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理性认识和对待蛋行变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29  来源:禾丰集团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07
核心提示:一、理性认识和对待蛋行变化我国蛋鸡存栏量和鸡蛋总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目前鸡蛋年产量约2300万吨,人均鸡蛋占有量约18公斤居世界第三。“一人拥有一只蛋鸡,一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是我国鸡蛋供需情况最直观的写照。我国鸡蛋主产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湖北,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鸡蛋调出量达到全国总贸易量的85%;而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主销地鸡蛋调入量约占总贸易量的46%。但近几年,南方多省将蛋鸡标准化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加以扶持,全国蛋鸡饲养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南方鸡蛋自给率

一、理性认识和对待蛋行变化

我国蛋鸡存栏量和鸡蛋总产量长期居世界第一,目前鸡蛋年产量约2300万吨,人均鸡蛋占有量约18公斤居世界第三。“一人拥有一只蛋鸡,一人每天吃一个鸡蛋”是我国鸡蛋供需情况最直观的写照。

我国鸡蛋主产地分布于山东、河南、河北、辽宁、江苏、湖北,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60%,鸡蛋调出量达到全国总贸易量的85%;而北京、上海和广东三个主销地鸡蛋调入量约占总贸易量的46%。但近几年,南方多省将蛋鸡标准化养殖作为畜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加以扶持,全国蛋鸡饲养区域布局发生了变化,南方鸡蛋自给率明显提高,而北方鸡蛋的生产成本优势悄然减退

对蛋鸡而言,饲养周期相对较长,从育雏到开产需要4个多月时间,养殖户通常在蛋鸡产蛋满一年时就准备淘鸡。从历年统计数据来看,一年之中,鸡蛋价格在春节过后会遇到一轮低谷;得益于五一、端午节前后的消费高峰会迎来一轮短暂上扬;9月份前后受玉米等饲料原料青黄不接、学校开学以及中秋备货、国庆节等因素影响,往往形成全年的价格高点;冬季来临,春节前后由于蛋鸡禽流感等疫病发生的概率增加,蛋价波动可能会增大。从中长期来看,我国鸡蛋价格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大约3年一个周期,2年上涨、1年调整。

蛋行周期性波动主要取决于鸡蛋供求关系的变化,供过于求,则蛋价下跌,供不应求,则蛋价上涨。另外,蛋行通常会受突发事件、重大疫情及宏观经济等因素影响。我国蛋鸡养殖业虽然规模化比例不断增加,但仍以中小型农村养殖户为主体,饲养规模多为3000-5000只。许多养殖户不考虑自身条件和全国市场行情,在价格上涨阶段盲目扩大饲养规模,结果是个体理智导致集体不理智,市场出现供大于求,蛋价下跌,生产陷入亏损。

分析近些年蛋行变化感觉像坐过山车:2007年鸡蛋价格非常好,上半年补栏充足。进入2008年,蛋鸡存栏多,鸡蛋供大于求,蛋价难以上涨。接着受三聚氰胺事件影响,市场需求冷清,鸡蛋价格跌入低谷。随后的全球金融危机,再一次影响鸡蛋价格,很多养殖户无力承受连续赔钱的压力,或低价淘汰蛋鸡,或减少存栏量,或退出养殖行业。

2009年春节前后虽然禽流感事件来袭,但是待疫情得到控制后,由于市场需求增加,供应减少,鸡蛋价格稳中略升。2010年7月至2011年11月,16个月的鸡蛋利好行情让许多养殖户赚得钵满盆盈,于是一些人开始扩大养殖规模,不少新户也加入了养殖行列。

2012年伊始蛋价一路下滑,一度从每斤5元的“火箭蛋”跌至2.8元以下,由“5元时代”回到亏本的“2元时代”。从2011年12月至2012年5月,近6个月的行情低谷让许多养殖户陷入迷茫。从蛋价周期来看,2013年鸡蛋价格本应上涨,可突如其来的人感染H7N9流感打破了价格变动规律, 各地活禽市场关闭,禽蛋价格暴跌,4月份以后鸡蛋价格从每斤4.3元跌到3.1元,7月份之后蛋鸡补栏量严重不足。数据显示,从2013年10月份至今,蛋鸡存栏量逐月降低,2014年3月后,随禽流感疫情缓和,市场需求逐步恢复,鸡蛋供应立显紧张,5月中旬蛋价一度逼近历史高位,近期养殖利润较为可观。

综上,蛋行涨跌是常态,搞养殖就会有赚有赔。面对蛋行周期性跌宕起伏,养殖户应理性思考、态度乐观。行情好时,要有危机意识;行情差时,要有信心坚持。蛋鸡养殖成败关键是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保持鸡群健康高产,这样才能在行情好时多赚钱,行情差时少赔钱。

此外,鸡蛋是日常消费品,人类生活必需品。养鸡如炒股,大家都悲观的时候,也许正是你入场的时候。今年一季度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不高,由于市场鸡蛋供应紧张造成了二季度鸡蛋价格的快速上涨,这种供需紧张的形势将在6-7月份稍有放缓,蛋价强势上涨的情况在短期内会有所调整。市场普遍对三季度9月份蛋价抱以较高的期待,但近期补栏积极性将在未来4月之后体现在鸡蛋市场的有效供应上,这将会限制三季度末蛋价反弹高度。提前补栏的话,可能在市场恢复后卖出好价钱,而那些选择退出的养殖户,到时再补栏就来不及了。

二、获利的根本在于提高蛋鸡产蛋量

先进的品种选育技术使现代蛋鸡生产潜能得到不断提升。科学家们用37年的时间把蛋鸡的料蛋比降低了43%,把72周龄 每只入舍母鸡的产蛋数提升了100枚,这是技术革新的红利。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养殖户都可以将蛋鸡遗传潜力发挥到最大。事实上,当今蛋行形势,一些养殖观念新、管理水平好的养殖户因其在栏鸡群健康高产,行情好时会赚钱更多;而那些养殖观念落后、管理水平低的养殖户行情差时却亏损严重、陷入困境,究其原因大多数是由鸡群营养水平低,鸡舍环境条件差,鸡只不健康、产蛋量低所致。可见,获利的根本在于提高蛋鸡产蛋量,而不是靠赌行情。只有加强营养和改善环境,才能保持鸡群健康高产。这就需要各位养户转变传统养殖观念,提升鸡场管理水平,否则,养殖有风险,入行需谨慎。

 

蛋鸡场盈利相关的生产指标主要有全程产蛋量、料蛋比、死淘率、产蛋率、产蛋高峰维持时间、蛋重、下架鸡体重等。在蛋鸡养殖过程中要养成记录生产数据的习惯。通过对数据的收集、处理和分析,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鸡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寻求解决办法,达到提高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此处笔者仅对全程产蛋量及料蛋比加以分析:

全程产蛋量:是指蛋鸡开产到72或80周龄每只入舍母鸡的产蛋量。以海兰褐蛋鸡产蛋至72周龄为例,正常生产水平为19-20公斤,但在生产实际中,每只蛋鸡的产蛋量通常为17-18公斤。每只鸡至少有2公斤的产蛋潜力没发挥出来。通过加强营养和改善环境,将产蛋量指标由目前生产水平提升到标准水平可挖潜增效。

全程料蛋比:是指全程饲料消耗量与全程产蛋量之比。全程料蛋比的理想水平为2.1:1,而实际水平为2.3:1,两者相差0.2。料蛋比的差异意味着饲料产品质量及产蛋性能不同。料蛋比差0.1,每吨饲料相差100多元。料蛋比低,饲料质量相对较好。不要因行情低迷而降低营养标准,换用低质低价料,这样常常会导致鸡群产蛋量低和抗病力差而加大亏损。投入重要,但产出更重要。须知鸡蛋收入约占养鸡收入的90%,如何让蛋鸡多产蛋才是养殖户的当务之急!

三、建立科学的高效养殖模式

禾丰专家认为:保证体重达标(Body weight),分阶段给予营养(Phase feeding),是获得最高产蛋量(80周龄以上产蛋360枚)和最佳经济效益的最佳方案,简称BP360。该模式重点是抓好育雏期和预产期两个阶段的饲养管理。

1、抓好育雏期管理,为产蛋打基础:育雏期是蛋鸡消化系统、免疫系统早期发育的关键阶段。特别是育雏开始的14天,是蛋鸡整个生长周期中最重要阶段之一,对以后的性能表现起决定作用,育雏开始阶段的努力将会在以后的生产性能上得到回报!

许多鸡场在育雏前期体重不达标,往往在后期采取一些补救措施,这不仅增加了养殖成本,而且对蛋鸡开产日龄、尖峰产蛋率、高峰持续时间、全程产蛋数及总产蛋量有一定影响。

育雏期要做好两项工作:

(1)提供高营养,高消化率的雏鸡颗粒料。建议3周龄前使用专业雏鸡开食料,3周后使用标准雏鸡颗粒料 ,确保体重周周达标,为鸡只健康生存和未来的高产夯实基础。注意要根据体重达标情况确定换料时间。

 

(2)提供温暖舒适的育雏环境。包括适宜的温度、相对湿度、通风换气、光照时长及光照强度等。

2、抓好预产期管理,为产蛋做准备:小母鸡产前2~3周称为预产期。预产期主要是蛋鸡卵巢、输卵管快速发育及髓骨形成的关键阶段。开始光照刺激前,小母鸡应有足够的体重增长及足够的脂肪储备,以确保其体成熟与性成熟同步发育。

蛋鸡开产后经常出现瘫腿、拉稀、憋蛋、啄肛、双黄蛋多、上高峰慢、一上高峰就发病等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预产期需做好两项工作:

(1)提供专业预产料。专业预产料具备快速弥补前期体重不达标以调整产前鸡群均匀度,促进蛋鸡卵巢、输卵管发育,产前储备足够的能量及完成育成期到产蛋期钙的过渡四大功能,预产期累积增重不低于210克,为适时开产,顺利上高峰做好充分准备。

 

(2)适时实施光刺激。包括光照时长及光照强度的增加。开始光照刺激条件:鸡群平均体重达1480克,采食量达85克以上。注意每天补光超过14小时要减缓加光速度。

3、延长健康鸡群产蛋周期:蛋鸡养至70周龄产蛋时间是370天,80周龄产蛋时间是440天,每批鸡养至80周多使用了70天,相当于饲养5批鸡就可以少育一批青年鸡,如果按青年鸡31元/只计算,就意味着每批每只鸡多赚3元。

近几年,蛋鸡培育成本不断提高。蛋鸡养至140日龄,每只鸡的培育成本2009年为21元,2013为31元,每只鸡增加了10元。如果按每只淘汰鸡收入16元计算,那么每只鸡待摊成本为15元。饲养周期长短不同则产蛋量不同,从而每斤鸡蛋分摊成本就有差异。从表4可见,饲养周期每延长10周,可能多产出6斤鸡蛋,意味着每斤鸡蛋分摊成本降低0.06-0.08元,相当于每斤鸡蛋价格上涨0.06-0.08元。因此,提倡延长健康鸡群饲养周期,是提高利润的有效方法。

 

四、标准化规模养殖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我国蛋鸡养殖业正处于由传统饲养方式向现代化饲养方式转型的关键期。蛋价周期性波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这种转型。

小规模大群体的传统饲养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如养殖观念落后,养殖设施不齐全,鸡舍环境条件差,饲养管理不规范,饲料配方不科学,防疫制度化程度低,粪污处理难,不重视病死鸡无害化处理,从而导致鸡群疫病多发,死淘率高,生产水平低,环境污染日益加重,蛋品安全隐患突出,养殖综合效益低等问题。随着食品安全管理越来越严,产业发展越来越规范,一些资金实力较弱的低、小、散养殖户必然会被淘汰出局。

要解决现代蛋鸡养殖面临的问题,标准化规模养殖是蛋鸡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标准化规模养殖可集中资源,推广利用新技术,便于做到全进全出有利于疫病防控,便于实行机械配套,能较好地控制鸡舍环境,提高蛋鸡健康水平及生产指标。标准化规模养殖可以在场址布局、鸡舍建设、设施配备、良种选择、卫生防疫、粪污处理等方面严格执行标准规定。针对家庭式中小规模蛋鸡生产方式落后状况,湖北省推出“蛋鸡153标准化养殖模式”,即建造1栋鸡舍,饲养蛋鸡5000只以上,实行湿帘风机、喂料机、清粪机3机配套,饲养蛋鸡增产、增收效果十分显著,得到了行业认可,为全国蛋鸡规模化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经验。

作为蛋鸡养殖行业的工作者,笔者衷心希望大家都有利好行情。对于行情涨跌,我们难以左右,但可以努力提升自身养殖水平、提高蛋鸡生产指标,“打铁还需自身硬”。当然,促进蛋鸡养殖业的升级, 实现蛋鸡生产的健康、高产、高效、安全,尚需政府、社会和广大养殖从业者共同努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