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浅析新兴生态养猪模式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7-09-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09
    进入21世纪,我国畜牧业迅猛发展,同时也受到诸如疫病和药残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多次疫情的侵袭后,特别是去年“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的流行,对我国的中小型养猪业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另外,环保方面也要求兴建养殖场与污染治理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启动的“三同时”原则,使从业者感受到越来越巨大的环境压力。同时,政府和民众对养猪业饲养方式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均在寻求合理解决中小型养猪业者的科学饲养模式,以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

    1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发展的背景

    当前,我国养猪业发展呈现三大趋势:一是大型集约化养猪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含量、设施设备等全面提升;二是以家庭为单位专业化适度规模养殖场户(年出栏50~2000头)蓬勃发展,形式多样,有待规范;三是超小规模的农户散养迅速消失。

    有资料预测未来几年我国每年至少将有1000万农村人口转为城镇户口,生猪出栏因此每年减少约200万头。而新增猪肉消费估计约有60万吨,约935万头,从而每年1000万的新增城镇人口将导致生猪供给缺口扩大1135万头,这将由新(扩)建大型养殖场或增加适度规模养殖场户来填补。如此庞大的数字还是建立在占出栏总量60%~70%的适度规模养殖平稳发展的基础上的,如果适度规模养殖本身出现问题,则整个养猪业就会出现大起大落,严重损伤产业的发展。这也许就是2006年爆发“猪高致病性蓝耳病”后部分地方农村养猪全面崩溃,当前猪价创近20年新高的原因之一。再就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养猪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农副产品资源、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效果。所以,适度规模养殖已经成为也将在较长时期内成为我国养猪业发展的主力,需要予以高度重视。

    然而,我国适度规模养殖存在着严重的先天不足:一是投资小、场舍建筑简陋、效益差。业者多采用房前屋后空闲地,利用现有资源,依据个人喜好建设猪舍。这样的猪舍往往保暖御寒、放暑降温的效果很差,难以贯彻疫情防控、污染治理措施。从而导致恶臭熏天、疫病复杂、效益低下,严重影响农村生活环境,也同时限制了家庭养猪规模的扩大以及专业化技术的提升。二是缺乏科学的饲养操作规程。不管是养殖者或专业技术指导人员,均缺乏合理指导适度规模养猪科学的操作规程及配套技术措施。往往按照集约化猪场的技术要求指导适度规模养殖,这必然导致指导方与被指导方之间信息传达的不到位。三是从业者间缺乏协作联合。从业者在生猪饲养各个环节承担主角,这与其现实精力和文化基础很不相称,缺乏让从业者从产业链条中脱离出来,专业饲养的协作联合机制。不过,随着《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实施可望有长足的进步。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出口屡屡受挫,主要原因在于疫病和药残。抗生素的滥用使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强,人畜共患病暴发几率加大,对城乡居民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畜产品质量安全倍受关注,人们希望获得无污染、安全、优质的猪肉。另外,我国人口众多、土地资源有限,水资源严重匮乏。人均 400千克粮食仅仅是小康水平的下限,人均水资源量不足2400立方米,仅为世界人均占水量的1/4,被列为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贫乏国家之一。所以,我们没有可能用更多的粮食、水去转化为肉类食品,不能盲目追随西方模式发展耗能型养猪业。很有必要提倡发展节能增效的生态养猪业。

    2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的概况

    2.1 生态养猪的概念

    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养殖业为主体进行开发、利用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牧结合,做到科学利用、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工厂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养猪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2.2 生态养猪发展历程

    几千年来,小农经济状态的中国农民广泛采用诸如草皮、秸秆等材料作为牲畜的垫床,往往相隔一定时间后才集中清理这些垫料,这也许就是当前新兴生态养殖业的雏形。 20世纪90年代,以山东农业大学李铁坚教授为首的 农业专家们也经过多年总结国内外农村养猪技术,改进和创立了投资少、见效快、造价低的新式大棚养猪法,也叫懒汉养猪法。该法由于采用了垫料本身的自然背景菌种,达到了一定效果,但限于菌种的活力及配套技术的限制,未普遍的推广应用。同我国农民一样,在日本民间很早就应用土着菌技术养猪。从1992年开始,日本鹿儿岛大学的专家教授就开始对土着菌养猪技术进行系统的研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技术规范。目前,日本自然农业协会、山岸协会、鹿儿岛大学以及韩国自然农业协会都在大力推广和应用这项技术。国内也出现了专业公司分离出部分优势菌种,在全国推广该生态养猪模式。

    2.3 新兴生态养猪的主要内容

    近两年来,我省枣庄、泰安、临沂、莱芜、淄博、滨州、潍坊等地的单位或个人也先后引进日本、韩国及国内相关企业的生态养猪模式,进行不同角度的对比试验,全面探讨利用生态养猪模式规范适度规模养殖,提高养猪效益。但总的来说,这些生态养猪方法原理基本一致,即是利用空气对流原理建设猪舍,舍内设置 90~100厘米的地下或地上式垫料坑,填充锯末或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取材当地的土着菌种或专业公司提供的优势菌种)对垫料发酵。猪粪尿直接排放在垫料上,加速垫料微生物的发酵,保证了猪只能正常越冬。恢复了猪只的拱食习性,部分菌体蛋白能被猪只采食。垫料2~3年清理一次,是上好的菌类培养基料和高档有机肥料。整个饲养过程对外达到零排放、无臭味、无污染的效果。

    3 新兴生态养猪模式的实际效果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习性和环境变化规律,恢复了猪只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动物福利。通过我们的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显示,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新兴生态养猪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床 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水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15%~20%。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2~3%,料肉比降低2~5%,出栏时间缩短8~12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可达到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1.5倍的劳力。

    “两提”,即提高抵抗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猪只恢复了自然习性,猪只应激少,又采食菌体蛋白,抗病力明显增强,发病率减少。特别是呼吸道疾病和消化道疾病较传统集约饲养有大幅下降。用药量明显减少,减少药费 8~15元/头。生态养殖模式要求全程不添加抗生素,可以使用微生态制剂和中草药,所生产的猪肉品质明显改善,无药物残留。屠宰后肉色红润,纹理清晰,优于一般猪肉。并提取里脊肉、后腿肉检验,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10%至15%,完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准。如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本40~90元/头。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所以新兴生态养猪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100~150元/头。

    “零排放”,即无污染,实现粪污零排放。前面已述及饲料中不添加抗生素,猪肉中无药物残留。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的生产过程不对外排放粪污,将传统集约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真正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的要求。

    4 新兴生态养猪存在的问题

    正如上述诸多优点,新兴生态养猪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地试验推广,也许这正是下一步以家庭为单位的专业化适度规模猪场户要走的一条崭新的节能增效养猪模式。然而,经过我们前期试验,也发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4.1 猪只越夏问题

    新兴生态养猪可以使垫床中层温度升高到45℃~55℃,垫床表层温度达到25℃~30℃,冬季不加温圈舍温度也能达到15℃~20℃,使猪只有良好的体感温度,能够安全越冬。而夏天,虽然良好的通风(扫堂风、上升气流)减轻猪只体感温度。然而高温促使垫料发酵加快,温度升高,正常情况下,室内温度比室外高1.5℃~3℃。显然湿热垫料不利于猪只越夏。试验表明给猪舍四周建设1.1~1.3米宽的水泥地面,猪只夏天更愿意在水泥面上休息。同时,在水泥地面设置自动料槽比直接在垫料旁边设置料槽要可减少垫料对饲料的污染。笔者认为猪舍建筑要结合各地情况,根据太阳高度角计算太阳之射范围,并结合猪只生活习性确定水泥地面铺设位置。

    4.2 疫病风险控制问题

    此技术从诞生之日起,从业者就质疑其对疫病风险的防控能力,2~3年不清除垫料多批次使用确实让人担心。如某批猪只发生疫病,或者出现大范围的疫病流行该如何应对。虽然原理上认为通过发酵可以杀灭病菌和寄生虫卵、猪只本身健康程度较高,但目前尚缺乏权威数据。何况该法推广目标主要是以家庭为单位的适度规模猪场户,其本身素质整体不高,操作难以保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故疫病风险有待进一步评估。笔者建议对管理规程需进一步的完善,如每批猪出栏后,用塑料薄膜覆盖发酵几天,同时对猪舍彻底消毒一次,再敞开薄膜晾晒几日,添加新垫料,接种新菌种后再入猪。

    4.3 垫料的使用问题

    我国东北地区锯末非常丰富,而诸如山东等地锯末比较缺乏,各地有必要对当地资源进行试验,寻找价格低廉的垫料替代物。据试验反映不同垫料效果不同,锯末优于“2/3花生壳+1/3锯末”。另外,有必要对不同深度的垫料饲养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根据各地气候条件选择不同深度的不同类型的垫料。

    综上所述,新兴生态养猪模式有非常重要的优点,现在看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广大养猪业者不断实践,总结适合不同地区的科学的生态养猪饲养配套技术,为中国适度规模养猪业开辟崭新的道路。  (作者: 山东省畜牧兽医总站 周开锋  )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