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加速升级迫在眉睫
由于我国生猪产业集约化程度有限,产业基础仍然薄弱,受访人士普遍表示,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猪生产的周期性波动问题,应统筹兼顾、综合施策、长短结合、标本兼治。
“今 年以来,面对深度下跌的生猪价格,我国通过收储冻猪肉、增加贷款等措施对市场信心起到了提振作用。各地也采取了引导养殖主体调整结构,加强生猪保险产品创 新,开发商品猪保险产品等措施。但是,从长远来看,亟须引导行业加速走向一体化经营道路,建立起现代经营体系。”黄峰岩说。
陈罗平认为,30多年来我国生猪产业经历了几个时期,本世纪头十年进入了以规模化养殖为主的时期,2011年后进入了向现代畜牧业发展即一体化经营发展的加速转型期。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我国猪肉价格波动一直很大,波幅甚至高达50%以上,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的产业集中度不够。
此外,黄峰岩分析称,我国有6000万个养猪主体,市场信息的及时传递很难,调控也难。此次猪价波动,国家也发布了预警信息,但未必都传导到位了。
江西省畜牧兽医局信息中心主任钟新福认为,国内生猪产业链条分割得很厉害,美国的四大公司控制了全国60%以上的猪肉供应;欧盟的中小型猪场联合起来成立合作社进行产业链整合,两者核心均是一体化发展道路。
李国祥建议,促进生猪业健康发展要以生猪产业链为基础,优化整合猪的繁育、商品猪的饲养、运销、加工、屠宰等各个环节,通过行业整合方式培育生猪业产业链,发展订单生产或者合同生产,建立现代化的农业生产经营体系。“可以建立要素交易市场,让想退出市场的养殖户能退出。”
钟 新福认为,一体化经营发展有利于保证农业产品的品质和供给的安全。记者在总部位于南昌的正邦集团了解到,公司实行生猪自繁自养,投入了1 .5亿元在江西省内及省外多个养殖基地建设产业标准化和溯源信息化管理系统,同时使用集团自身生产的兽药、饲料,到自办的屠宰场宰杀,再送到各专柜销售, 形成了从“田园”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食品安全产业链。
善用期货市场端稳“肉碗”
专家认为,加快建设生猪期货市场,善于利用期货市场,增强我国生猪行业在国际上的话语权。
李 国祥认为,有了期货市场,养殖户可通过期货交易行情及时了解未来的市场价格走势,合理调整养殖规模,降低生产经营的盲目性。猪肉加工企业也增强了应对猪肉 价格波动和存储加工产品价格波动风险的能力。同时,也有助于与占生猪养殖总成本80%以上的玉米、豆粕等饲料原料期货市场形成联动,建立健全农牧产品期货 体系,形成饲料原料和生猪的养殖套利关系。
有业内人士建议,可在不断推进一体化经营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生猪期货合约标准。根据全 国主要产销区交易现状,设计与不同质量标准相对应的生猪期货合约,分别交易和交割。通过产业整合、品种推广等方式,待条件成熟后制定全国统一的生猪质量标 准和统一合约,明确规定不同等级生猪价格的升贴水。
同时,健全生猪市场流通体系,发展生猪养殖信息平台,将生猪现货、期货市场和农村信息化发展相结合,建立覆盖各养殖区的生猪养殖信息网络。此外,可考虑创建生猪价格指数等,现货交易可直接以价格指数为基准,引导生产者规避市场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