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食药监局:食品药品制假售假手法升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29  浏览次数:156
核心提示:3月28日,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查处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案情复杂且涉案金额巨大,案件中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黑窝点”和“小作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形成了地下黑色产业链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说,2013年全国侦破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名,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维护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制假售假由传统

3月28日,公安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13年查处的食品药品违法犯罪案件中的“十大典型案例”。

这些案例案情复杂且涉案金额巨大,案件中违法犯罪分子利用“黑窝点”和“小作坊”非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形成了地下黑色产业链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发言人颜江瑛介绍说,2013年全国侦破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案件4.3万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6万余名,有效防范了系统性风险发生,维护了百姓饮食用药安全。但是食品药品安全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制假售假由传统的实体店面、固定场所向新兴的网络等渠道逐步转变,扩散性、欺骗性更强,消费者更容易受骗。有证企业与“黑窝点”故意违法并存,食品药品制假售假生 产方式向跨区域化、集团化、规模化发展,网络遍及城乡各地,各环节异地分散,发现查证成本增高。同时违法犯罪手法升级。例如在制售、使用瘦肉精犯罪中,生 产源头和主要销售网络基本摧毁后;犯罪分子又变换手法,在屠宰环节给生猪注射瘦肉精或者在兽药中添加瘦肉精等,极大的增加了发现和查处的难度。

去 年,公安部在全国暗访肉制品市场,买了1.7万份肉进行检测,对发现的问题进行三个轮次的打击,有效地整治了肉制品市场秩序。并且会同食安办、中央政法 委、高检、高法几家部门出台了惩治“地沟油”犯罪的通知,和“打击食品犯罪的司法解释”,同时推动出台打击假药的司法解释,加大对刑事处罚的力度。同时, 为了加强打食品药品犯罪,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协调,成立一个专门的食药犯罪侦查局,公安部治安管理局副局长华敬锋说。

随着互联网时代快速来 临,网络销售食品药品鱼龙混杂,非法网站和网络虚假广告增多。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稽查局局长毛振宾表示,将加大对利用互联网制售假药违法犯罪行为的 打击力度。加强对投诉举报、日常监管、舆情监测、电子监管等风险信息的收集和分析,专门建立违法广告的日常监测机制,查到了违法案件线索,联合公安机关追 根溯源,坚持有案必查,一查到底。这方面,比较成功的案例是,去年福建省根据食品药品监管局通过网络违法线索,查处了近亿元假冒药品的大案。

201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和公安部将进一步推动相关领域立法工作,建立最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制度,并对食品药品违法实施最严厉的惩处措施;完善行刑衔接机制,严厉打击食品药品安全犯罪活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