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处理好市场与政府在资源配置中的关系。短期的刺激救市政策只会带来对市场规律的扭曲,只有把生猪养殖业推向市场,让市场去调控,才能消除养殖户“价格上涨时赚市场的钱,价格下跌时拿政府的补贴”只赚不赔的依赖心理,让那些“等、靠、要”的养殖户退出,让更多经营主体更加理性、更加壮大、更加适应市场,才能走出“猪周期”的怪圈。
同时应加大对规模生猪养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鼓励涉农金融机构进一步加大对养殖规模大、猪肉品质好、环保设施先进且又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养殖企业信贷支持;创新生猪养殖保险(放心保)品种,在已开展的生猪、母猪死亡保险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尽快在规模养猪企业推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制度,以对冲养殖风险;尽快推出生猪期货,以帮助规模生猪养殖企业规避市场价格风险。
大连庄河市是生猪生产大县,年出栏生猪70万至80万头,占大连市的20%。自2010年起,人行庄河市支行在庄河华裕农庄、富龙养猪场等两家规模养猪企业和庄河市光明山镇建立了生猪生产监测站,选择30个村民小组2500个农户及100家规模饲养生猪户建立监测点,常年持续跟踪监测生猪生产情况。2014年4月,记者跟随该行完成了最新一期的生猪生产监测,实地了解到目前生猪养殖业状况。
在该行提供的监测一览表中,记者注意到生猪价格已连续4个月下降,从2013年11月末的8.2元/斤,直降到2014年3月末的5.3元/斤,降幅达到35.4%,是历史最低点。从反映生猪生产行业盈亏状况的猪粮比(价格比)指标来看,受养猪主要饲料玉米、豆粕成本大幅上涨因素影响,庄河市猪粮比也连续4个月低于6:1的临界点,2014年3月末降至最低为4.7:1.如果养殖户要出栏一头重130公斤饲养周期为5个月左右的育肥猪,自繁自养每头将亏损300元左右,若购进仔猪,则每头亏损400元左右。翻看历年的监测报告,记者发现,从2007年开始,生猪生产周期(简称“猪周期”)为3年,即3年中生猪价格只出现一次低谷。但从2012年起,生猪价格已连续三年每年都会出现一次大幅波动,“猪周期”缩短为1年。
生猪价格关乎消费者的餐桌,也与养殖户利益息息相关,更是与CPI紧密挂钩。因此国家多次出台扶持政策,鼓励生猪养殖。其中最典型的要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2007年以后,每次猪粮比跌破盈亏平衡点后,国家就会在2到3个月内启动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并且补贴金额不断提高。在相关扶持政策和市场效益的驱动下,生猪生产得到迅猛发展,规模养殖持续增加,散户饲养数量逐渐增多。近三年,大连生猪出栏量增长了8倍多,2013年庄河市季度末生猪存栏量分别为48.97万头、50.31万头、51.88万头、53.03万头,同比分别增加15.77万头、9.24万头、2.08万头、8.25万头,增长47.3%、22.5%、3.9%、18.4%,远高于正常存栏30万头的水平,造成生猪产能过剩,供求关系失衡。
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饮食观念的普及,以及传统节假日消费习惯的改变,导致猪肉在肉类消费中占比减少,牛羊肉替代猪肉作用明显。同时,进口生猪也影响国内价格,2013年国家进口猪肉58.4万吨,同比增长11.7%,对国内市场带来一定冲击。
蹲点期间,记者还发现,在生猪价格大幅下滑的同时,零售市场的猪肉价格却没有呈现同步大幅降价。2014年3月末,生猪价格5.3元/斤,同比下降37.6%;市场猪肉零售价11.2元/斤,同比仅下降13%,消费者并没有因为猪价下跌而购买到更便宜的猪肉。原因在于猪肉供销环节屠宰商两端赚取利润,在生猪收购和猪肉销售定价上拥有较大的话语权。
采访中,多数小规模养殖户表示,虽然生猪养殖业已经亏损4个多月,但预想的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并没有启动,只是在3月27日国家启动了2014年第一批中央储备冻猪肉竞价收储,计划收储6.5万吨。但与以往同时设定最高价和最低价不同,这次竞价收储只设最高价,不设最低价,散户养猪的最后一点“福利”也没有了,以后将不再从事生猪养殖了。而规模养猪场的负责人则表示,此次不设最低价的竞价收储是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更能体现规模养殖的优势,同时对其提高生猪养殖科学化水平也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