资1.35亿美元,获得后者16.5%股份。此次与中粮合作可谓顺理成章。

博裕资本与霸菱亚洲拥有同样的投资视角。曾投资于阿里巴巴、信达资产、日上免税行的博裕资本也将食品行业作为投资重点。去年年底,博裕资本联合渣打直接投资对“满记甜品”品牌的经营企业无限创意餐饮管理有限公司进行联合投资。

“目前,我国生猪养殖正处于低点,外来资本进入时机的选择非常好。”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郑宇洁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说,一年赚三年赔的养猪市场现状未能打消PE的投资热情,这主要源于猪肉消费的市场潜力。“随着消费者对禽类、牛羊肉的需求日增,猪肉消费占比将随之下降,未来猪肉占肉类总需求量仍在50%~60%。”预计到2015年,我国肉类需求总量将达到8845万吨。

对于此次新朋旧友的合作,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表示,“肉食是中国居民饮食结构中支出占比最大的单一品类。中粮集团是综合性的粮油食品供应商,肉食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对中粮非常重要、非常核心。希望各方股东在技术、管理等方面实现优势互补,充分把握行业发展机遇,把中粮肉食这个平台做大做强。”

穿西装的“猪倌”能干吗

穿西装的PE投资者们可不是第一次当“猪倌”。2008年,高盛亚洲投资基金曾斥资2亿至3亿美元,在中国生猪养殖的重点地区湖南、福建全资收购了十余家专业养猪厂,与此同时,德意志银行也宣布以6000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上海宏博养猪场30%的股份。

来自相关研究机构的信息显示,上述投资均未对外公开最近进展情况。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洋“猪倌”通过养猪获利是毫无疑问的。郑宇洁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外资进入的2008年恰逢生猪养殖低谷期,2012年行情转好,预期相关投资企业获利。”中商情报网产业研究院农业研究员陈暄东分析认为,高盛投资的养殖场总产能在150万头左右,按照目前养猪的头均利润约为200元,其年收益可达3亿元。

金融资本对我国生猪养殖的观察可谓细致入微。从两轮投资高潮的时点看,金融投资者均是选择市场低迷时进入。众所周知,猪肉市场价格涨落通常有一个恒定的周期,大约在三至四年左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生猪分散养殖,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出现“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的周期波动。当“供大于求”的时候,市场上生猪供给充裕,使得猪价下跌,造成大量散养户无利可图,纷纷退出养殖,此时市场供求趋于平稳,而由于养猪的周期比较长,随后将会产生“供不应求”,猪价又被提升,这就是所谓的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轮回”。KKR、霸菱亚洲、厚朴基金和博裕资本联手中粮进入生猪养殖市场正是周期低点。

“大型金融资本不会专注于养殖业,更多的是战略投资,以股权形式参与,最终将选择通过上市退出。”在郑宇洁看来,PE的投资期多为5年或更长,而生猪养殖的行业调整期在3~4年间,投资者有能力有时间收回成本获利。

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的分析师们一致认为,金融资本进入养猪业的优势主要在于资金实力雄厚,有利于整合行业上下游,同时借助规模效应,推动养猪业的规模发展。而对于此次合作,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将外界的关注点声东击西地转移到混合所有制改革方面:“此次引进战略投资者是中粮集团推进混合所有制的积极探索,也是完善公司治理和资本结构的有益尝试。”然而,在市场分析师们看来,双方此时宣布结盟,主要由于中粮肉食在生猪养殖领域前期投入步伐太慢;同时,行业特性决定公司仅靠自有资金扩张风险太大难以支撑。

“中粮的养殖其实近几年发展进度比较慢,这次投资应该主要还是想加快规模化养殖的发展进度,加快产业一体化布局。”郑宇洁认为,规模化养殖将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暄东确信,外来资本通过介入生猪产业链,而后凭借在食品安全、质量控制能力、及运营效率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我国规模化养殖。中商情报网研究预计到2020年,规模化养殖场的数量将增长6倍以上。郑宇洁的预期则是,借助金融资本的资金实力,相关养殖企业不断壮大,行业集中度将有所提高,大型养殖企业未来将占有50%的市场份额,散户和中小型养殖企业会在竞争中黯然退场。

生猪养殖,是PE到嘴的肥肉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政府之手“熨平”猪周期的方式将逐渐减少。一位参与养殖政策制定的相关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未来,将更多地通过市场手段来调节,减少政策对生猪市场的干预。”

2007年6月,相关部门开始加大对生猪、猪肉市场的调控,财政部、农业部接连推出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制度,地方政府也迅速跟风推出一系列扶持生猪养殖政策。此后,每逢新一轮的猪价出现大幅涨跌,政府都会出手进行政策干预,除实施能繁母猪补贴、生猪保险等制度外,还扩展对生猪调出大县实施奖励。在各种扶持政策的引导下,生猪养殖成了各路资本争食的“香饽饽”。像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艾格菲国际集团,日本的三菱、伊藤忠等巨头企业,国内的中粮、联想、武钢等大型企业,都纷纷入驻中国生猪养殖市场。其带来的结果是,国内猪价暴涨暴跌没了规律,生猪养殖企业、个体养殖户,出现大面积亏损。在这样的背景下,相关部门也在反思强刺激手段对生猪养猪的后续影响。

记者从财政部了解到,财政部已在去年取消由其主导的能繁母猪补贴。这给投资者传递出一个信号,少了政策“保底”,投资者需要掂量相关的风险。

中商情报网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猪养殖产业链深度调研及投融资战略咨询报告》提醒投资者注意价格变动风险。生猪价格受到猪肉价格、饲料价格及生猪供求关系等因素的影响,呈现周期性的波动。从发展趋势看,生猪价格波动较大,这给生猪养殖企业带来不确定的经营风险。

“虽然目前市场有利于投资者抄底,但对PE来说,要防止一拥而入,这将给行业带来短期投资过剩,进一步加剧产能过剩情况,延长行业调整周期。”郑宇洁介绍说,从2013年至今,生猪养殖业一直处于行业调整过剩产能阶段。4月底至5月底,行情回暖,但目前行业处于下行阶段,投资者需要谨慎进入。陈暄东也提醒投资者留意竞争风险,“近几年众多资本进入生猪产业中,同时,外资也纷纷进入生猪养殖的大军中。行业竞争程度进一步加剧,集中度提高,预计经过几年的全行业整合,最终会形成新的产业格局。”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