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肉鸡行业高峰论坛上,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教授、中国著名家禽疾病控制及预防专家赵继勋为大家讲解《禽流感以及当前呼吸道疾病的防制》。
赵继勋对我国禽流感的流行状况进行了详细分析,他指出,2013年秋至今,禽流感病毒在多个不同基因分支上出现了新毒株,且新毒株的流行状况不相同,大体可分为长江南、北两大区域。这种多个新毒株同时间段集中出现的现象预示了病毒进化走到一个新阶段。今年防控对象更多,困难更大,公共卫生问题可能更突出,养殖业需面对更大挑战。
各毒株的基本特点:
1、鸡源H5N6:分离于南方商品肉鸡,分离率不高,致病性强,常规疫苗免疫保护性情况不清楚。
2、水禽源H5N8:分离地域范围大,分离率高,在多个区域的鸭、鹅群中发生感染,形成流行状态。国内的野生水禽和鸭群也发生同样感染,实验感染对鸡高致病性。常规疫苗和D7水禽苗保护能力可疑。
3、H5N2:早在2013年9月底就被分离到,至今已有几个月。在北方地区数省形成大面积流行,是主要流行毒株。主要发生在小规模饲养户,尤其是蛋鸡群中,集约化场发生少。
应用2013年7.2分支H5N1毒株自家苗免疫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实验攻毒不死亡但有病理变化,是当前还可应用的疫苗。D7水禽苗免疫保护作用可疑。
4、H5N1:北方地区流行毒株,分离率低于H5N2毒株,大约占20%-30%.主要发生在未使用过7.2分支自家苗中小饲养户。使用过自家苗的大型养殖单位很少发生。D7水禽苗保护和可疑。毒株致病性强。
5、H7N9亚型:2013年10月起人感染H7N9病例开始报导,12月-2014年2月形成流行高峰,给养鸡生产造成巨大冲击和经济损失。鸡群感染也有发生,不同分离毒在临床上所致病状不同,有致病性变强趋势。分析三个不同临床病况的毒株,致死率可从不致死到5-8%,甚至15-20%。产蛋下降可从不明显到20-30%。3株分离株进化所处位置不同,早期分离株和人源株较远,有一株和鸽源较近,另一株和人源较近。
赵继勋根据临床监测情况,对禽流感疫情防控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1、北方地区主要流行毒株是7.2分支的H5N2,其次为7.2分支的H5N1,还需关注2.3.2分支的H5N1。疫苗防控要坚持使用2013年7.2分支H5N1自家苗和R-6的联合使用。如有可能在产蛋前最好补打7.2分支H5N2和2.3.2H5N1的联苗。南方地区应把2.3.4分支H5N1放在首位,2.3.4分支毒株的防控需要进一步研究。
2、鸭、鹅源的H5N8毒株流行面积大,对鸡有高致病性应该特别关注,尽管从水禽到鸡自然的种间突破比较难,但还是可以发生。
3、H7N9的感染在人和鸡中都不会停下来,其对人和养鸡生产的影响仍将持续下去,这是必需面对的事实。高度关注H7N9致病性变强的问题,一旦变强其冲击力会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