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市襄州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汉水中游,是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最大的主城区,下辖11个镇、1个办事处、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和鹿门风景名胜区,全区版图面积2306平方公里,人口91万人。襄州区是“秸秆养牛全国十佳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省畜牧大县,两次被列为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区,肉类产量进入全国百强,肉牛养殖已成为襄州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肉牛出栏连续三年名列全省第一,但是,这一产业的发展在近年来存在着速度较慢、规模较低、产业化发展滞后、品牌化尚未起步的状态。国家和省作出了突破性发展牛羊产业的决心,为进一步推进我区肉牛产业的快速、有序、健康发展,襄州区畜牧兽医局组织调研专班对肉牛产业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对我区程河镇、黄龙镇的5家中小型规模肉牛养殖户进行重点走访,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襄州区肉牛产业发展现状
襄州区肉牛产业经历了“养牛为种田”到“养牛为赚钱”的转变,生产发展经过从分散养殖到规模化生产,在促进农业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助推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2013年全区肉牛存栏27.87万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5.2万头,肉牛出栏24.97万头,牛肉产量37466吨,肉牛存出栏规模连续三年位居全省第一。
(一)饲草资源丰富,高品质饲料充足
襄州区作为农业大区,农作物资源非常丰富,全区可耕地面积170万亩,以玉米为主的各种可利用的精料达20余万吨,饼粕3万余吨;可利用的农作物秸秆资源110多万吨,全区草山草坡草滩面积12余万亩,可利用面积9万多亩。襄州区现有襄阳正大有限公司、襄阳希望饲料有限公司两家大型饲料加工企业,年提供畜禽各种浓缩料和全价料50万吨,可有效地保障畜禽养殖的饲料需要。
(二)政府高度重视,协调资金支持
肉牛养殖是襄州区畜牧业的重点产业,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肉牛产业发展,成立了创建“湖北省畜牧强区暨现代畜牧业示范区”领导小组,出台了《关于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农业强区建设的意见》、《关于推进全区肉牛品种改良工作实施方案》、《襄州区冬闲田种草养畜工作实施方案》等诸多支持畜牧业发展的奖励扶持政策,有效推进了肉牛品种改良和产业化发展。与此同时,襄州区充分集聚其他资金支持肉牛发展。如利用移民资金发展产业,为了库区移民早日走上养牛致富的道路,襄州区安排移民资金300万元,为黄集镇清凉寺移民新村137户移民新建30平方米的牛舍137个。如利用扶贫资金推进产业做大,为了支持黄集镇程营村智源养牛合作社做大做强,我们与扶贫部门配合,争取扶贫资金25万元用于扶持程营村肉牛发展。
(三)规模养殖比重加大,龙头企业发展较快
通过对肉牛养殖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应用,全区规模化肉牛养殖户发展较快,截至2013年底全区已建成“165”标准化牛舍近百栋,将发展万头以上养牛场1个,1000头养牛场1个,100头以上养牛场31个,肉牛规模养殖户463户。
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有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襄阳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两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08年引进的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由省粮油食品进出口集团公司投资建设,已成为中南地区标准化程度最高、养殖规模最大的肉牛养殖企业,是农业部肉牛标准化示范场,主营肉牛育肥和供港活牛出口业务,肉牛育肥后出口到港澳,常年存栏规模可达3000头,年出栏肉牛1万头,其三期工程肉牛屠宰加工项目将于明年动工建设。另外位于朱集镇的襄阳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是省级肉牛标准化示范场,常年存栏夏洛莱等杂交牛700头以上。这些龙头企业在自身大力发展的同时,带动周边农户养牛,并收购农户粮食秸秆,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全区呈现一轮明月又满天繁星的发展新局面。
(四)品种改良基础牢固,良繁体系覆盖面广
襄州区是最早开展牛冻配改良的县区,牛品改工作一直是全省的一面旗帜。这一工作自上世纪70年代开展以来,累计为全区农民改良肉牛41.2万头,生产杂交一代肉牛39.9万头,为农民增加经济效益2.14亿元。全区基层罐点标准化建设、牛改数量、冻配辐射面、优质肉牛产犊率等都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2013年全区设置基层冻配罐点23个,镇平均1.7个,形成了对423个自然村的全覆盖,年冻配能力可达2.5万头。2013年全年冻配肉牛14135头,占全年12000头任务的117.8%。产杂交牛犊共计9218头,占冻配数的65.2%,占全年8000头任务的115.2%。采购冻精 26000支,完成全年任务的100%。
(五)种草养畜全区推进,牛羊饲喂效果明显。
为了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快肉牛、肉羊等草食畜牧业发展步伐,根据省畜牧兽医局2013年开发冬闲田地种草养畜会议精神,2013年下半年,襄州区掀起了利用冬闲田种草养畜热潮,全区推广种草面积3000余亩,有效解决草食家畜冬季饲草需求,从牛羊膘情、日增重、饲料报酬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效果,提高了土地产出效益,促进草食畜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2014年的种草养畜工作正在向全区所有牛羊养殖户和全年种草推进。
二、当前襄州区肉牛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区肉牛生产经过了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饲养规模,但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养殖成本攀高,养殖效益下滑
程河镇宋庄村多犇多鑫肉牛养殖合作社,主要收购本地和周边枣阳、新野等地300公斤左右的架子牛育肥,现存栏牛100头。该合作社2012年架子牛收购为18-19元/斤,2013年架子牛收购在20元/斤左右,玉米价格2012年1元/斤,2013年1.1元/斤,麸皮2012年0.8元/斤,2013年1.1元/斤;预混料每吨涨价100元;人工成本每月增加200-300元。市场销售价格2012年均价14元/斤,2013年均价13.5元/斤。每头肉牛收益减少1300元左右。
黄龙镇陈桥村李明国,主要从河北、内蒙进牛,现存栏育肥牛28头,2013年底将30余头拉往广州以14.3-14.8元/斤销售,每头利润2000-3000元,每头牛养殖效益比2012年降低近500元。
造成利润下降的原因,一是目前肉牛养殖是畜牧业发展的热点,肉牛养殖规模户发展较快,造成犊牛和架子牛价格连续上涨,而犊牛和架子牛购入价和育肥牛销售价上涨不同步,犊牛和架子牛价格一直在上涨,而育肥牛销售价上涨幅度有限。二是饲料、劳动力等成本上涨,养殖利润空间大幅压缩。
(二)养殖资金短缺,贷款融资困难
肉牛规模养殖户由于养殖周期长,资金积压(至少需要半年才能资金回笼),而圈舍、养殖用地及犊牛等不能作为银行贷款的抵押而造成资金短缺现象严重。程河镇宋庄村多犇多鑫肉牛养殖合作社作为一个中型养殖场,目前存栏能繁母牛60头,年出栏肉牛300头,该合作社有意再增加40头能繁母牛,但圈舍建设和购入母牛资金尚缺100万元,导致扩建工程迟迟未能上马。黄龙镇刘岗村三组张志召,目前存栏16头牛,其中能繁母牛6头,其牛源主要来自周边县市,但其从事养牛10余年,依然规模不大,主要原因还是缺乏资金,只能自己滚雪球发展。
(三)养殖设施简陋,养殖水平不高
我区作为农业大区,广大农民受传统观念影响,肉牛养殖局限于土法上马、因陋就简,加之资金短缺,导致基础设施投入低,难以形成大的规模,缺乏标准化、规范化运作,加之大多数中小养殖户缺乏先进养牛技术,对肉牛的饲养管理还沿用役牛方法,在饲喂过程中多数仍然以花生秧、稻草为粗饲料,对其只是简单的粉碎粗加工后直接喂饲,难以达到好的饲喂效果。
黄龙镇黄沟村一组黄永波夫妇外出务工后回乡养牛创业。2013年春从四川引入体重100斤,售价为5000元/头的西门塔尔杂交牛,一是由于购买的犊牛太小,加上经过长途运输后的应激反应,购回后就发病,造成牛长势缓慢。二是四川的西门塔尔杂交牛与北方的西门塔尔杂交牛相比本身体格小,生长性能也不理想。目前该养殖户的25头牛还没有出售,没有养殖效益。
秸秆青贮养牛是促进农作物秸秆转化,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肉牛养殖效益的有效手段,但在调查的5个养牛户中,除了程河镇多犇多鑫肉牛养殖合作社建有一个400立方的青贮池外,其他4个中小型养牛户都没有建青贮池,基本饲喂的是干花生秧、稻草、少量的牧草,育肥效果差,育肥期长。
(四)基础母牛薄弱,自给能力较差
基础母牛养殖是肉牛产业发展的重要根基和后劲支撑,由于母牛养殖投入大,见效慢,利润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农民养殖母牛积极性不高,加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的普及和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的养牛户越来越少,能繁母牛存栏呈下降趋势。在调查的5个中小养殖户中,牛总存栏275头,其中能繁母牛存栏83头,仅占30%,另外作为大型肉牛育肥企业的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襄阳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几乎没有母牛,主要从河北、内蒙、河南等外省和枣阳周边进牛,在本地牛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越大的肉牛养殖企业到外地进牛的比重越高。
(五)产业化程度较低,产业链条有待完善
肉牛产业的利润主要集中在屠宰、加工和销售等下游环节。襄州区作为肉牛出栏连续3年全省第一的县区,却没有一家大型的肉牛屠宰企业。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常年存栏育肥牛3000头,主要以供港活牛出口业务为主,其虽有建设肉牛屠宰分割线的规划,但暂时没有上马的计划,其自有品牌“好福”牛肉目前处于代加工状态,产量和市场占有率不高。襄阳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常年存栏育肥牛700头左右,建设肉牛屠宰场的规划书已拿出,但受土地、资金的制约,目前还处于构想阶段,近期进行产业链的延伸也不切合实际。全区的肉牛养殖处在产业链低端的育肥阶段,产品利润较低。
(六)组织化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合力
全区肉牛养殖户大多处于单打独斗的阶段,少量的合作社和协会也处于松散管理状态,缺乏相互交流,没有形成合力。据统计,襄州区目前已登记涉及肉牛养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17家,其中程河镇8家,其它9家分布在黄集、龙王等镇,但一部分已名存实亡,剩下的基本没有完全发挥合作社应有的作用。在调查的5家养殖户中,程河镇多犇多鑫肉牛养殖合作社现有5个社员,合作社负责人负责技术指导,未实现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营销。黄龙的4家养殖户各干各的,黄永波夫妇盲目从四川进牛,造成引入的牛品种不好,体重太小,价格过高,到场发病、长势缓慢,没有效益。
(七)良繁体系不强,人员设施老化
襄州区牛冻配改良工作起步较早,现有区级中心站1个,基层冻配罐点23个,年冻配能力2.5万头。近两年省局及我区对肉牛品改罐点投入了一定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仪器设备更新,情况有所改善,但依然存在中心站设施落后,基层点设备老化,网络建设薄弱、技术人员青黄不接、基层品改人员的待遇未及时落实等问题,缺乏发展后劲。全区从事基层牛品改工作的23人中,年龄结构为50岁以上的5人,40-50岁的16人,30-40岁的2人,没有30岁以下的。另外23人中,原乡镇兽医站的职工14人,其他9人为社会其他人员。自2005年乡镇兽医站改制后,作为一个中介组织,没工资,没经费,除了少量职工从事动物诊疗和畜禽防疫外,其他职工自谋生路,该项“掏牛屁股”的活更是没有年轻人愿意干。
三、肉牛产业发展对策和建议
今年中央一号文要求“健全‘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激励机制,完善生猪市场价格调控体系,抓好牛羊肉生产供应。”襄州区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市的最大城区,保证牛羊肉生产供应责无旁贷,然而要推进肉牛产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从根本上改变当前牛源不足、资金困难、综合养殖水平不高的局面。
(一)建立肉牛生产发展的长效机制
一是争取政府扶持。肉牛产业是一个投资大,回收期长,价格风险和疫病风险并存的弱势产业,近几年国家和各级政府出台了诸多畜牧业发展政策,但涉及肉牛生产的少之又少,除了肉牛冻精补贴政策外,几乎没有其他扶持政策,肉牛产业发展迟缓。建议国家出台肉牛调出大县奖励政策,专项扶持肉牛发展,同时出台母牛补贴政策,发展母牛养殖,奠定肉牛发展基础。区政府参照南漳等周边县市,每年专项预算不低于50万元的肉牛产业发展资金,并在养殖用地、金融贷款方面给予支持。二是加大组织引导力度,在全区评选养牛大镇、大村、专业合作社。三是做好产业规划,结合“十三五”前期论证,制定肉牛产业发展“一条龙”规划。襄州区肉牛产业“十二五”末的目标为年出栏27万头,建设年产值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家,规模养殖户达到600个。根据当前襄州肉牛产业发展情况,“十三五”初步规划为“2345”工程,“2”即两个确保:一是确保肉牛出栏全省第一,二是确保秸秆养牛全国领先;“3”即“十三五”末,肉牛年出栏突破35万头;“4”即4大企业成长计划:一是建成年产值10亿元的国家级龙头企业1个,二是建成年产值亿元以上的省级龙头企业1个,三是建成年产值千万元以上的市级龙头企业10个,四是全区规模养殖户达到1000个;“5”即肉牛产业产值超过50亿元。
(二)加强肉牛良繁体系建设
完善区、镇两级肉牛人工授精体系,扶持标准化肉牛人工授精站建设,引导发展肉牛扩繁场,加强对肉牛品种改良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肉牛人工授精受胎率和覆盖面,同时,逐步淘汰本地种公牛,扩大冷配改良面,提高配种率和产仔成活率,逐步形成肉牛品种改良基础设施规范化、档案管理标准化、清群去势经常化、品种改良科学化的良繁体系。全区建设社会化冻配点30个,养殖场冻配点10个,改良牛比例达到90%以上。
(三)实施能繁母牛保护和奖补政策
能繁母牛比重和质量是实现肉牛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和根本。针对目前能繁母牛存栏较低情况,建议:一是参照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饲养能繁母牛的养殖户,每头给予500-1000元的补贴,提高农民养殖能繁母牛积极性。二是支持龙头企业建设基础母牛养殖基地,政府在用地、资金等方面给予扶持。三是鼓励肉牛养殖、加工企业与基础母牛养殖户(场、小区)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以降低养殖风险,减少中间环节,提高经济利益。
(四)加大科学养殖技术培训力度
针对当前肉牛养殖户养殖技术薄弱,养殖效益不高的现象,加大肉牛专项培训力度。每年举办肉牛养殖培训班6期,组织观摩2次,采取到先进养牛企业观摩、集中技术培训和入户现场指导等形式,从牛场规划建设、牛源引进、饲养管理、青贮技术、销售渠道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培训,使养殖户少走弯路,科学喂养,减少成本,提高效益。
(五)大力培植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外联市场、内联农户,是肉牛产业化发展的中坚力量,要大力培育龙头企业。按照“引外龙、育强龙、扶新龙、兴小龙”的思路,一是加强招商引资力度,引进肉牛养殖和肉牛屠宰加工龙头企业;二是推动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和襄阳市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把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建设成10亿元产值的全产业链国家级龙头企业,把襄阳市四海富民牧业有限公司建成省级龙头、万头规模、亿元产值的大型龙头企业;三是扶持规模化肉牛养殖户做大做强;四是通过加强资源整合,支持龙头企业强强联合,形成龙头企业集群。
(六)提高产业组织化程度协同发展
要把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组织,作为推进肉牛业化发展切入点来抓,从资金、技术、信息、流通等方面给予肉牛专业组织支持。全区建设肉牛养殖合作社50家以上,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让养殖户自己参与组织的决策与管理,做到利益与风险共担。重点支持龙王鑫龙富民黄牛养殖专业合作社、黄集智源养牛专业合作社、程河多犇多鑫肉牛养殖合作社、程河华焱丰源黄牛养殖合作社、石桥宏润翔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等5家合作社做大做强,加强和引导肉牛专业合作组织与龙头企业的对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化模式。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统一开放的大市场联系起来,到抱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