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宜宾市大胆实践林下经济发展路径,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切实把“保护森林资源与实现绿色增长”结合起来,把“促进农民就业增长与实现农民 不砍树也致富”结合起来,把“满足社会需求与拉动经济发展”结合起来,把“全面深化林改与巩固林改成果”结合起来,按照“农民短期得利,森林长期得绿,长 短有效结合,以林下经济促进林业循环持续健康发展”的方向,因地制宜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完善产业发展政策,对林下经济进行积极扶持,强化服务,引导合 作,树立典型,示范带动,林下经济正在彰显旺盛的活力。全市在发展林下经济特别是林下养殖业方面,促进了林下养殖业的快速发展。
2013年,全市大力发展林下养殖,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大力发展林禽、林畜、林蜂等模式,林禽基地4.9万亩,林畜基地6160亩,产值3.2亿元。
(一)林禽模式。在宜宾市兴文县、南溪区、屏山县、翠屏区、珙县等区县,利用林地大力发展林禽养殖,主要养殖山地乌鸡、野鸭、鹅等禽类,取得较好效益。在宜宾市林禽基地4.9万亩,林禽产出487万只,实现产值1.2亿元。
“兴 文县大元乌鸡绿蛋专业合作社”由“全国文明村”仙峰苗族乡大元村两委班子牵头,带领全村农户(全村人口1001人)发展林下养殖业,村“两委”根据当地产 业优势、引导农民自发组织,带头参与组建,形成“一村一社”、“一村一品”的发展模式。经营方式是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运作,农户以土地入股, 同时每亩每年支付农户210元土地补偿费,投产后将总产值的10%作为二次返利分红。管理实行四个统一,即统一物资(含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 销售。2011年,林下养殖绿蛋乌鸡2万余只,其中蛋鸡1.1万只,回收绿蛋100余万枚,销售老母鸡1万余只,总产值420万元,该村人均从此产业上获 得收入4000余元,助农增收效益突显。通过这种模式的发展,使“两委”成员和群众融为一体,形成一种既有经济联系,又有组织形式结合的有效对 接,2013年预计产值达到600万元以上,该村人均从该项收入达3600元。
南溪区在造林密度较小,林下空气流通性好、湿度低的林地内,种植牧草和肥源植物,养殖林草(土)鸡。南溪区罗龙镇马家乡罗洪高集约林地2000亩,在林下养殖“生态跑跑鸡”,每年养殖20000只以上,产值到400多万元,产品直销重庆、上海,供不应求。
珙 县山地土鸡养殖大户100余户,其中“下罗力川牧业山寨土鸡专业合作社”是比较成功的合作社模式,被评为四川省重点专业合作社,在芙蓉村5000亩低产低 效林发展林下山地土鸡养殖,规模化林下养鸡3万多只,修建6.5公里林区公路,并开办土鸡加工厂,制成速冻食品外销。带动当地农户养鸡2.5万余只,林农 获利达到10多万元。
高县有林下养鸡大户310 户,年养禽416900多只,年产值3570万元。胜天镇德利村森林面积有2000亩,带头人文刚从2006年开始在林下养鸡,因经济效益好带动了附近农 户,成立了胜天镇林下养殖专业合作社,2013年拥有110户标准养殖户和420户一般养殖户,注册了“桫椤乌鸡”商标,实行合作社统一孵化、社员林下喂 养、合作社销售,8个月出栏,2013年出栏5万只,年收入750万元。
(二)林畜模式。在宜宾市南溪区、珙县等区县,大力发展林下养畜,既增加林地收入,又使林地增加肥料养分。在宜宾市有林畜基地6160亩,年产出12万头,年产值7400万元。
高县月江森林所职工张蜀云、张瑞华从2009年起在管护的3000亩森林的林地中,开始养牛、羊、兔。建牛、羊圈舍800平方米、兔棚11000窝,年养牛150只、养羊150只、养兔10000只。今年他们计划扩展规模达养牛300只、养羊200只、养兔12000只。
兴文县毓秀苗族乡林下黑猪产业由当地能人牵头,成立了“兴文县毓秀黑猪养殖专业合作社”,利用其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林下养殖黑猪产业,打造无公害生态食品,2011年,实现生(黑)猪产值80万元,实现利润30万元。
江 安县大井镇铜锣村现代林竹示范基地始建设于2005年,由村民李德熙投入开发资金650万元,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承包流转村有林场和部分农户分散残次林 地共1200余亩打造而成。在收获现代林业产业基地建设成果的同时,李德熙又投入养殖资金300万元新建华源林场饲养生猪,在林下种植黑麦草等青饲料进行 饲养。为增强肉质,白天将家猪散放在林下,晚上回栏。由于全生态喂养,肉质好、口感好,猪肉高于市场价1-2元/斤,已实现一期年出栏2000头的目标, 二期建成后就可实现出栏5000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