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一条龙企业的“公司+农户”生产模式下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10-1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28
中国肉鸡产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 , 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的鸡肉总产量也由当时的年均 135.8 万 吨 发展到 2005 年的 1015 万 吨 , 产量占到世界鸡肉总产量的 14.5%, 并以每年 5% ~ 10% 的速度持续增长 , 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与此同时 , 中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也从 1984 年的 1.03 kg 发展到 2004 年的 7.1 kg , 增长了 5.89 倍 , 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产品的需求在品种、质量、营养、安全、方便等方面要求也在提高。目前国内肉鸡一条龙生产企业中有 50% 的比例其肉鸡饲养采取的是“公司 + 农户”的生产模式, 如何保证千家万户生产的肉鸡的质量,并建立可追溯性的管理体系,不仅是一条龙生产企业面对的问题,更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一 肉鸡“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事家禽养殖多数是农民,受资金、观念、技术、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条龙企业的“ 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饲养环境硬件标准低,不能抵御疫病风险。

  在“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中,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追求肉鸡成本最低化,散养农户具有土地资源和饲养成本低的优势而成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散养户这种缺少整体规划的无序饲养分布和缺乏合理设计的简易开放式鸡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标准低,地理屏障保护作用差,饲养密度大,代谢产物不能得到无害化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区域性的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在疫病流行的 恶劣季节,大群体的易感个体完全暴露在传染病病原的侵袭之下,中 最终疫病难以控制,疫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带来严重污染。

  2 饲养技术缺乏标准化,药物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中,公司在积极推广引进国外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先进技术方面的技术实力和信息来源优势于国内散养的中小农户,但农户与公司在思想认识和经营理念方面的差异,农户饲养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外企公司为规避饲养纠纷而采取松散的技术管理方式,农户因各自为政,现场免疫操作失误、疫苗药品选择失误、疫病诊疗失误而影响饲养效果,发生疫病后的盲目用药,不遵守停药期规定等会使产品的药残风险增加,集团技术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缺乏良好操作规范的千家万户肉鸡饲养给现场管理带来难度,产品规格整齐化程度与公司的自动流水作业不匹配、屠宰过程中批次管理和溯源性难度大。现场管控和检测费用增加。

  二 龙头企业在“公司 + 农户”肉鸡生产模式中如何发挥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作用

  面对广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条龙企业都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做努力,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养场”,放弃与公司合作多年的合同农户是不现实的,其中鸡舍建设方面企业就需要上亿元资金,建设后的高成本运营和集约化饲养的疫病风险都是难以克服的,而国内鸡肉的无序饲养导致市场波动其伏、风险增加,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使产品质量良莠不分、优质不优价,这些都是企业发展自养生产模式的障碍。一条龙企业在积极建设自养场的同时,为保证“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下产品质量的安全,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  改善饲养硬件水平,提高抗御疫病风险能力。

  生产安全无药残的肉鸡,允许使用药品种类少,停药期限制严,饲养技术要求高,疫病风险大,需要在生物安全措施和鸡舍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农户与农场的根本区别在于农户饲养条件差,疫病风险高,出现问题后产品质量无保证。所以龙头公司要以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强调鸡舍建设的 密闭化、自动化、无害化。 针对部分农户缺少资金和不重视鸡舍建设投入的现状,要发挥企业的资金实力优势,通过为合同户提供风机、水帘、消毒设备、化粪池等设施的补助,来改善合同户的鸡舍条件, 公司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扶持和优化提升策略 , 可以直接推动“公司 + 农户”向“公司 + 基地”发展的进程 。

  2 优化农户,构建诚信的出口客户群体。

  由于国内农户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认识差,单纯依靠监督管理难免出现漏洞,“公司 + 农户”模式下,农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配合度是最重要的,龙头公司在“非典”和“禽流感”这些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坚持履行合同, 承担市场风险, 在农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利用市场风险时机,龙头公司也不断的对农户进行了筛选,形成了诚实可信、能够接受公司的技术管理、饲养成绩比较稳定、饲养条件好、饲养量达到 10000 只以上的合同户群体。公司通过对农户进行集中和分散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出口肉鸡饲养技术.转载自中国兽药114网,在产品回收方面要调动饲养出口肉鸡的积极性,制定优质优价的回收奖励政策,吸引有资金势力和技术实力的合格农户饲养质量安全的肉鸡,形成了出口肉鸡饲养的优势群体,奠定公司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

  •  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

  面对分散的农户生产体系,龙头公司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依据 HACCP 原理 , 制定肉鸡生产技术的 良好操作规范( GMP ),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预先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 CCP 点必须到现场监控,形成了管控记录日报告周汇总月分析、全程监管、宰前检测把关、异常问题快速反应的立体管控网络。出栏前 3 天专人到现场做安全评估,现场评估安全后再采样品做违禁成分检测,检测合格允许进场屠宰。

  •  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

  为确保单户原料来源清楚,产品可分清,公司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要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保证出现意外问题时及时落实纠正措施和产品招回。

  通过实行以上管控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饲养成本明显低于自养模式,加强现场管控和实行 HACCP 管理,优质优价回收、只对安全合格肉鸡进行检测等措施的实施,使管理成本和出口检测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了低成本,高安全的出口肉鸡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目标。

  三 龙头企业带动饲养环节共同提高产品质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肉鸡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作为今后一个长远的课题,摆在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面前,如何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的为社会提供放心食品是每个食品生产者的社会责任。

  1 一条龙企业要成为推广肉鸡先进生产模式的主体。

  从肉鸡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考虑,肉鸡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先进的饲养模式必然带动生产力的进步,推广肉鸡产业化生产模式,在污染废弃物的处理,地理屏障的利用,密闭鸡舍在抗御烈性传染病感染中的作用,单位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使肉鸡在发挥生产性能,改善增重和料肉比,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方面显示效果。规模化生产模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也提高了涉足饲养业的门槛,限制了随机性投资饲养业的几率,增加了肉鸡饲养行业的稳定性。肉鸡龙头企业自建和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肉鸡生产体系,为改善肉鸡生产模式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 实现肉鸡饲养准入制度,从饲养源头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2006 年 4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 2006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这一部法律设立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然而, 鸡肉生产过程在食品生产中比较特殊,其原材料肉鸡是在加工厂以外的开放环境中生产,又由于肉鸡的活体屠宰,宰前饲养过程的病原污染和药物残留会直接影响到宰后的产品质量,所以,鸡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不同于其他食品业,终端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只是一个被动的质量保证措施。 连续几年,肉鸡生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对合作农户在鸡舍建设和技术培训方面进行了投入,使其具备了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但社会上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散养户,在市场效益好的时候,就会蜂拥而上,盲目饲养,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发,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只要饲养出来就必然要流入市场准入制度薄弱地带,所以只有 推行饲养行业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具备生物安全保证措施的饲养场(户)的盲目生产,才能真正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价格,保证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所付出的成本有稳定的回报。

  3 政府和科研单位要针对出口肉鸡疫病防治做专项研究。

  肉鸡生长周期短,代谢快、抗病力差,这些品种的特殊性都决定其在疫病发生和临床治疗方面不同与其他家禽,对药品和疫苗需求的针对性更强。肉鸡大群体,高密度,多批次的生产特点,其安全与否关系到整个家禽业,几十亿只的存栏如果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其后果不堪设想,但目前国家对肉鸡禽流感的免疫和预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目前国内肉鸡与蛋鸡种鸡区域混养是普遍现象,蛋鸡和种鸡使用的疫苗由于吸收代谢慢,抗体产生晚、需要单体免疫等而不适合肉鸡,国家和科研单位要重视肉鸡生产的特殊性,尽快研究吸收快,抗体产生早,使用方便适合大群体免疫操作的肉鸡专用疫苗以及被动免疫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来满足肉鸡规模生产的急需。

  4 企业政府联手建设肉鸡标准化饲养小区,共同提升肉鸡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肉鸡龙头企业为提升合作农户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加大了资金投入,政府为扶持畜牧业生产,也有部分资金投入,企业与政府的资金要向标准化饲养小区建设倾斜,如果资金投入分散或使用目的不明确,只起扶贫而不能提升饲养水平的作用,则会重导简陋鸡舍饲养劣质产品的覆辙,政府饲养小区建设后的管理也需要企业的支持,所以企业政府要共同努力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饲养小区,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的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5 企业要尽快完善技术保证体系,帮助农户抗御疫病风险。

  目前,全国肉鸡 50% 是“公司 + 农户”的模式下生产的,在当前疫病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作为生产的发起人,要利用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雄厚实力,发挥企业对农户的影响力、约束力和带动力,使公司与农户由松散合作型向紧密合作型发展,成为技术和利益共同体。公司要不断完善诊断、免疫、治疗方面的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在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和技术保证方面发挥作用,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保证合作农户的饲养效果和饲养利益。只有服务周到,饲养效果好,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针对疫病是当前最大风险的现状,政府要尽快启动社会保险 , 配合企业、农户的保险资金投入,共同建立疫病的保险体系,开展疫病的高风险救助,避免因病导致农户倾家荡产引发的社会问题。依靠公司的技术投入、基础建设投入、抗御市场风险的投入,必定会使合作的农户得到全面提升,使农户与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互利互惠。

  一条龙肉鸡生产企业作为我国肉鸡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发展方向的选择对我国肉鸡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条龙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主体,通过对“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的改造和提升,必定会改变我国目前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在为社会提供放心、安全、优质的食品的同时,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增加,并获得社会的和消费者的共同认可。

  中国肉鸡产业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以高效率、低成本的优势 , 迅速发展成为中国农牧业域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的行业。我国的鸡肉总产量也由当时的年均 135.8 万 吨 发展到 2005 年的 1015 万 吨 , 产量占到世界鸡肉总产量的 14.5%, 并以每年 5% ~ 10% 的速度持续增长 , 使得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鸡肉生产国。与此同时 , 中国鸡肉的年人均消费量也从 1984 年的 1.03 kg 发展到 2004 年的 7.1 kg , 增长了 5.89 倍 , 鸡肉在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消费品。 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鸡肉产品的需求在品种、质量、营养、安全、方便等方面要求也在提高。目前国内肉鸡一条龙生产企业中有 50% 的比例其肉鸡饲养采取的是“公司 + 农户”的生产模式, 如何保证千家万户生产的肉鸡的质量,并建立可追溯性的管理体系,不仅是一条龙生产企业面对的问题,更是广大消费者关心的问题。

  一 肉鸡“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国家,从事家禽养殖多数是农民,受资金、观念、技术、设备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条龙企业的“ 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 饲养环境硬件标准低,不能抵御疫病风险。

  在“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中,公司出于利益最大化的需求,追求肉鸡成本最低化,散养农户具有土地资源和饲养成本低的优势而成公司的主要合作伙伴但散养户这种缺少整体规划的无序饲养分布和缺乏合理设计的简易开放式鸡舍,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标准低,地理屏障保护作用差,饲养密度大,代谢产物不能得到无害化处理严重污染环境,区域性的生态平衡失调,特别是在疫病流行的 恶劣季节,大群体的易感个体完全暴露在传染病病原的侵袭之下,中 最终疫病难以控制,疫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带来严重污染。

  2 饲养技术缺乏标准化,药物残留影响产品质量。

 “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中,公司在积极推广引进国外饲养管理和疫病防治先进技术方面的技术实力和信息来源优势于国内散养的中小农户,但农户与公司在思想认识和经营理念方面的差异,农户饲养水平的参差不齐,许多外企公司为规避饲养纠纷而采取松散的技术管理方式,农户因各自为政,现场免疫操作失误、疫苗药品选择失误、疫病诊疗失误而影响饲养效果,发生疫病后的盲目用药,不遵守停药期规定等会使产品的药残风险增加,集团技术优势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3 缺乏良好操作规范的千家万户肉鸡饲养给现场管理带来难度,产品规格整齐化程度与公司的自动流水作业不匹配、屠宰过程中批次管理和溯源性难度大。现场管控和检测费用增加。

  二 龙头企业在“公司 + 农户”肉鸡生产模式中如何发挥产品质量安全控制作用

  面对广大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一条龙企业都在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方面做努力,但要在短时间内实现“自养场”,放弃与公司合作多年的合同农户是不现实的,其中鸡舍建设方面企业就需要上亿元资金,建设后的高成本运营和集约化饲养的疫病风险都是难以克服的,而国内鸡肉的无序饲养导致市场波动其伏、风险增加,市场准入制度不健全使产品质量良莠不分、优质不优价,这些都是企业发展自养生产模式的障碍。一条龙企业在积极建设自养场的同时,为保证“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下产品质量的安全,要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  改善饲养硬件水平,提高抗御疫病风险能力。

  生产安全无药残的肉鸡,允许使用药品种类少,停药期限制严,饲养技术要求高,疫病风险大,需要在生物安全措施和鸡舍建设方面增加投入,农户与农场的根本区别在于农户饲养条件差,疫病风险高,出现问题后产品质量无保证。所以龙头公司要以生物安全体系建设为突破口, 强调鸡舍建设的 密闭化、自动化、无害化。 针对部分农户缺少资金和不重视鸡舍建设投入的现状,要发挥企业的资金实力优势,通过为合同户提供风机、水帘、消毒设备、化粪池等设施的补助,来改善合同户的鸡舍条件, 公司加大对农户的资金扶持和优化提升策略 , 可以直接推动“公司 + 农户”向“公司 + 基地”发展的进程 。

  2 优化农户,构建诚信的出口客户群体。

  由于国内农户在产品质量安全方面认识差,单纯依靠监督管理难免出现漏洞,“公司 + 农户”模式下,农户对产品质量安全的控制配合度是最重要的,龙头公司在“非典”和“禽流感”这些重大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中,坚持履行合同, 承担市场风险, 在农户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利用市场风险时机,龙头公司也不断的对农户进行了筛选,形成了诚实可信、能够接受公司的技术管理、饲养成绩比较稳定、饲养条件好、饲养量达到 10000 只以上的合同户群体。公司通过对农户进行集中和分散的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出口肉鸡饲养技术,在产品回收方面要调动饲养出口肉鸡的积极性,制定优质优价的回收奖励政策,吸引有资金势力和技术实力的合格农户饲养质量安全的肉鸡,形成了出口肉鸡饲养的优势群体,奠定公司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基础。

  •  统一生产流程,规范饲养技术,全面推广 HACCP 现场管理体系。

  面对分散的农户生产体系,龙头公司要及时调整管理模式,依据 HACCP 原理 , 制定肉鸡生产技术的 良好操作规范( GMP ),对肉鸡生产过程中各环节可能出现的危害进行预先分析, 确定关键控制点,从雏鸡入舍到毛鸡进厂,主要 CCP 点必须到现场监控,形成了管控记录日报告周汇总月分析、全程监管、宰前检测把关、异常问题快速反应的立体管控网络。出栏前 3 天专人到现场做安全评估,现场评估安全后再采样品做违禁成分检测,检测合格允许进场屠宰。

  •  屠宰过程批次管理,建立追溯体系。

  为确保单户原料来源清楚,产品可分清,公司在屠宰加工过程中要做好批次间隔、单独分割、单独存放的加工厂合格原料可追溯管理体系,保证出现意外问题时及时落实纠正措施和产品招回。

  通过实行以上管控措施,在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同时,饲养成本明显低于自养模式,加强现场管控和实行 HACCP 管理,优质优价回收、只对安全合格肉鸡进行检测等措施的实施,使管理成本和出口检测成本明显降低,实现了低成本,高安全的出口肉鸡产品质量安全管控目标。

  三 龙头企业带动饲养环节共同提高产品质量是今后的发展方向

  肉鸡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问题作为今后一个长远的课题,摆在所有食品生产企业面前,如何优质、高效、安全、经济的为社会提供放心食品是每个食品生产者的社会责任。

  1 一条龙企业要成为推广肉鸡先进生产模式的主体。

  从肉鸡产品质量安全的角度考虑,肉鸡的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模式是今后发展的方向,先进的饲养模式必然带动生产力的进步,推广肉鸡产业化生产模式,在污染废弃物的处理,地理屏障的利用,密闭鸡舍在抗御烈性传染病感染中的作用,单位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投资回报率等方面都有积极意义,使肉鸡在发挥生产性能,改善增重和料肉比,降低疫病发生率,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性方面显示效果。规模化生产模式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增加也提高了涉足饲养业的门槛,限制了随机性投资饲养业的几率,增加了肉鸡饲养行业的稳定性。肉鸡龙头企业自建和扶持农户建设标准化和规模化的肉鸡生产体系,为改善肉鸡生产模式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2 实现肉鸡饲养准入制度,从饲养源头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

  2006 年 4 月 29 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 2006 年 11 月 1 日起实施。这一部法律设立了一系列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包括市场准入制度,然而, 鸡肉生产过程在食品生产中比较特殊,其原材料肉鸡是在加工厂以外的开放环境中生产,又由于肉鸡的活体屠宰,宰前饲养过程的病原污染和药物残留会直接影响到宰后的产品质量,所以,鸡肉产品的质量安全控制不同于其他食品业,终端产品的市场准入制度只是一个被动的质量保证措施。 连续几年,肉鸡生产受市场波动的影响,处于无序发展状态,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对合作农户在鸡舍建设和技术培训方面进行了投入,使其具备了生产合格产品的条件,但社会上不具备生产条件的散养户,在市场效益好的时候,就会蜂拥而上,盲目饲养,从而导致环境污染严重,疫病多发,这些不合格的产品只要饲养出来就必然要流入市场准入制度薄弱地带,所以只有 推行饲养行业的准入制度,限制不具备生物安全保证措施的饲养场(户)的盲目生产,才能真正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市场价格,保证企业为提高产品质量所付出的成本有稳定的回报。

  3 政府和科研单位要针对出口肉鸡疫病防治做专项研究。

  肉鸡生长周期短,代谢快、抗病力差,这些品种的特殊性都决定其在疫病发生和临床治疗方面不同与其他家禽,对药品和疫苗需求的针对性更强。肉鸡大群体,高密度,多批次的生产特点,其安全与否关系到整个家禽业,几十亿只的存栏如果一旦发生烈性传染病,其后果不堪设想,但目前国家对肉鸡禽流感的免疫和预防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方案,目前国内肉鸡与蛋鸡种鸡区域混养是普遍现象,蛋鸡和种鸡使用的疫苗由于吸收代谢慢,抗体产生晚、需要单体免疫等而不适合肉鸡,国家和科研单位要重视肉鸡生产的特殊性,尽快研究吸收快,抗体产生早,使用方便适合大群体免疫操作的肉鸡专用疫苗以及被动免疫制剂和免疫增强剂,来满足肉鸡规模生产的急需。

  4 企业政府联手建设肉鸡标准化饲养小区,共同提升肉鸡生物安全体系建设。

  肉鸡龙头企业为提升合作农户饲养条件和管理水平,加大了资金投入,政府为扶持畜牧业生产,也有部分资金投入,企业与政府的资金要向标准化饲养小区建设倾斜,如果资金投入分散或使用目的不明确,只起扶贫而不能提升饲养水平的作用,则会重导简陋鸡舍饲养劣质产品的覆辙,政府饲养小区建设后的管理也需要企业的支持,所以企业政府要共同努力建设高标准、高水平饲养小区,为生产高质量的产品的安全奠定物质基础。

  5 企业要尽快完善技术保证体系,帮助农户抗御疫病风险。

  目前,全国肉鸡 50% 是“公司 + 农户”的模式下生产的,在当前疫病风险增加的情况下,公司作为生产的发起人,要利用自身在技术和管理方面的雄厚实力,发挥企业对农户的影响力、约束力和带动力,使公司与农户由松散合作型向紧密合作型发展,成为技术和利益共同体。公司要不断完善诊断、免疫、治疗方面的设施建设和技术水平,在技术服务、技术指导和技术保证方面发挥作用,为农户提供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保证合作农户的饲养效果和饲养利益。只有服务周到,饲养效果好,产品质量才有保证。 针对疫病是当前最大风险的现状,政府要尽快启动社会保险 , 配合企业、农户的保险资金投入,共同建立疫病的保险体系,开展疫病的高风险救助,避免因病导致农户倾家荡产引发的社会问题。依靠公司的技术投入、基础建设投入、抗御市场风险的投入,必定会使合作的农户得到全面提升,使农户与公司在提高产品质量、共同成长的过程中互利互惠。

  一条龙肉鸡生产企业作为我国肉鸡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其发展方向的选择对我国肉鸡业起到决定性的影响作用,一条龙企业作为产品质量安全控制的主体,通过对“公司 + 农户”生产模式的改造和提升,必定会改变我国目前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在为社会提供放心、安全、优质的食品的同时,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也会得到增加,并获得社会的和消费者的共同认可。 (作者: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魏建平 )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