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食安办宣布家禽生鲜上市的疫情防控效果明显,非试点区域近一周有12.5%的市场发现H7N9病毒,而在参与试点的越秀、老荔湾,H7N9监测的阳性率为零。都说现在是大数据时代,从数据上看,似乎很有说服力。
有句成语叫做釜底抽薪。把炉灶里的熊熊燃烧的柴火撤掉,炉灶上的水自然就不滚进而慢慢降温了。广州试点禁卖活鸡正是釜底抽薪之举,这对于防控人感染禽流感的有效性可以说是意料之中。而出乎意料的只是主管部门在试点只有一周就迫不及待宣布形势大好。这有点有悖常识。实施一周检测所得数据看起来很美,但是缺乏说服力。当然,如果是为了确保公众的知情权,以后坚持实行一周一报,这倒是值得称道的好事。
为何我会对这个迫不及待的报喜心生疑问呢?因为报喜不报忧是一个非常讨厌的行政传统。食安办在宣布形势大好的同时,并没有诚恳地向公众告知家禽生鲜上市存在的问题。社会生活的常识告诉我们,越是没有问题,越是有问题。哪怕你没问题,人家也会觉得有问题。这话说起来像绕口令,但谁也绕不过去,就是这么一回事。
别的不说,光是这个“家禽生鲜上市”的提法就有问题。众所周知,家禽生鲜上市在广州并不是新鲜事,相反这是几十年来一直都有的。不就是“雪鸡”、“冻鸡”、“冰鲜鸡”、“光鸡”嘛!现在家禽市场实行的新政绝不是“家禽生鲜上市”,而是禁售活鸡(又称毛鸡)。明明是禁,政府为何讳莫如深?为何媒体报道万水千山绕开一个“禁”字?若要咬文嚼字,“生鲜”二字并不是同义反复,而是并列结构。“生”是“活”的意思,而“鲜”只是新鲜的意思。鸡都被杀死了,怎么还叫“生”鲜上市呢?也许官方所说的“生”不是“活”的意思,而是指没有煮熟?呵呵。不知道发明“家禽生鲜上市”这个词组的人,语文是什么科的老师教的?为什么就不能直说:广州禁售活鸡(毛鸡),只准出售雪鸡(光鸡)呢?
所以我还是大爱广州话。市场上出售的活鸡就叫“毛鸡”,宰杀后保鲜出售的鸡叫做“光鸡”,简直就像看图识字那么直观。毛很重要。鸡毛的长短形状颜色是挑选合乎自己口味的鸡的重要标志物。比如说你想买龙门鸡,那鸡就必须有胡须,要想买清远麻鸡,就必须看到其重要特征之一的毛色麻黄。毛被拔掉了,有没有胡子无从考究,鸡生前的毛色是否麻黄也不知道,怎么挑?更何况,买鸡的时候对“毛水”———就是毛的光泽、疏密的观察更是对鸡的健康状况的重要经验判断。食不厌精的广州人,对着一只没有毛的光鸡,可以说是完全抓瞎的。
纵观从推广宣传到实施到宣布伟大胜利,官方和媒体都只是反反复复拿老广对鸡的口感要求说事,真的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事实上,除了口感,除了买鸡时的选择标准,还有光鸡贵过毛鸡的价格问题和民间质疑的垄断可能(比如说反复见诸报道的为何总是某家相关企业)等等。总之,不是家禽生鲜上市问题多,而是禁售活鸡(毛鸡)问题多。为了市民健康我坚决支持广州“家禽生鲜上市”,但我绝不欣赏宣传推进这项工程时的遮遮掩掩。既然要卖光鸡,就要像光鸡一样坦荡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