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国多地猪价止跌回升。相关专家认为,短期内猪价难以大幅上涨,养殖户仍将继续亏损。有关部门可以运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给养猪户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引导扶持,促进猪价回归合理水平,助推猪市早日走出“寒冬”。
“猪价终于开始反弹了。”山东省高青县万隆养猪场场长李宗汉养猪多年,他告诉记者,“五一”期间生猪出栏价还只有11.2元/公斤,仅几天时间就涨到了约12元/公斤,这样一头100公斤的猪可以多卖80余元。
记者在山东其他畜牧主产区采访时,也发现了猪价“回暖”的情况。“生猪出栏卖了11.3元/公斤,是今年春节以来我卖的最高价。”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稻庄镇牧营养猪场场长西牧营说。山东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最新监测显示,截至5月4日,活猪价格为10.67元/公斤,环比上涨3.59%,连续第二周呈现上涨态势。
不仅是山东,我国多个省份的生猪价格在经历了长时间下跌之后,近期开始止跌回升。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截至4月30日,全国活猪平均价格11元/公斤,比前一周上涨0.3%,有17个监测省份的活猪价格上涨。
虽然近期猪价小幅回升,但受养殖成本上涨、猪肉供应充足局面没有改变等因素影响,短期内猪价难以大幅上涨,养殖户仍将继续亏损。
作为猪饲料的主要成分,玉米、豆粕的价格近期出现了上涨,还有推迟出栏带来的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养殖户亏损情况没有多大改善。
此外,城镇居民在牛羊肉、禽类、海鲜等方面的消费比重上升,也导致猪肉消费量减少。因此猪肉价格很难大幅上涨。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生猪养殖行业市场调研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认为,当前猪市‘寒冬’局面,说明既有的产业结构需要做出改变,打破“猪周期”的魔咒。几年前,伴随国家的扶持政策与市场资本的集中涌入,规模化的大型生猪养殖场乘势而上,对生猪存栏模式造成了巨大改变,生猪养殖的持续性与生猪市场的耐受力都得到了增强,预计此番调整短期内难以结束。
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面对当前局面,有关部门应该尽量减少直接的价格干预措施,可以运用生猪价格指数保险、给养猪户贷款贴息等市场化手段进行引导扶持,同时加强技术指导提高生猪养殖水平,并培育、释放公众消费需求,促进猪价回归至正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