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青海省各级农牧部门积极指导牧民储备饲草料,加强畜棚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维护,牲畜防寒抗灾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为春季畜牧业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每年春季是牧区牛羊最瘦弱、易死亡的季节。然而在草原还未返青的祁连县峨堡镇峨堡村,牧民措合尼家的羊群却毛密体壮。6月龄羔羊经现场称重,最大的达到57公斤,最小的达到32公斤。这一切完全归功于科技的力量、归功于海北藏族自治州实施的科学养殖试验推广项目。
近年来,为转变畜牧业生产方式,从根本上解决人草畜之间的矛盾,实现牧民生活改善、畜牧业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得到保护的目标,我省在广大牧区先后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等惠民政策,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开展了草地生态畜牧业建设,通过组建合作组织率先解决了牧区分散经营下良种繁育、畜种改良、鼠虫害防治和动物疫病防治等技术推广难的问题,使广大牧区在改善基础条件的同时,有效提升了科技普及与应用的能力。
省农牧厅首席兽医师焦小鹿介绍,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转变发展方式更要依靠科技的支撑。近年来我省不仅在牦牛远缘杂交后代雄性不育与可育遗传机理研究和牦牛复壮综合技术研究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在通过实践创新,成功推广和试验出了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在实际生产中将良种、良法、良料高效组合,实现了经济、社会和生态“三重”效益,不仅为青海发展高寒草地现代畜牧业找到了新的突破口,还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我省牧区实际的养羊业高效发展模式,为青海未来畜牧业提高生产力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