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代社会人流、物流交错融合的大环境下,阻遏病毒传播的空间屏障变得愈来愈脆弱,禽类产品的流通交易方式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越来越大,进一步完善我国禽类产品流通交易体系建设,实现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
国内外禽类产品流通交易模式概况
发达国家目前已基本禁止活禽市场交易,禽类产品多以冷鲜和冷冻分割产品为主。在欧美,由于其直销体系发达,产地与大型超市、连锁经销网络间直销的比例占80%左右,经由批发市场流通销售的仅占20%左右。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和现代化的运输保鲜设施,为实现产地直销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大型超市内销售的禽类产品都是经宰杀处理后包装的成品,买回去洗一洗就能直接下锅了。
部分东亚发达国家,如日本、韩国,主要以批发市场为主渠道,大中城市基本禁止活禽交易。由于超市尤其是综合性的大型超市的发展落后于欧美国家,产品流通渠道主要以“市场流通”为主,相对复杂但具备流通规范化、法制化、效率高的特点。
在国内,除北京、成都、浙江、武汉、南京、上海等地外,大部分地区仍以活禽交易为主,屠宰交易点的禽类粪便和羽毛中藏匿了大量如H7N9流感等特异性病毒和沙门氏菌、禽大肠杆菌、李斯特菌等致病菌,卫生安全隐患极大。因此,禽类产品流通方式亟待改进,我们应鼓励实行“活禽集中宰杀、统一检疫、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新型发展模式,从而促进禽类产品生产、交易、消费方式的转型升级。
禽类流通方式转型升级及冷鲜禽产业发展的趋势和意义
尽管目前活禽交易的市场份额还很大,但取消活禽交易已成为禽类产品流通方式转变的必然趋势。活禽交易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和冷鲜鸡未来的市场需求倒逼着禽类加工企业要进行产业提升,倒逼着禽类产品流通环节尽早完成转型。
发展冷鲜禽,实现“活禽集中宰杀、统一检疫、冷链运输、冷鲜上市”的模式转变,一方面有效推进了食品放心工程,保障百姓吃到健康安全的禽类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将活禽集中屠宰,冰鲜上市,避免消费者与活禽直接接触,有效降低了感染H7N9流感等人畜共患病的风险。
针对禽类产品市场流通环节的转型升级,有以下几点建议:首先要做好宣传教育和舆论引导,普及禽类产品安全消费知识,促进家禽交易和流通方式转变;二要提高现有零售商的组织化程度,让生产企业与零售商联系更加密切;三要创新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加强冷链物流系统的建设;四要切实加强市场监管和政策扶持,保证扶持产业体系健全,发展冷鲜禽产品的加工、冷链和市场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