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王建平副主任、白永群副处长代表国务院、农业部到海南省检查、督导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对海南省专项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表示充分肯定,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准备充分。
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8月14日,罗保铭省长亲自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省农业厅关于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汇报,在多次会议上表示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防控能力建设的支持。8月15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质量工作会,及时传达贯彻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对全省专项整治工作做出全面部署。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组织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专题学习会上关于农业质量标准的重要讲话和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质量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海南省无公害瓜果菜保护管理规定》、《海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组织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能力和手段建设的调研。全国质量工作会议刚结束,厅党组快速反应,组织班子成员学习领会全国质量工作会议精神。7月30日,省农业厅印发了《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意见》(琼农厅字〔2007〕8号),明确提出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监测和信息发布体系、认证标识和可追溯体系、预警应急防控体系等“五大体系”建设,用新理念、新机制、新手段抓好顶层推动和示范带动,全面提升我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8月10日,上网下载《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印发,以厅党组理论中心组的形式,组织处级以上干部集中学习讨论,肖杰厅长在做学习小结时,首次提出了“质量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新理念。会上作出决定,制发一个文件,要求全省农业系统组织广大干部学习国务院的《特别规定》。
8月13日,省农业厅印发了《关于组织学习贯彻国务院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特别规定的通知》(琼农字〔2007〕2号)明确提出各级农业部门要牢固树立“质量重于泰山,质量重于数量”的新理念,切实把“催耕催种”和“包销包卖”的观念转移到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为重点的轨道上来,抓紧推进6项重点工作:
一是实行农资质量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及结果公示制度,切实有效加强对农产品产地环境和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等的监管。
二是在畜禽产品和热带水果中分别开展“二维码”和“条型码”的试点,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
三是整合资源与建设项目,着力推进我省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技术中心和三亚农作物南繁检验检疫中心的建设,加快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市县固定检测和流动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监控网络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装备水平和监控能力。
四是坚决把住优质农资、种子推介和“海交会”质量关,凡是没有认证或有质量问题的产品、展品一律拒之门外。
五是继续抓好植物外来有害生物和动物重大疫情的防控工作,减少损失,保障安全。
六是抓住有利时机,调整内部职能机构设置,组建质量标准管理机构和农业综合执法总队,加强植物检疫和动物检疫两支执法队伍建设,依法打击各种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违法违规行为。
二、制定方案,精心组织
(一)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8月27日,肖杰厅长主持召开厅长办公会议,决定制定方案,全面启动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9月3日分别在厅领导班子成员碰头会和厅务会议上审议修改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讨论稿)》,肖杰厅长于当天签发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印发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琼农字〔2007〕18号),决定从9月初至12月底,用4个月的时间在全省范围内开展时间长、规模大、范围广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实施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四大目标”、“三大领域”和“八大行动”。
四大目标:就是主要农产品、主要农业投入品、规模以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定点批发市场、乡镇以上农贸市场100%纳入监测范围。
三大领域:集中整治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农业投入品质量安全的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农产品产地环境的突出问题。
八大行动:瓜果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农产品产地环境专项整治行动;农药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兽药、饲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肥料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种子生产经营专项整治行动;农机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围绕“四大目标”、“三大领域”和“八大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省各级农业部门突出“六个抓手”和“四个到位”。
“六个抓手”:一是抓重点监控检查,二是抓大案要案查处,三是抓制度建设,四是抓指导和服务,五是抓检测监测能力建设,六是抓信息、督办和宣传工作。
“四个到位”:一是确保组织领导到位,二是确保责任落实到位;三是确保执法力度到位;四是确保齐抓共管到位。
(二)成立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9月13日,印发了《海南省农业厅关于成立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领导小组的通知》(琼农字〔2007〕19号),肖杰厅长亲自担任领导小组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有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根据总体实施方案的要求,我们还分别成立了5个专项整治工作小组,明确了各项工作重点、牵头单位、参与单位等的责任分工,并于9月24日印发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等11个重点配套方案。
(三)举行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9月6日上午,会同海口市政府联合举行了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仪式,陈成副省长出席了启动仪式,400多名执法人员参加了启动仪式,省内主流媒体披露了启动仪式的盛况,在《海南日报》整版上刊发了专项整治行动宣传广告,正式拉开了专项整治行动的序幕。9月11日,肖杰厅长又主持召开了部分市县专项整治行动座谈会,进一步部署了专项整治工作。
三、全面推进,声势空前
专项整治行动启动以来,农药、兽药、种子、种植养殖和农业执法等专项整治行动小组分赴全省各地开展督导工作,大规模的监督检查正在向纵深发展。
根据9月19日全省各地上报的情况统计,自9月6日专项整治行动正式启动以来,全省各地共印发《特别规定》等宣传资料10万多份,出动600多辆宣传车,进村入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宣传,连续在市县电视台和其它媒体上滚动宣传各自的实施方案,在大街小巷上挂宣传横幅1000多条,组织生产经营企业500多人开展面对面的政策讲座,全省上下形成了强大的舆论宣传攻势。到9月19日止,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3136人次,检查生产经营单位4655个,已经纳入监测范围的各类农产品市场94家,监测生产基地215个,查获不合格农产品30024.7公斤,五种高剧毒农药41.5公斤,禁用兽药131.3公斤,违禁饲料及饲料添加剂500公斤;查处案件68宗,结案52宗,涉案人数107人。其中,文昌市农业部门与工商部门联合执法,查处一宗制假售假农药大案,货值21.5万元,已移交公安部门立案查处。
四、专项监测,效果明显
(一)瓜果菜等主要农产品的监测情况。
1—9月,全省市县一级共对瓜果菜质量开展检测,抽检样品3744个,品种25个。其中蔬菜品种(含椒类、豆类、瓜类、茄类、叶菜类)13个,水果品种(含荔枝、龙眼、香蕉、菠萝、西瓜、哈密瓜等)12个,合格数量为3623个,合格率为96.76%,比全国同期高出2.46个百分点。根据海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监测,今年上半年出口食品等农产品的合格率为99.42%,水产品产地药残抽检合格率也连续4年保持在95%。共建成20个省、市(县)农药残留速测中心和170个乡镇速测站,检测人员500多人。
(二)兽药、饲料及畜产品的监测情况。
1、兽药。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共抽检77批次,已完成检验53批次,合格率66%。其中,第一季度抽检24批次,合格率62.5%(全国81.2%);第二季度抽检29批次,合格率69.0%(全国80.5%),较第一季度提高6.5个百分点,第三季度抽检25批次,正在检测中,结果待出。
2、饲料。1—9月,例行抽检1次,突击抽检1次,抽检样品400批次,合格率96%(全国为95%)。其中,7月份重点开展“蛋白精”等违禁药物突击抽查,涉及5家饲料生产企业、2家饲料经销单位和2个饲养场,抽检样品17批次,产品13个,检测项目为三聚氰胺,均未检出。检测猪尿4个,检测项目为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均未检出。9月12—13日,共突击抽检养殖企业3家,屠宰场1家,农贸市场1家,抽检样品24批次,检测项目为违禁药物“瘦肉精”和莱克多巴胺,均未检出。
3、畜产品。今年第一、二、三季度,共抽检猪肉、鸡肝81批次,全部合格。其中,第一、二季度抽检样品分别为28批次,检验项目为硝基咪唑类药物,未检出药残,合格率100%;第三季度抽检鸡肝样品25批次,检验项目为磺胺类药物,未检出药残,合格率为100%。9月12—13日,突击抽检猪肉7批次,检测项目为抗菌素(喹诺酮),正在检验中,结果待出。
(三)无公害生产基地监管情况。
全省215个无公害蔬菜、水果生产基地,4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示范县,2个国家级绿色农业示范区、9个“场地挂钩”进京无公害蔬菜基地、30个国家农业标准示范区等全部纳入监测范围。1—9月,全省累计已有127家企业的211个农产品已被批准使用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年产量达48万吨;累计已有35家企业开发了62个绿色食品,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有17家企业27个产品,年产绿色食品14.7万吨。今年已完成26项农业地方标准的审定工作。
(四)农药市场监管情况。
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以来,突击抽查58家农药批发商和经销单位,抽检样品48个(已送广西、湖南检验),抽查标签1465个,其中:合格标签1011个,合格率为69.01%,假冒、伪造、无登记证标签48个,占3.28%,严重不合格标签359个,占24.5%,其他不合格标签47个,占3.21%。
(五)种子质量监督抽查情况。
4月,共抽查了8家杂交水稻制种单位,抽查的品种有Д优128、Д优3550、博优和博Д优系列等省内生产用种的组合,面积0.8万亩,占南部杂交水稻制种面积的60%,所抽查的田间父母本杂株均在标准范围的0.2%之内,隔离条件符合要求。6月,在14家水稻制种企业中抽检48份样品,发芽合格率100%,水份合格率95.8%,净度鉴定正在进行中,结果待出。8月,共抽取瓜菜种子样品94份,正在检测中,结果待出。
(六)落实属地责任情况。
省委、省政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制定了专项整治行动方案,明确农业、工商、质监、商务等职能部门的监管责任。18个市县相应成立了专项整治行动领导机构,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整治的重点领域和工作目标,加大了监管执法力度。省农业厅自4月份以来,特别是全国和全省质量工作会议的前前后后,就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制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同时制定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查、监测、公示、市场准入等制度和办法,抓住重点,务求实效,逐步建立起农产品质量监管的长效机制。
五、督查督办,确保落实
一是充实一线力量。各专项工作小组深入市县指导专项整治工作,举办各种检测技术培训班和有关农产品质量法规的讲座,深入一线开展专项检查。二是专门成了专项整治工作的督查督办小组。建立重点工作的督办制度,确保政令畅通。三是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创办《农产品质量安全专项整治工作简报》,互通信息,加强交流。在“海南农业信息网”上设立“专项整治行动”专栏,已向社会披露专项整治行动信息34条。
六、存在困难与问题
由于专项整治行动刚刚起步,时间较短,工作进展不平衡,检测监控手段滞后,检测装备水平低,检测专业力量不足,检不出、检不了、检不准、检不出问题突出。农产品产销主体量大、面广、线长、环节多、质量要求高,监控监管难度加大,各地对专项整治工作的投入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管的覆盖面。
七、标本兼治,完善手段
(一)进一步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力度。按照专项整治行动11个重点配套方案,组织实施农业投入品及农药残留监控计划,全面强化“三品”认证管理有效性、生产经营规范性、产品质量安全性和包装标识合法性,维护“三品”形象和市场公信力。强化生产过程监管,建立农产品生产档案管理制度。加强农产品产后环节监管,着手建立农产品标准标识制度,加快推进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建设试点。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健全农产品进货台帐及不合格农产品的处置措施。
(二)着力推进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预警防控能力建设。整合2002年以来农业部批复的7个建设项目,总投资1.27亿元,建设现代农业检验检测预警防控中心,省政府批准立项,海口市政府已同意项目建设选址。投资390多万元,在三亚建设农作物南繁检验检疫中心项目,三亚市政府已批准项目建设用地。投资1700万元,加快推进海口、三亚、琼海、儋州、屯昌等五市县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有关市县已经落实了项目建设用地;投资210多万元,在全省建设15个农产品质量检测流动站,形成布置合理,装备精良的检测监控网络。
(三)调整内设职能机构。为建立农业增长方式从数量为主向质量取胜转变的管理机制和体制,5月22日,肖杰厅长向省委汇报贯彻省五次党代会精神时,省委卫留成书记明确表示,省委支持各部门根据形势变化和工作需要调整内部职能机构。几个月来,我们积极主动同省编办沟通,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